□ 文/潘婷婷
當談到某個人的個性時,我們說他熱情、富有創新精神、活潑或是保守;當說起某企業的個性時,我們講,這便是這家企業的文化。那么什么是企業文化呢?企業文化是企業員工共有的價值體系。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企業文化為我們提供正確的途徑來約束員工的行為。什么是我們該做的,什么是我們不該做的,并對問題進行概念化、定義、分析和解決。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企業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尋求更科學、更系統、更完整的管理體系。企業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業組織結構和管理機制,當代企業要保持平穩和持續發展,必須開發具有自己特色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重視人的因素,強調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無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種行為準則、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凝聚企業員工的歸屬感、積極性和創造性。

文宣/圖
企業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作為一個群體心理定勢及氛圍存在于企業員工中。在這種企業文化面前,員工會自覺地按照企業的共同價值及行為準則去從事工作、學習和生活,發自內心地為企業創造財富,這種作用是無法去度量和計算的。
概念模糊,文體化泛濫。一些單位把內部開展的文體活動和知識競賽當成企業文化,熱衷于活動的轟轟烈烈,并將其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硬性指標來完成;還有的單位把以前開展的一些文體活動、編制的一些文本化的東西都歸納為企業文化,把注意力集中在看似熱鬧的表面形式上,卻在開展企業文化建設中始終沒有搞明白企業文化的基本內涵。
盲目效仿,形式化嚴重。有些單位的決策者看到別人搞企業文化發展了,就跟著效仿,編口號、做條幅……誤認為企業文化就是創造特色環境,在沒有充分考慮客觀情況、自身特點、決策層缺乏統一認識的情況下,盲目跟從效仿。雖然在外觀上統一色調、統一標識,看似協調一致,但對本單位的文化理念不能真正達成共識,使企業文化流于形式。
言行不一,空泛化至上。現在到一些單位,門口、走廊、生產泵房等到處是標語口號,有的決策者每天班前早會還就本單位的文化理念對員工進行提問,甚至崗位練兵筆記本上還有相關內容,而實際上管理思想卻另行一套。有的單位總講“以人為本”,但采取什么辦法手段真正體現以人為本,起到凝聚、激勵員工的作用,決策者卻沒有深刻地研究和實踐。
觀念守舊,僵硬化繼承。主要是對企業文化認識缺乏系統性和創新意識。有的單位認為宣傳企業文化的目的就是制定和執行好本單位的規章制度,就是約束員工的文明禮貌、道德風范,擴大自己的知名度等,把企業文化看成是一旦形成就長此永久不變的信條。不能隨著形勢的變化而開動腦筋,提升創新意識,客觀地發展企業文化。
單位領導必須成為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企業文化從某種特定意義上可以說是“領導”文化,因為企業是由領導者進行管理的,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者的決心和行動。一個單位的領導應該帶頭學習企業文化知識,對企業文化的內涵要有深刻的認識,對建設本單位企業文化有獨到的見解,對本單位發展有長遠的戰略思考。要親自參與文化理念的提煉,指導企業文化理念的設計,提出具有個性化的觀點,突出強調獨具個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識,通過長遠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藝術,感染和影響員工發揮最大的潛力,推動本單位科學和可持續發展。
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與日常管理相互融合。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并不意味著拋開制度管理。沒有較完善的規章制度,單位就無法進行有效的生產和經營活動。但是,不論規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羅單位的一切活動,不能從根本上規范每一個員工的行為意識。企業文化是一種無形的文化上的約束力量,形成一種規范和理念,來彌補規章制度的不足。企業文化對管理的現實指導意義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質,豐富文化管理的內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導向作用。通過文化對管理的先導作用,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共同目標,使企業不斷發展,員工不斷成長。
企業文化必須得到企業全員的認同。
要增強內部凝聚力和員工的歸屬感,推動本單位更好地發展,必須使員工形成同一的理念,并且貫徹落實。首先,對全體員工進行企業文化培訓。培訓的方式可以是培訓者講故事。要把故事中想表達的理念講深刻、講生動,使每一個員工都記住、理解、并主動向新員工講解這些理念和故事。這樣,故事流傳起來了,企業文化理念、精神就活了。其次,樹立和培養典型人物。在提煉和設計出企業文化并進行宣傳培訓之后,有一部分人能夠直接認同并接受下來,并用理念做指導,做出具體的行動,這就是企業的骨干。這時,單位把這部分骨干樹立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應,使理念形象化,從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認同理念。通過這些形式,增強員工對企業文化理念的認識,讓人人參與在其中,從“要求我這樣做”轉化為“我應該這樣做”,才能按照企業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導個人行為,使之符合本單位發展的需要。
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長期建設和不斷創新。企業文化建設的長期性,在于它伴隨著單位建設和發展的全過程,由于形勢的不斷變化,就不能固守一種固定文化表現形式。企業文化既要保持其文化的本質不變,又要不斷創新它的表現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內容,這是企業文化獲得鞏固和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使文化理念化為員工的自覺行為,必須有長期“作戰”的準備。創新不能一蹴而就,員工只有自覺不斷地創新企業文化,才能使其走向成熟。成熟的企業文化是一個能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的文化,其標志是上下同欲,自覺求新求變。
企業文化深入到單位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各種活動,并有巨大的同化作用,使新員工能很快融入到單位的文化氛圍當中,接受、理解和認同企業文化,自覺約束自己,通過自身體現企業文化、加入到創新企業文化的過程中。作為我們試驗大隊,創新具有三采試驗特色的企業文化自然是我們試驗人追求的目標,幾年來,我們以培育優良隊伍作風為重點,不斷營造健康發展軟環境。中心化驗室提煉的“四精”文化理念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效地“融合”、“滲透”到了化驗室的日常工作中,在生產經營全過程發揮作用。杏北一號配制站富有時代特色的“綠色長廊”和嵌有中國石油圖標的花園萬紫千紅、爭芳斗艷,給人以進取、創新、舍我其誰的奮發精神,充分體現了本站員工拼搏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杏北三號配制站的“爭三采配制行業先鋒,展‘六好’基層團隊風范”文化理念使隊伍凝聚力不斷增強,在爭創油公司樣板站過程中全體員工講奉獻、比干勁,隊伍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通過不斷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單位自然就形成了“管理制度與企業文化緊密結合”的管理環境。這種管理環境有兩大作用:對個人價值觀與企業價值觀相同的員工,有巨大的激勵作用;對兩者不相同的員工,則有巨大的同化作用。正是這兩種作用,才使我們深刻懂得了在當今形勢下,大力號召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和長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