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安臣
貴州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指出,“貧困和落后是貴州的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貴州的主要任務”,為貴州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五年的變化告訴世人:貧困,不是貴州永久的標簽:無奈,更不是貴州人的本質常態;貴州是一片充滿希望、前景廣闊的熱土,貴州人將在不甘落后、頑強奮斗中實現崛起”,道出了貴州人奮發進取的決心和加快發展的期盼,可謂鼓舞人心、令人振奮,這無異于給經濟發展正處于陣痛中的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帶來了一強心劑針。
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貴州省安順市城區西部,成立于1992年8月,是在時任貴州省委書記胡錦濤同志親自指導創建的安順多種經濟成分共生繁榮改革試驗區基礎上建立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省首批成立的三個省級開發區之一,是2008年國家批準成立的安順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核心區。全區國土面積170平方公里,轄幺鋪鎮、宋旗鎮和西航辦事處共100個村(居),常住人口14萬人。
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排頭兵”,安順開發區在成立之初,全區上下發揚“敢闖、敢試、敢冒、敢為人先”的試驗區精神,不斷深化多種經濟成分共生繁榮改革試驗,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和服務機制,使開發區從一片荒蕪的土地變成一塊招商引資的熱土和投資興業的良田,經濟社會實現較快發展,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但是,由于多種因素,安順開發區一度被同批成立的基地開發區甩在了后面。巨大的差距。落后的現實,使安順開發區人瞬間警醒。奮力追趕,沖出“經濟洼地”,已成為安順開發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核心工作。在這關鍵時期,通過對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認真學習,安順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更加堅定了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及叫按照會議精神進一步完善了當前和今后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
——重樹信心,確定指導思想,提升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未來五年的發展,安順開發區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貴州省委、省政府“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按照安順市委、市政府“抓機遇、提速度、上臺階”的總要求,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冒、敢為人先”的試驗區精神,進一步樹立敢為人先的志氣、敢想敢做的銳氣、敢于負責的膽氣,在遇到機遇時敢搶,在有爭議時敢干,在有風險時敢闖,在遇到難題時敢解,做到全區上下一盤棋,把每一件事、每一個項目藩到實處、抓出實效,做足存量,做大增量,集聚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在全區掀起加快發展的新高潮,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在全市乃至全省實現增比進位。
——結合實際,明確發展思路。努力沖出“經濟洼地”。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我省要通過奮戰五年,努力沖出“經濟洼地”,實現“三高于、一達到、五翻番”的目標。為適應全省的新目標,并實現快速發展,安順開發區在結合實際的基礎上已將2015年生產總值的奮斗目標從60億元調整為78億元,“十二五”期間后四年年均增速達30%以上。新目標,新壓力,必須有新突破、新支撐。對此,安順開發區將全力推動“三化”同步,大力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力拉動經濟快速發展。一是圍繞“一個中心,兩輪驅動,五條保障線,八大片區”的“1268”工作思路,實施跨區域、大規模、集群式、版塊化項目推動工作。“一個中心”是以超額完成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任務為中心,以投資拉動經濟快速發展。“兩輪驅動”是以工業化和城鎮化為經濟加快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工業化發展方面,重點依托安順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核心區的建設,發展通用飛機、無人機、教練機等生產和建設試訓基地,配套發展通用航空產業,以轎車、微型車、客車和特種車為龍頭的汽車零部件制造業,以軸承生產為重點的機械加工業,形成以航空航天、機車、汽車鑄件、礦用機械為主導產品的產業格局,把安順開發區打造成貴州省裝備制造業中心,使安順民用航空產業基地成為貴州乃至西南地區最大的航空制造業基地和通用飛機研制生產基地。同時,加快形成以民族制藥為核心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把開發區建成中醫藥系列產品的現代化、規模化、規范化生產基地。城鎮化發展方面,按照“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經營”原則,重點加快城鎮體系建設,推進市政基礎設施配套成型,強化中心城市集散和服務功能,使城鎮化為工業化提供市場和空間保障,為工業發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發展條件,把更多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通過“兩輪驅動”,把安順開發區建設成“產業集聚、功能齊全、文明開放、和諧繁榮”的安順市現代化西部新城,城鎮化率從2010年的48%提高到2015年的60%,年均增長2個百分點以上。“五條保障線”是以建立作風保障線、組織保障線、環境保障線、供地保障線和資金保障線為加快項目建設提供保障。“八大片區”是將全區項目建設依照空間布局和行業劃分為八大項目建設片區,每個片區均由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班子成員牽頭負責,實行嚴格的獎懲措施,確保各片區內項目建設的快速推進。二是加快農業現代化。充分利用氣候適宜、位居城郊、交通便利等有利條件,堅持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突出龍頭企業帶動作用,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做精蔬菜產業,做強畜牧產業,引導蔬菜種植向一村一品和多村一品、養殖向規模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確保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2萬元以上,“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9%以上。三是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安順開發區自身并無良好的自然旅游資源,但在開發區周邊不到100公里的范圍內,高密度聚集了世界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龍宮風景名勝區、關嶺國家古生物化石地質公園、格凸河風景區和具有明代江南漢族遺風的屯堡文化村落群等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對安順開發區的旅游產業發展形成了“眾星捧月”之勢。對此,安順開發區將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為契機,加快推進總投資約60億元的貴州多彩文化旅游城項目建設,吸納過境游客,使文化旅游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同時,大力建設集休閑、觀光、生產為一體的生態文化旅游村,推動旅游業的發展,達到富民利民的目標。到2015年,確保全區旅游總收入達68億元以上目標。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牢固樹立“多種經濟成分共生繁榮”的理念,放手發展非公經濟。加快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把完善的公共服務措施、優良的企業生產環境作為招商引資的主要載體。按照“全方位協調、全方位服務、全方位支持”的原則為傳統優勢企業搞好服務,進一步鞏固其支柱產業的地位。為企業提供貴州省人民政府賦予安順開發區改革試驗、對外開放和超前探索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及建設安順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的有關扶持政策,在用地、稅收、財政扶持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優惠政策。
——轉變觀念,改變作風,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如果把經濟發展比喻為起航的航空母艦的話,則有兩艘最重要的護衛艦不可或缺。一是依法行政,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發展是硬道理”,但“穩定壓倒一切”。依法行政是確保穩定的最重要手段,是保障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措施和武器。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指出,當前人民內部矛盾呈現出“觸點”增多、“燃點”降低、“爆點”易炸的特征。要減少“觸點”、隔阻“燃點”、清除“爆點”,依法行政,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顯然必不可少。對此,安順開發區將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堅持依法行政,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項制度,以制度建設調動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干部真正做到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工作上依靠群眾,在生活上關心群眾,并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解決發展為了誰的問題,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堅持從具體事情抓起,從能夠辦到的事情抓起,逐步解決好民生問題,努力為人民群眾謀福祉,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為人民所享:著力抓好安全生產、社會保障、社會治安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二是抓好干部隊伍建設。經濟的發展,人是最關鍵的因素。安順開發區將加大干部的培養力度,培養具有戰略發展思維、具有較強專業能力、善于做群眾工作和能駕馭復雜局面、解決復雜矛盾的干部,努力培養出一支能干事創業的干部隊伍。同時,確保全區干部職工不斷提升思想認識,進一步端正工作作風,兢兢業業工作、實實在在干事,通過實干來體現能力,通過落實來顯示水平,圍繞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進取精神,抓好重點工作、重大項目的推進,用一抓到底的狠勁、立說立行的實勁、一以貫之的韌勁,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細功夫,真正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抓出成效,確保全區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為推動安順乃至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中共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委員會)
責任編輯: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