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航海
黨的十八大明確了今後工作的新起點、新機遇、新動力、新要求,我們要緊密結合全縣實際,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貫徹黨的十八大及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委、縣委的決策部署上來,為實現桐梓經濟社會跨越發展而努力工作。
一、深入學習,致力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著力提升發展的指導力
理論聯系實際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固有的原則和本質要求。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深刻掌握規律、更好指導實踐。深入學習,重在武裝思想,重在指導實踐,重在解決問題。因此,必須始終致力于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學以致用,切實增強理論指導力。
第一,圍繞加強學習提升指導力。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的精神,必須全面加強學習。要堅決避免和克服不重視理論學習的思想傾向、厭倦學習的思想傾向、淺嘗輒止的思想傾向、學用脫節的思想傾向。要深刻領會會議精神,全面把握實質和根本要求,緊密聯系工作實際,立足全局,切實用新的要求全面審視我們的思想認識、工作思路、政策措施與制度辦法,站在把桐梓建設成為“黔渝合作示范城”這樣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相稱的歷史新起點上,解放思想,創新突破。
第二,圍繞調查研究提升指導力。調查研究是理論聯系實際最好的學習方式。要圍繞事關全縣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開展專項調研,帶頭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調查研究,真正達到提高思想認識、解決突出問題、創新體制機制、促進科學發展的目的。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努力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好地從理論與實踐結合上深化對黨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精神的認識。
第三,圍繞理論運用提升指導力。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精神,要求我們要更加注重理論學習,在解放思想上有新突破;更加注重調查研究,在解決問題上有新實效:更加注重群眾利益,在改善民生上有新進展;更加注重改革創新,在體制機制和科學發展上有新成就。要用科學的理念謀劃未來、指導實踐,立足現已具備的良好發展基礎和平臺,抓住用好困難中蘊含的重大發展機遇,破解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後發優勢,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結合實際。致力于城市建設與企業發展相結合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實現‘四化同步發展。”省委結合貴州實際,提出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同步”的基本路徑。結合我縣實際,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繼往開來,開拓創新,強力推進“三化一游”主戰略,工業化取得可喜成就,城鎮化得到較大突破,舊城改造馬鞍山一期、二期、溱水半島、蘭家坡片區建設加快,縣城呈現高樓拔地,環境大為改善:蟠龍大道全線貫通,蟠龍首府城市綜合體成為新地標,新區形象極大彰顯,發展活力明顯增強:來桐發展投資企業不斷增加,本土企業實力不斷提升,在桐企業推動桐梓經濟社會發展的力量不斷加大。
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精神之際,我們要繼續搶抓機遇,主動作為,積極服務企業,做好城市建設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努力建設一個美麗桐梓、和諧桐梓、幸福桐梓,努力引進培育一批知名企業、實力企業、擔當企業,不斷增強城建再創業的驅動力。
第一,圍繞服務企業、推動發展增強驅動力。一是要圍繞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投資環境、投資政策等,積極籌備城建項目,突出招商引資,以商引商、以企引企、以內引外,積極引進增強城市綜合功能的好項目,花大力氣攻克三產的招商引資難題,不斷加大桐梓宣傳推介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來桐創業發展。二是要敢于、善于與企業打交道,本著一心為公、推動發展的要求,與企業建立良好規范的關系,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實現城市發展與企業雙贏局面。三是要切實加快工作節奏,加大協調力度,增強服務意識、服務水平,繼續簡化審批程序,千方百計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千方百計爭取新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千方百計幫助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實現城建創業再掀高潮。
第二,圍繞抱團取暖、捆綁發展增強驅動力。著力壯大本土企業,培育企業社會擔當,形成本土企業抱團捆綁發展,扎實做好“三篇文章”,挖掘城市發展的強大後勁。一是做好本土企業聚合的文章。由于本土企業現有實力、原有理念等已不能滿足我縣城市發展新的需求,不能適應我縣城市發展新的形勢,因此要強化本土企業的團結,抱團取暖打造集團發展,形成集團實力,形成品牌形象,做好本土企業的聚合,連片改造舊城,合力投身新區建設,形成城市建設一支新的強大力量,二是做好本土企業與集鎮建設聚合的文章。縣城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目前必定是以大面積、高規格打造為主,個別本土企業難以具備這樣的實力,要么抱團,要么另謀市場。我縣集鎮建設蓄勢待發,集鎮建設將是廣大本土企業快速發展壯大的主要市場和巨大潛在機遇,做好本土企業與鄉鎮集鎮建設的聚合,有利于推動集鎮發展和企業發展,為城市建設培育強大後備力量。三是做好城市建設與三產企業聚合的文章。我縣功能性、公共性基礎設施不足,城市建設要更加注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基礎設施需求,更加注重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休閑、生活基礎設施。所以在城市建設的同時,要注重謀劃與三產的結合,積極引進能夠提供優質服務的三產企業。同時,企業在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也要加大與三產企業的結合,主動對接引進三產企業,并且本土資源性企業也可以考慮轉型,與新的城市建設形勢相結合,抓住機遇,創造效益,實現社會效益、企業效益的良好耦合。
第三,圍繞整頓市場、規范發展增強驅動力。城市建設要實現良性發展,要為在桐企業營造一個能投資、敢投資、有收益的良好環境,就必須下大力氣整頓市場,規范發展,增強在桐企業發展的信心,形成風清氣正、共謀發展、同心同向的良好局面。一是重拳打擊“黑房開”。繼續加大對違法建設的打擊力度,堅持“四個一律”拆除,嚴厲查處涉及“黑房開”的有關人員,絕不姑息。二是規范在桐房開企業的行為。繼續加大對在桐房開企業的監管,嚴厲查處違反有關規定的建設行為,強化規劃剛性,加大對擅自改變規劃的查處、處罰力度,不斷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三是建立企業及企業人員黑名單。要加大對建筑質量安全的監管,對不按章辦事、造成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企業及企業人員,進行嚴處,并拖入黑名單,清理出桐梓市場。四是“一把尺子”推進征收拆遷。“一把尺子”是開展征收拆遷工作最為關鍵的手段,一個標準進行征收拆遷,就是要堅持公平、公開、公正,不讓老實人吃虧,切實保障群眾的合法利益與合理訴求。
三、轉變作風,致力于領會精神與貫徹落實相結合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實干富民、實干興邦”、“絕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絕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趙克志書記講話強調,要做到“十破十立”,干字當頭,立說立行。要做到領會精神與貫徹落實的緊密結合,必須立足于努力干、全力拼,繼續轉變作風,發揚實干精神,立說立行,苦干實干,打造一支“改革創新、真才實學、真抓實干、清正廉潔”的城建干部隊伍。
第一,圍繞憂患意識轉變作風提高執行力桐梓城建曾創造了享譽省內外的“桐梓精神”、“桐梓速度”,但一段時間以來,桐梓城鎮建設管理落後于縣委、縣政府的要求,落後于人民群眾的期待。我們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應當直面呼聲,正視現實,牢固樹立憂患意識,時刻警醒,樹立追、趕、超意識,搶抓新一輪城鎮發展機遇,實現城建二次創業,樹立黔北“橋頭堡”形象。
第二,圍繞擔當意識轉變作風提高執行力,要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牢記肩上的重任,牢記黨和人民的重托,把思想統一到發展上來,把精力凝聚到發展上來,把力量團結到發展上來,牢固樹立擔當意識,學會擔當、善于擔當、敢于擔當,增強責無旁貸的使命感,兢兢業業地完成本職工作,自覺履行職責,杜絕精神萎靡不振,不思進取,克服懈怠情緒,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確保各項任務完成。
第三,圍繞廉潔意識轉變作風提高執行力、貧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城鎮建設和管理工作矛盾大、風險多。風險來自于內在和外在,內在的風險就要靠我們抵住誘惑,守住底線,時刻保持警鐘長鳴,時刻繃緊黨風廉政建設這根弦,嚴把廉潔自律關,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外在的風險,就要靠我們堅持原則,靈活把握,講究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麻痹情緒,增強危機感,把各項工作抓得緊而又緊,實而又實。
講學習、講貫徹、講落實,最終立足還是在干上。我們要把黨的十八大以及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明確的目標任務牢牢記在心中,緊緊抓在手上,迅速落實在行動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搶占發展先機,為加快建設繁榮和諧幸福新桐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不懈奮斗。
(作者系中共桐梓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責任編輯: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