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慧
摘 要:在中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擺在重要的位置上,以激發學生想學數學、好學數學、愛學數學。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的學,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創造性地學。
關鍵詞:培養 學生 數學興趣 價值 成就感 關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179-01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們探索各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一種藝術傾心。這種傾心是和一定的情感體驗相聯系的,是自覺能動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各種感官、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接受知識信息達到最佳狀態及效果。它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自覺得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的投入學習中,也能使學生在刻苦學習過程中養成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精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個人前進的內驅力,是永不枯竭的動力源。在多年的從教生涯中,我從多方面綜合學生的學習興趣。
1 數學知識對幫助生活很有價值
中學數學教育最應該關注什么?既不是解題方法的總結,也不是數學知識技能的簡單積聚,數學教育的發展方向應與教育發展的大方向相一致,教育關注的問題也應該是數學所關注的問題。因此數學教育的目的性應該跳出數學本身這一狹窄的范圍,必須溶入到整個教育這一寬廣的大視野中。數學教育更應該關注思考,關注生存。思考發軔于生存,更好更深的思考才有可能更好的生存。追溯數學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數學的誕生發端于生存的需求,脫離了需求的數學是無用的,而脫離了實踐的課堂教學也是無用的。數學是抽象出的關于秩序與模式的學科,是對世界與生活的理性思考及終值判斷。長期以來我們關注的卻是大量繁雜的公式,陷入了題的海洋,并樂此不疲;而很少能從這些枯燥的內容里獲得對客觀事物和生活的觀察與認識,以及對理性精神的認同、強化與提升。數學不但沒有起到明智的作用,反而使學生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很有效的一種方法就是認識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因為數學知識是對生活現象與經驗的提煉。選擇教學內容和舉例應貼近現實生活,增加知識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中,學生對輪船和飛機在風中速度問題難以接受,我就先從學生自己騎自行車在風中行駛為例引入,學生就不難找出順風和逆風時的速度,并把這種思維方法推廣,一個教學難點就這樣被學生簡單的消化了,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時要力求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結合能體現數學知識“來龍去脈”的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知識的思維過程,留出學生探索和創造的空間。不僅要讓學生建構知識的意義,還應使他們懂的知識的來源和實用價值,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學生在實踐和應用中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駕馭于生活,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從中領悟數學中的辯證關系。這種深刻的感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成就感
在課堂教學中,用尊重、平等、信任和寬容的情感與學生交流,使每一個學生輕松快樂的學習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享樂成功的喜悅。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視差異為正常,不能強求學生在數學上取得同樣程度的成功,企圖讓所有的學生在數學上取得優異的成績是不現實的。”對于學習數學能力強的同學意在攻克復雜問題為耀,而對于困難生改正一點小錯誤也會感到滿足。在課堂上,要考查學生掌握的知識,在于將這些新知識納入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中;要關注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態度,特別要注意保護學生尤其是數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性,并給予積極而善意的幫助;要了解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積極主動的跟進、共鳴、投入,每一個學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盡可能大的進步與發展。讓全體學生真正學有所得,在學習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教師要做的是用平等民主和諧的思想引導整個課堂,營造一個激勵探索的課堂氛圍;教師要在課堂上營造和維持一種和諧的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氛圍,形成一個廣泛的學習共同體。在課堂上同學們敢于暢所欲言,敢于發表不同見解,課堂上允許出現分歧,允許就一個問題進行爭論。數學課堂應該給每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數學的機會,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有學習數學的進步能力。這種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很好的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 加強師生情感交流
“人是感情動物,也是群體動物”,感情的產生離不開群體。從這一點看,每個人在內心深處強烈的尋找“集體歸屬感”,他要找到所屬的集體,在這個集體中他會感到自尊、自信從而快樂。教師關愛學生,要面向每一位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班主任是這個集體的“領頭羊”,因此,首先要做到為人師表。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老師沒有親愛,沒有信任,所有的教育都是蒼白的;老師是傾注心血和愛來與學生進行人生的思想交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工作中,我除了生活交流,還喜歡用寫評語的方式與學生溝通。班里有位頭腦聰明但高傲的同學,因此,基礎不扎實(簡單的問題不想做,難題又獨立完成有困難),學習成績平平。一天,這位同學交來的作業,一改以前了了草草的態度,雖然認真做了但錯題挺多。我給他評了一個優。評語是:一個錯題可以在幾分鐘內解決,但認真的品質是需要長期的努力來培養的。以后他真的學習更認真了,而且在完成作業后拿著不會的課外題來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看到孩子快樂的學習,我們感到很欣慰。給學生寫評語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一種潤物細無聲的交流。這種方式很快就被學生學會了。一位學習困難的學生,成績在年級排名倒數,對這樣的學生我也同樣關愛他,幫助他,鼓勵他,指出他學習中的問題,解決他學習中的困難,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前進。一次月考后,他寫紙條說:“謝謝老師的幫助,我的成績提高了,在班里也有地位了,我還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在數學教學中,多給學生一些權力,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多給學生一點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多給學生一些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多給學生一點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多給學生一點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俗話說“學貴在悟,教貴在度”。只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輔以適當的幫助,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種成功的人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