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麗華
摘 要:伴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學校的教學資源正從傳統的紙質教學資源向數字化方式轉變。建立學校的教學資源庫將對學校的教學工作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而教師個人業務檔案作為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也已經引起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及學校的重視。教師個人業務檔案管理系統與教學資源庫都承擔著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的重任,而且它們在設計中也有許多共同之處,將就它們進行有效結合,并對設計與開發談一些個人淺見。希望通過該系統使教師個人業務檔案能夠向著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方向逐步發展,且通過該系統的建立發展并完善學校的教學資源庫。
關鍵詞:教師;業務檔案;數字;資源庫;資質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有關教師個人的業務檔案在很多學校都是一個空缺,或者說保存的教師業務檔案不完整。很多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對自己的個人業務檔案也缺乏了解,不知道其重要性,所以往往會在關鍵時刻缺少很多資料,比如說評職稱時。
所以,筆者希望通過建立一個教師個人業務檔案管理系統的形式,讓各位教師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把自己的一些個人資料輸入進庫統一管理。同時,也將自己平時在教學中用到的一些數字教學資源整理起來上傳,不僅作為自己的業績,也為建設學校的數字教學資源庫出一份力,方便自己與同事日后查詢、使用。
一、關于教師業務檔案管理系統的設計
教師個人的業務檔案是指教師從事教學和學術活動的過程中形成的,真實地反映教師專業知識水平、業務專長、教學科研能力及工作實踐活動的歷史記錄。所有具有各類教師資格證書,并在學校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員,包括專職教師、實驗人員、行政人員等都需要建立相應的個人業務檔案。業務檔案的范圍可以包括:
1.反映教師個人基本情況的:包括教師基本情況登記表,個人簡歷,學歷、學位、教師資格、職稱、計算機、普通話等證書的復印件,職稱聘任書,年度考核表,工作總結,年度考核結果,聘任書等。
2.反映教師教學情況的:包括每學期的任課任職,所授課程教學計劃、總結,所授班級教學成績,承擔公開課情況,優秀教案,輔導學生獲獎情況,培養新教師等。
3.反映教師科研情況的:包括教師科研論文、課題立項、科研成果、發表的作品、出版的專著,參加各類教科研活動等。
4.反映教師培訓進修情況的:包括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各層次的培訓以及業務進修、學歷進修、繼續教育,培訓或進修的成績單等。
5.反映教師參加社會活動情況的:包括參加各種團體、協會,擔任各種理事、委員等情況。
6.反映教師獎懲情況的:包括各級組織授予教師的各類榮譽稱號、獲獎證書復印件,獎牌獎杯的照片、聲像資料,或者受到的處罰等。
7.反映教師政治思想情況的: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入黨情況、組織鑒定等。
8.其他所有有價值的與教師業務相關的材料。
教師個人業務檔案管理系統的建立,對教師而言,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自覺性、計劃性,增強了教師的檔案意識,提高了教學資源的利用率,為教師成長作了最好的原始積累;對學校管理而言,增強了工作的前瞻性、主動性,省時高效是顯而易見的,使學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發展軌道。
而且經過不斷地歸檔、積累,不僅便于教師的教學反思與學校的教學決策,而且這本身就是一份厚重的教學資源,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顯示出它的歷史價值。教師個人業務檔案管理系統的建立可以為教師提高業務能力提供原始動力;可以為學校合理選拔和使用人才提供可靠依據;可以減少檔案原始卷的查找,延長檔案使用壽命。
二、關于教學資源庫的建設
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推進,學校教師基本實現了“人手一機”,因特網也已經覆蓋了整個校園,硬件建設可謂已相當完善。學校的教學資源也隨著計算機技術與現代教育技術的迅猛發展,已經從傳統的紙質教學資源慢慢地向數字化資源發生了轉變,由原來單一的載體向多樣化方向轉變。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然而,各學科教師大多處于單打獨斗、各自為戰的狀態,導致教學資源孤立、零散,很難產生資源的整合聚集效應,難免造成教學資源的重復建設與浪費。
目前,學校中教育教學資源的來源主要以學校出面購買公開發行的課件或者教師自己在網上下載免費資源為主,然而,這類資源真正能夠直接用到教學實踐中的少之又少。相反,教師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積累下來的一些自主開發的課件、素材等數字資源對一線教師來說則更加實用。如果能夠將全校教師平時所用資源綜合起來,就能形成一個龐大的數字教學資源庫,這將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強大的技術支撐和資源保障。
在教師個人業務檔案中包含了教師的教學資源信息,其中囊括了教師的電子教案、教學反思、課件積件、多媒體素材(圖片、音頻、視頻)、試題庫等。這部分信息在教師業務檔案中不僅可以作為教師自己的個人業績,也可以通過管理員的審核、批注、分類后進入教師的數字資源庫中,供大家共享。
三、兩者有效結合的可行性研究
教師個人業務檔案管理系統與教學資源庫兩者在很多人看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系統,它們之間到底有哪些點可以進行有效結合呢?
1.從內容上來看:教學資源庫可作為教師業務檔案的一部分,教師個人業務檔案管理系統中包括了教師個人的所有信息,其中也包括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所積累下來的所有教學資源。
2.從二者的組成渠道上來看:它們信息的構成均需要教師不斷地輸入、更新。兩個系統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系統,它們需要不斷地有新的數據補充、更新,不斷地充實、修改原來的信息,這樣的系統才是有利用價值的系統。
3.從兩個系統的功能設計上來看:它們都由用戶與管理員兩部分組成,用戶需要有添加、刪除、修改、瀏覽、檢索、下載等功能,管理員需要有審核、用戶管理、系統維護、統計分析等功能。
4.從兩個系統的構成模式上來看:二者均可以設計成B/S模式,可以使用同樣的軟件支撐技術。
四、開發技術或平臺選擇
本系統是一個基于B/S模式的管理系統,涉及的開發技術有數據庫技術、網頁開發技術、動態交互技術等。數據庫的開發可選用大型的商業數據庫系統SQLSERVER;網頁的開發可選用DREAMWEAVER作為開發工具,該系統界面也可作為學校網站中的一個部分,教師的輸入、上傳、查詢、下載均可在網頁中實現;動態交互可采用ASP技術。
參考文獻:
[1]吳玲.淺談建立教師業務檔案[J].陜西檔案,2002(04).
[2]郭公民.探索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道路[J].經濟師,2007(05).
[3]李曉麗.論高校教師業務檔案及其數據庫管理系統[J].云南檔案,2007(05)
[4]薩師煊,王珊.數據庫系統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