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秀娣
摘 要:目前,小學生課外閱讀沒有引起教師的普遍重視,更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要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育體系。書香家庭讀書活動,為學生創造了一種良好的讀書環境,已初見成效,學生的素質得到提高。
關鍵詞:課外閱讀;閱讀理念;書香家庭
閱讀是人們依靠自己的視覺,通過文字符號,從書面語言中接受信息、理解意義、捕捉作者思想意圖的心理過程,也就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手段,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單靠語文課堂教學的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事實證明,凡是成績優秀的學生,都是非常重視課外閱讀的。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可見,課外閱讀在學習語文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
社會不斷進步,我們現在已進入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由于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知識、信息以其前有未有的速度與規模膨脹、裂變,牽動了人類物質生活方式、文化與精神活動要求和內容的改變,人們的閱讀環境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電視、電影、錄像等大眾傳媒的普及,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有很大的沖擊。不少家長認為,電視的信息多的是,什么政治、文學、體育、藝術樣樣都有,再加上長期以來推行應試教育,使學生和家長兩眼盯住的只有課本,課外閱讀倒成了學生的不務之業。據一項調查結果表明:20%的家長不贊成孩子讀課外書,26%的家長明確表示不允許看與學習無關的書,以不影響學習為前提才支持看書的占46%,放任不管的占8%。“讀書其樂無窮”從何談起呢?
學生自覺閱讀的興趣不濃,教師和家長沒有給予正確的引導。20%的學生每天都讀課外書,25%的學生根本不看,55%的學生只是偶爾看課外書,其中35%的學生讀課外書是教師和家長的要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家長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不是出外游玩,就是在家看電視、上網、打麻將,哪有時間指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布置的只是書面作業,課內閱讀也布置,但卻沒有有效的辦法來檢測,沒有加以有益的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沒有變成自覺行為。
由于這些原因,教師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就必須開展課外閱讀,而開展的途徑就是要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育體系。我校在上學期啟動了一個“書香家庭”的讀書活動工程,解決了學生不讀課外書的毛病,現把做法歸納如下。
一、樹立課外閱讀新理念
開展課外閱讀,需要學校、社會、教師、家長等方面的配合和協調。讓家長認識到閱讀對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作用,是搞好課外閱讀的動力。更新師生的閱讀觀念,教師要轉變以課內學習統領一切的觀念。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恰當的調控,做到有計劃、有檢測、有激勵的辦法,使學生自覺地行動起來投入課外閱讀中去。取得家長的配合,通過各種途徑向家長宣傳開展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動員家長為學生創設優良的家庭讀書環境,建立學校與家庭的一體化運作系統(即營造書香家庭)。
二、根據大綱要求,制訂好各年級的閱讀計劃,做到教師指導及家長指導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心理特征,從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出發,制訂可行的計劃,家長可以根據各個小孩的實際情況選擇書籍,至少要選出一本家長和小孩共同閱讀的書。家長可以參考各年級推薦書目,和孩子每天堅持讀書的時間不少于15分鐘,定期帶孩子到圖書館、新華書店、購書中心等文化場所開展讀書活動,對孩子的閱讀給予指導。
三、建立優良的家庭閱讀環境
確定了讀書計劃以后,每個家庭成員自覺地讀書,互相提醒、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家庭擁有讀書間或書房,擁有電視機、電腦等學習設備;家庭擁有藏書量在200本以上;家庭每年有一定資金用于購書、讀書或參加培訓;訂閱兩份以上報紙、雜志;家長引導孩子在讀書后進行摘抄、剪報、手抄報、讀書筆記等,讓孩子養成積累的好習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活動開展了一個學期,已初見成效,涌現了一大批的“書香家庭”,如龍旭敏等家庭,創建“好孩子小書房”的讀書環境,一、二年級學會了讀后做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好句,三、四年級學會了寫讀后感,五、六年級進行人物評價。學生家里收藏的書多了許多,課外閱讀量大大增加。積累的好詞佳句多了,語文底蘊豐厚了,語文素養就高了。閱讀的書多,寫作水平也就相應提高了,語文的總體成績有了提高。
總之,這個讀書活動,掀起了學生和家長喜讀書、愛讀書、求上進的熱潮,營造了親子共同學習的氛圍,促進了家長與孩子間的學習、溝通與成長,從而推進學習型家庭的創建,改變以往孩子在課余時間玩樂的消費觀,使他們增長見識,培養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參考文獻:
[1]張慶.面向未來的課外閱讀.小學語文教師,2001(7/8).
[2]樓平.閱讀教學:有機地擴大課內閱讀.小學語文教師,2001(7/8).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華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