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永富
摘 要:針對新課改下如何讓學生輕松學習化學,提出自己的一點體會。
關鍵詞:新課程;輕松學習;化學
化學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形成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那么,如何讓學生輕松地學習化學?筆者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就如何讓學生輕松地學習化學,做一淺析,以求共勉。
一、通過《緒言》第一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學習,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想象力豐富,會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學習,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等于找到了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打開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大門。“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努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最大限度地發揮化學自身的學科魅力,讓學生自覺地愛上化學,盡情享受學習化學的樂趣,是我們每一位化學教師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開學上第一節《緒言》課時,不要急于讓學生學習掌握化學知識,而是巧用一些能吸引眼球的趣味實驗:“清水變牛奶”、“木劍變色”、“鮮花三變”、“魔棒點燈”、“水中取火”、“兩粉筆相遇冒白煙”等有趣的化學“魔術”。一下子,學生的眼球被吸引住了,急切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有此現象?自己能否試一下嗎?從此,將學生帶入神奇的化學世界中,喚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了學習化學的渴望之情。同學們興致極高,熱情高漲,迫切地想要走進奇妙的化學世界。第一課往往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興趣、學習方法等方面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精彩的第一課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讓他們喜歡上化學,有時會因為化學成績的優秀,帶動學生在其他學科上也自信起來。上好了第一課,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就能游刃有余、輕松駕馭。
二、組織課堂教學要嚴謹、生動、開放
課堂教學既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渠道,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教師若能吃透教材,吃透學生,精心設計教學提綱,就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以實例說明:
在做演示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時,可采用如下程序教學法。
1.提問:①反應時氧化銅顏色有何變化?②澄清的石灰水中有何現象?③尾部的酒精燈起什么作用?
2.觀察:通過認真觀察,可看到黑色的氧化銅逐漸變成紅色,(紅色物質是被還原出來的銅);同時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尾部導管口有藍色火焰產生。
3.討論:①實驗前為什么要檢驗一氧化碳的純度?②實驗時,為什么要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熱?③反應結束時,為什么要先停止加熱,再繼續通一氧化碳至試管冷卻?
4.歸納:①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操作要點:驗純,通一氧化碳,加熱,停止加熱,停止通一氧化碳。
②該反應的方程式為:CO+CuO■Cu+CO2
5.結論: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
6.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不檢驗一氧化碳的純度和先加熱再通一氧化碳的實驗后果。
7.深度思考:該實驗能否證明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為什么?
通過以上的教學設計,創造了愉快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養成了認真觀察的習慣。既學習了知識,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精神。不僅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啟發他們積極思維,大膽探索,達到開發智力的目的。
三、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新的初中化學課程改革基本理念中要求教師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問題。
在“水的凈化”教學中,課前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自制的簡易凈水器。在課堂上,我們用渾濁的河水來試驗誰的凈水器凈化效果最好。引導學生分析凈水器中每種物質的作用,從而鞏固對過濾的原理和吸附作用的理解。在進行“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學過程中,打開一瓶汽水,倒出少許,搖動可樂瓶,讓學生觀察氣體從汽水中冒出的情況,說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性質。在“金屬和金屬材料”教學中,課前讓學生每人都準備一些金屬材料,如鐵絲、銅線、鋁線、硬幣等。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仔細觀察它們的顏色、狀態,用手彎一彎,在直觀上感受這些金屬的一些性質,并讓學生積極發言,舉出生活中其他金屬的實例。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生活體驗出發,把本堂課的教學要求變成學生自己的需要,從而誘發學習情感,提高主動探究的積極主動性。
在講授“燃燒的條件”后,密切聯系學生生活,提出問題“燃著的木條火焰直立向上,為什么一會就熄滅了?”引導學生利用燃燒條件的知識來分析討論這個問題,加深對燃燒條件的理解。在“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準備一包碘鹽,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其中所含的碘元素情況進行直觀了解,然后發問:“為什么食鹽里面要加入含含碘元素的物質呢?它對人體健康有什么好處呢?”然后課后讓學生到藥房、超市這些地方調查一些保健品或營養劑,查看它們的標簽或說明書,了解其中所含微量元素的情況,通過互聯網查閱這些微量元素的作用。這樣,由于和自身的生活體驗相關,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主動去探究化學元素和人體健康的聯系。這樣通過生活實例來進行教學的方式,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所學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讓學生輕松地學習就是要打破常規,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學到知識,掌握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黃傳營.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培養與發展[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1996(Z2).
(作者單位 重慶市徐悲鴻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