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Holmes

七月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他對海上力量和海上領土爭端的看法。北京有義務在諸如南海等中國享有“無可爭辯的主權”的海域“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并將“用和平方式、談判方式解決爭端,努力維護和平穩定”,但不會“放棄正當權益”。
習的意思可能是為了與東南亞國家共同開發該地區的自然資源,中國準備延遲解決爭端而且愿意進行談判。但也可能他是想說中國將繼續積累海上力量達到目的,不準備妥協。雖然關于中國海軍的裝備和人員水平還包含很多未知,但比任何亞洲海軍更有潛力。
中國的海上項目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迅猛發展,中國海軍的首艘航母已經出海。造船廠顯然已經開始做第二艘航母。海軍也得到了其他軍種的幫助。中國第一個海警局在七月成立,并立即起航對東海和南海的島嶼和海域宣布主權。
而最主要的未知數是中國海軍的裝備和人員水平。我們可以估算到2020年以前,中國將派出超過70艘常規潛艇和核動力攻擊潛艇,連同84艘驅逐艦和護衛艦、兩艘航母和各種各樣體型較小但致命的艦艇。但是在經歷戰爭考驗之前,我們無法得知其武器裝備和平臺的性能。
另一個難以跟蹤的變量是人。戰略競爭和戰爭都要靠人,最好的軍艦、飛機或者導彈都不可能強于他們的使用者。海軍戰士在壓力下的表現決定了公海上的斗爭的結果。和美國海軍習慣于繁忙的部署日程安排不同,中國海軍只是偶爾操練,表現自然會受到影響。而且當前很少爆發全面海戰,保持戰斗優勢更尤其困難。目前,人們有理由懷疑中國海軍的作戰能力。如果在下一個十年中國海軍以更快的進度運轉,特遣部隊每次在海上執行任務的時間都能持續數周或數月,他們將變成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
還有一個隱藏的變量在作怪。鑒于美國的海上力量包括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北京認為其海上力量更為全面。它不僅包括海軍和海岸警備隊,還有商船甚至大規模捕魚船隊。中國軍隊支持艦隊岸基實現海上力量,包括第二炮兵兵團布置的反艦彈道導彈以及解放軍空軍的戰術飛機。
中國海岸警衛隊支持的海軍、岸基防空和導彈部隊,以及從商業部門得到的非常規輔助,誘使對手在抵抗中國意志之前三思。而且如果中國海軍沿著目前的軌跡集結,所產生的力量將為在中國海域發生的多項任務提供堅強后盾。
成功的海軍建設可能留下一些軍艦以備向前走向下一個重要的場所:波斯灣的能源供應航線印度洋。北京認為冒險越過東南亞沒有迫切的需要。所以,你將不會看到中國護衛艦巡邏地中海和大西洋。中國的領導人對幫助維護他們視為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國際秩序沒多少興趣。中國要什么?還有習近平說的中國將得到什么?都在亞洲。從戰艦到漁船,北京日益壯大海上力量都是為了得到它在亞洲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