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生力軍,在穩定增長、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記者獲悉,為深化小企業金融服務,今年以來,興業銀行積極調整優化小微企業業務客戶定位、經營戰略和發展目標,主動將總資產6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客戶作為金融服務重點,并配套實施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措施和投入資源保障,全面推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升級,小企業貸款余額和貸款覆蓋面這兩項指標數持續攀升。
截至2013年3月末,興業銀行小企業客戶貸款余額較年初增幅為14.44%,小企業客戶數達19.29萬戶。以小企業戶均從業人數約20人計算,該行小企業金融直接使約400萬從業人員受益。
小企業成長“助推器”
企業規模迅速擴大,利潤兩年實現翻番,在某戶外竹重組材高科技企業擔任負責人的林先生談起公司快速發展的原因,禁不住聲聲贊嘆“興業芝麻開花”中小企業成長上市計劃是企業成長的“助推器”。
原來,林先生領導的這家高科技企業掌握了戶外竹重組材高科技生產工藝和技術,其研發的產品通過了歐洲環保評測認證后,擬進行批量生產,但由于前期處于研發狀態尚未產生營業收入,且企業資產有限,投產遇上了資金難題。針對公司面臨的問題,興業銀行為其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提出引進股權投資建議,并成功聯系一家上市公司出資1500萬元入股,解決了該司發展的資金瓶頸難題,同時該上市公司還為企業提供充足的原料來源。首次引資成功后,這家高科技企業實現了研發產品的批量生產,80%的產品出口歐洲,實現了可觀的盈利。隨后,在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的過程中,興業銀行再次牽線搭橋,為企業引入私募投資基金等股權投資3000萬元,為其邁入快速發展軌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記者了解到,“興業芝麻開花”中小企業成長上市計劃僅是興業銀行為小企業提供的諸多服務中的一項,其業務定位是成為中小企業的貼身財務顧問,不僅為企業提供貸款資金支持,同時也為企業的股權融資、上市規劃、發債融資、營銷策劃等各類業務需求提供專業化幫助。今年以來,該行對“興業芝麻開花”業務進行了重新梳理,細分出企業資本導航、引入資本、上市(IPO)服務、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新三板掛牌、營銷策劃及通路外包等六大業務板塊,進一步豐富了該項業務金融服務價值內涵。截至今年3月末,“興業芝麻開花”計劃就已累計扶持近100家企業成功在境內外資本市場發行上市,已通過中國證監會審核待發行的企業還有20多家,引入私募投資或者進入上市輔導期的企業超過300家。
為滿足小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近年來興業銀行持續加強了產品創新,已建立起一個由“興業芝麻開花、興業助保貸、興業積分貸、興業增級貸、興業迅捷貸、小企業設備按揭貸、自建工業廠房按揭貸、聯貸聯保”等在內,覆蓋傳統銀行融資模式與創新增值服務模式兩大版塊、業務品種較齊全的小企業產品和服務體系。
至今,在福建開辦印染公司的宋老板對興業銀行“小企業自建工業廠房”這一創新產品仍津津樂道。2012年6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山體滑坡,致使其公司部分廠房、機器設備嚴重受損。受災后,該公司隨即在廠區內重新選址計劃新建工業廠房,以盡快恢復生產,但是除股東自籌資金及保險理賠資金外,尚余的建設資金缺口讓這家原本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一籌莫展。獲悉此事后,興業銀行“對癥下藥”,7月就向該公司發放了300萬元自建工業廠房按揭貸款資金。宋老板激動地對記者說:“興業銀行‘自建工業廠房按揭貸產品就像是為我們公司量身定做的一樣。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貸款很快就批了,真是很給力!”
對信譽優良、有發展前景的小企業而言,興業銀行的“增級貸”可以將貸款抵押率最大限度放大,解決資金燃眉之急。廣東省從事工藝禮品生產的孫老板已從該業務中嘗到甜頭,在其廠房抵押貸款不足時,興業銀行在評估該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后,將其原有廠房的抵押率提高至100%,追加了500萬貸款,頓時緩解了該企業的燃眉之急。記者了解到,“興業增級貸”面向合作關系良好、信譽優良、有發展前景的小企業客戶,通過盤活企業各類資產,放大資產擔保的抵押率,根據企業在興業銀行的結算情況、客戶分層等級、內部授信評級等情況,給予不同的授信額度調增,其抵押率最高可約達150%。
“重心下沉”惠及小微
在提供上述產品服務的同時,興業銀行也更加“俯下身子”,“重心下沉”,努力接小微企業的“地氣”。
2013年初,興業銀行主動調整小企業業務客戶定位,將總資產6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客戶作為金融服務重點,向下聚焦“小微”,并配套實施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措施,保障資源配置,全面推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升級。
記者了解到,伴隨著客戶定位的戰略調整,興業銀行大力實施小企業專業化運營體系改革,構建小企業金融服務核心競爭力,從自身經營實際出發,探索小企業金融服務差異化之路,逐步建立起標準化管理、工廠化作業、多元化融資的業務體系。
在組織架構方面,興業銀行建成了由總行小企業部、分行小企業部、城市小企業中心構成的小企業“三級”專業化的組織運作框架,統一規劃、專業運作,進一步強化了小企業業務系統組織推動力。在營銷組織方面,該行采取“一分行一規劃,一城市一指引”的策略,以城市為中心,抽調骨干客戶經理組建成小企業專營團隊。各專營團隊結合區域小企業客群結構特點以及融資需求,確定小企業集群金融服務方向,為客戶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實施特色集群專業化服務,做到“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有跟進”。通過對小微金融實現區域化組織、規模化經營、標準化作業,業務團隊在營銷過程中大大降低了業務“散單率”,有效提升小企業金融服務效率和業務覆蓋面。
“重心下沉”后的興業銀行小企業金融服務戰略定位明確,成為小企業業務突飛猛進的有力支柱。截至2013年3月末,興業銀行小企業客戶貸款余額較年初增幅為14.44%,小企業客戶數達19.29萬戶。以小企業戶均從業人數約20人計算,該行小企業金融直接使約400萬從業人員收益,同時也惠及這些小企業的上下游產業鏈或供應鏈,間接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打破抵押物“崇拜論”
小企業貸款風險高的論斷,讓諸多小企業在抵押物面前望而卻步。但興業銀行卻認為,能夠長期經受住市場考驗的風險抵御與管控能力,是商業銀行小企業金融服務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必須打破傳統銀行小企業信貸對于抵押物的“崇拜論”,而將“把控實質風險”作為小企業風控管理的金科玉律,確保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可持續供應。
如何做到把控實質風險?記者了解到,興業銀行高度重視風險中臺人員隊伍建設,做到“部門職能到位、人員配置到位、人員職責到位”三個“到位”,并要求小企業風險經理具備相應的業務素質和從業經驗,能夠承擔風險經理的相應工作責任,做到合格的人做合格的事。
該行廣泛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持續優化小企業作業流程,依托客戶經理、風險經理、業務助理 “三位一體”營銷組合以及風險經理“合二為一”同時履行風險評審與金融服務方案設計職責的機制設計,將小企業風控關卡前移至營銷端口,進一步推動了小企業業務營銷與風險管理的全程融合。同時,該行圍繞小企業現金流和各類有效資產,進一步加強企業現金流監測與結算管理,科學合理評估各類抵(質)押物價值,有效提升了小企業風險識別、預警和處置能力。
正是基于對小企業風險的深刻認識,做到把握風險實質、抓準核心環節,興業銀行成功實現了小企業作業流程的“減法”,刪減繁冗環節,進行流程再造,充分滿足小企業貸款“短、小、頻、急”的需求。在信貸業務審查審批方面,興業銀行對小企業信貸業務實行“一級評審”與“分級授權”:小企業信用業務只需一次審查,經小企業部門的風險經理審查后,在其他審批流程環節不再進行信用審查;分行可將總行賦予的小企業業務審批權限全部或部分直接轉授權分行小企業部、城市小企業中心以及業務團隊負責人,在確保信貸資產質量的基礎上縮短了審批路徑,大大提高了小企業授信審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