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夏天的早些時候,奧巴馬在柏林發表了一次標志性的講話,重啟了自2010年末《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生效以來日益衰弱的核武器控制議程。如果奧巴馬的言語能夠轉化為行動,下一步將是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簽訂后續的條約。這一新條約將把部署的戰略核彈頭的數量限定在約1000枚,并且將限制之前的條約沒有涉及的武器系統,包括戰術核武器和導彈防御系統,不過目前達成的限定還相當有限。
美國和俄羅斯固然有責任削減自己的核武器庫,但如果其他的核大國不加入的話,這些雙邊核武器削減過程的難度將顯著增加。普京就表示,如果其他核國家不參與其中,俄羅斯將躊躇于與美國合作進一步削減自己的核武器。為了打破當下的僵局,是時候接觸所謂“二線”核國家,尤其是中國了。即使中國不直接參與其中,中美戰略關系的演化將影響到下一階段的國際武器控制。
中國能做些什么?
盡管期望中國在這一階段就直接參與核武器削減并不公平,但中國仍能采取許多單邊行動,為下一輪美國和俄羅斯的武器控制條約談判提供便利。一方面,應該尊重中國不公布所擁有核武器的確切數量的決定,另一方面,北京能夠也應該作出明確的保證,中國并沒有“沖刺持平”的意圖。美國和俄羅斯都擔憂自己核武器的削減會刺激中國快速擴充自己的核武器庫。如果中國作出上述承諾,將有助于減緩此類擔憂。
中國還需要更加明確地解釋,當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導彈防御系統后,其“最低威懾”政策將發生何種改變。如果中國進一步地表明,中國核武器庫的唯一目標僅在于追求值得信賴的、有效的核威懾,而且無論外部局勢如何變化,也不會尋求第一次打擊能力,那么這樣的表態將受到美國的歡迎。
美國和中國之間在導彈防御問題上缺乏接觸,這很成問題。盡管一些半官方的討論取得了些許進展,導彈防御仍然是中美兩國之間存在許多誤解的領域,雙方都需要向對方提供有關本方意圖的更多細節。當中國做出有關軍事現代化和開發自己的導彈防御系統的計劃時,美國就此主題做出的回應將是符合中國利益的。在很多情況下,形式與內容同樣重要。在這一問題上做出和解的姿態本身就是強有力的建立互信的措施。這有助于防止中國感到被美國當成了敵人,并能推動中國更加公開地談論自己的反彈道導彈項目。
如果美國接觸了中國,那么對話的范圍不應局限于戰略導彈防御系統。美國決定使用戰區導彈防御系統來保護亞太地區的盟國和自己的軍事設施免受常規導彈的攻擊。理論上,戰區導彈防御系統同樣具有反擊中國的中短程核武器的能力,有些將與常規導彈單位共同配置在一起。有效果的對話應該開始于就兩種導彈防御系統將如何影響核穩定坦率地交換觀點。
有關高級常規武器的討論時機也已經成熟了。北京將美國常規戰略武器的開發和部署視作潛在的規則改變者,可能會破壞自己的核反擊能力。為了緩和中國的擔心,美國應該利用每一個可能的機會確認不使用常規戰略武器破壞中國核威懾能力的政策。這一目的可以在無損美國技術研發和部署的條件下得以實現。美國高級官員反復聲明,這些常規武器系統并非用于反擊中國的核能力。然而美國國內爭論中的矛盾聲音卻令這些聲明的安撫效果大打折扣。如果美國政府能夠采用對中國核目標不進行常規打擊的政策,并向中國領導人傳達這一信息,將是大有裨益的。
可能的合作步驟
兩國可以采取一系列聯合步驟來增進互信。
考慮到亞太地區高度緊張、傳統軍備競賽升級的環境,就如何限制和防止對抗升級成為核沖突展開接觸和討論,永遠不會為時過早。雖然建議就核信號、潛在的危機升級前景,或者是不期而至的核升級展開正式的雙邊對話時機尚不成熟,但開發有關基礎演習的信任建立措施已經具備了可能性。例如,兩國可以就共同面臨的安全威脅進行桌面上的危機模擬演習:模擬一場核恐怖主義事件或是核走私事件,有助于兩國互相理解彼此在危機狀態下的行為,并有助于開展關于何種敏感信息能夠與對方共享的討論。
美國和中國能夠進一步地開展關于核彈頭和運載工具計數規則的對話。根據《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規定的計數規則,在理論上中國擁有的核彈頭數量為零,因為中國將彈頭和運載工具分離了。因此,必須建立一套全新的、相互接受的計數系統,吸引中國加入未來的核武器控制工作。美國可以鼓勵中國開發自己的計數規則,并與美國共享。這樣的話,可以進行關于如何協調各自的計數原則的對話。通過在太平洋論壇上的坦誠交流,兩國的專家認可了建立有關專門武器控制主題的共同詞匯表的緊迫性。就計數規則進行的對話將是邁向共同詞匯表的實質性的第一步,這有助于在實際的削減軍備對話開始前減少雙方的誤解。
就限制或削減各自的現役核武器庫達成協議將是非常困難的,但應對核武器控制的末端問題——如檢查退役核武器的拆卸——卻可能是更為簡單的對話途徑。由于建立檢查核彈頭拆卸的共同流程將耗費時間,兩國都應該敦促各自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盡早與對方展開合作。盡管自1990年以來,美國就不愿與中國就敏感的科學問題進行合作,但這一科學合作仍應在多邊框架下展開,以減少各自的國內政治風險。
上述步驟并不詳盡,只是提出一些中美兩國可能采納的措施,為兩國的核關系注入新的活力。非政府組織和智庫都試圖推動兩國政府,現在也到了在官方層面上檢驗新想法的時候了,因為維持現狀終將放大兩國間的互不信任,因此損害戰略穩定性。中美關系的其他方面都將從創造性地開展核武器控制對話中獲益,并由此為建構更具合作性的大國關系做出貢獻。
本欄目責任編輯: 李巖(liyan_juergen@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