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
為了嚴厲打擊侵害
少年兒童的犯罪行為,
切實保障中小學生和幼
兒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
康,石家莊市教育局決
定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護
苗行動”。自2013年6
月10日至30日,新組
成的24個檢查組對全市
中小學、幼兒園等單位
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檢查,
今后也將每月定期抽查。
按照“護苗行動”相關
規定,今后所有女生宿
舍將實行封閉式管理,所有男
性,包括老師和家長,在進入
宿舍前都要經管理人員批準。
而男老師輔導或約見女生時也
要有至少三名同學在場。
乍一看來,連男老師輔導
約見女生,都要有人監督才行,
甚至還量化到了三名同學在場,
如此規則,似乎多少顯得過于
瑣碎。為了防范針對兒童的侵
犯行為,“護苗行動”的量化
細則是否有些草木皆兵,甚至
過猶不及,也引發了不少關注。
畢竟,假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
正常交流都因此而受到阻塞的
話,的確難免因噎廢食之嫌。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性其
實都有其陰暗面,而要約束和
抑制人性的陰暗面,當然離不
開必要的管理機制。從這個意
義上說,幼兒、學生遭遇師長
猥褻,也就不能簡單地把個別
老師歸為“禽獸”便完事兒。
恰恰相反,這些教師的禽獸一
面為何會彰顯出來?學校的管
理制度為何沒能約束人性的陰
暗面?又為何沒能防微杜漸地
為可能遭遇侵害的學生提供必
要的保護?也就更需檢討。
事實上,連成人之間都
有“防性騷擾”的立法,在防
止對未成年人猥褻與性侵犯方
面卻幾乎空白,甚至完全不設
防,這無論如何說不過去。從
這個意義上說,教師之所以有
機會伸出“過度撫摸”的魔爪,
很大程度上也來自管理的失職
與防范機制的缺失。而在這方
面,發達地區的學校則早設有
相對完善的“防火墻”。在英
國,十條兒童宣言中,“背心
短褲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碰”
排在首位,而美國的學校,則
從小學開始就傳授給學生防騷
擾的技巧,一旦遭遇可能的騷
擾,學生都可以報告。除了授
予學生自我防護的武器之
外,美國學校更規定教師
與學生必須保持距離,同
時嚴禁教師與學生單獨相
處,有了這些不斷完善的
校園侵犯的預防機制,孩
子們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
保護,遠離人性陰暗面的
傷害。
設立這樣的規矩,絕
非對教師的有罪推定,而
恰恰是為了讓相對弱小的
孩子,在保護自身的權益
方面具備必要的“武器”。
現實中,性侵兒童事件之所以
會發生,很大程度上并不只是
因為兒童身單力薄,性侵者所
利用的更多是兒童對此的無
知,以及自我保護方式和途徑
的欠缺,而受侵犯兒童的沉默,
又反過來刺激性侵者甚至為性
侵者壯了膽。從這個意義上說,
男老師輔導或約見女生時也要
有至少三名同學在場之類看似
瑣碎的規定,非但并不多余,
恰恰是給予孩子們提供了自我
保護的途徑。
基于此,兒童遭性侵的現
象固然令人發指,但兒童免遭
性侵不能寄望于“天下無狼”。
唯有校園乃至全社會“防兒童
遭性侵”的制度細則一一到位
了,讓“狼”無處下手了,伸
向孩子們的魔爪才不會一次又
一次得逞。
(小不點摘自四川新聞網2013年6
月8日,圖/張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