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廣忠
[摘 要]《管子》尚“利”重“義”的義利觀佐證了經濟主體道德修養的重要性。書中所討論的經濟主體道德規范主要包括忠于本業的職業發展道德規范、以誠為本的商品交換道德規范以及崇尚節儉的消費道德規范。忠于本業指的是自己及子孫恒守祖傳職業及其規范,有利于專業技能的培養效果、節約培養成本以及提高生產效率,但卻嚴重壓抑了人的擇業自由?!豆茏印钒选罢\”應用于經濟道德領域是歷史首創,對當今社會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豆茏印吠ㄟ^與禍福觀聯系在一起,強調了崇尚節儉的重要性,但也提出了“儉”要有“度”的思想。
[關鍵詞]經濟主體; 忠; 誠; 儉
[中圖分類號]B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9 — 0029 — 03
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階段,市場經濟的規則體系還不完善,經濟活動中的問題還有很多,尤其是倫理道德問題更為突出,坑蒙拐騙、假冒偽劣、行賄受賄、生活奢靡等現象屢見不鮮,而這些問題都與經濟主體的道德素質不高有著直接的關系。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作為上層建筑的道德觀念是建立在一定生產方式基礎上的,道德反過來又會影響經濟的發展。因此,為了經濟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我們必須重視經濟領域的道德問題,尤其是把培養經濟主體的道德素質作為重要抓手。在這方面,中國歷史上率先把道德融入經濟領域的《管子》一書應該能夠給予我們一些啟示,有鑒于斯,本文就對《管子》一書的經濟主體道德思想加以剖析,以饗讀者。
一、從《管子》的義利觀看經濟主體道德的必要性
《管子》提出了自己的義利觀思想,同時也力圖避免其他各派義利觀的偏激之處?!豆茏印氛J為既要“重利”又要“尚義”,要堅持“義利并重”?!豆茏印分⒉慌懦鈧€人私利,只是認為私利之獲得必須要合乎道義,在此前提之下提倡滿足個人之私利,刺激經濟發展,諸如《管子·白心》篇曰:“非吾儀雖利不為,非吾當雖利不行,非吾道雖利不取?!绷硗?,《管子·牧民》有一句名言:“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許多人都誤解了這一句話的意思,認為該句是說經濟發展了就會自然產生德性,但唐代思想家杜佑卻在其《通典·序言》說道:“管子曰:‘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夫子曰:‘既富而教。斯之謂矣?!痹诙庞涌磥怼皞}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敝械摹爸睉獮槭箘佑梅?,全句的意思是說先滿足民眾的基本經濟需要,接下來最重要的事就是對其進行道德教化,使其產生德性。我們認為杜佑的解釋是站得住腳的,這與《管子》開篇強調的禮義廉恥道德教化論思想是前后呼應的。否則,該句如果解釋成經濟得到了滿足民眾自然就會產生德性,那么國家只要發展好經濟即可,而不需要教化這一治理民眾的工具了,這顯然是與全書的內容不相符的,與社會現實也是不合符節的。
由此可以看出,《管子》認為,經濟主體的道德修養不僅是經濟獲利的前提,而且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還要從國家層面大力加強,經濟主體的道德教化之重要性可見一斑。
二、《管子》經濟主體道德規范內容剖析
一般認為,經濟主體指的是在經濟生活中能夠獨立承擔經濟責任并獲得經濟利益的經濟體形態。在中國先秦時代,由于大規模之社會化生產還未成形,現代之企業形態基本不存在,經濟主體主要是以個體勞動為主的個體戶形態,商品交換是發生在個體之間的簡單交換形式,消費也是以個人消費為主?!豆茏印窌兴懻摰慕洕黧w道德規范主要包括忠于本業的職業發展倫理規范、以誠為本的商品交換倫理規范以及崇尚節儉的消費倫理規范等三方面的內容。
(一)忠于本業的職業發展道德規范
《管子》認為各經濟行業的從業主體都要忠于本業,做到不離不棄?!豆茏印ぐ擞^》篇曰:“民倍本行而求外勢,則國之情偽竭在敵國矣?!卑凑绽柘桫P的辨析,這里的“本行”指的是本業之義,〔1〕原句是說民眾背棄自己的本業而做行外之事,國家空虛之狀況就會暴露在敵國的面前(而易于受到敵國的攻擊)。也就是說,民眾不能隨便脫離自己的本行本業,因為這將關系到國家的安危?!豆茏印ち⒄酚峙e例曰:“百工商賈,不得服長鬈貂”,意思是說工商之人,不得穿戴士大夫的服裝,換言之,就是強調工商之人不得棄業而從政,否則就會“商賈在朝,則貨財上流;婦言人事,則賞罰不信;男女無別,則民無廉恥。貨財上流,賞罰不信,民無廉恥,而求百姓之安難,兵士之死節,不可得也?!保ā豆茏印嘈蕖罚┮馑际钦f,商賈之人背棄本行而從政,就像婦人不守婦道,男女角色錯亂一樣,都會威脅到國家的安全。
并且《管子》還認為不僅要使各從業主體忠于本業,還要使他們的子孫最好不要背棄自己祖傳的行業。如《管子·小匡》有言:“今夫農群萃而州處……以旦暮從事于田野,稅衣就功,別苗莠,列疏遬。首戴苧蒲,身服袯襫,沾體涂足,暴其發膚,盡其四支之力,以疾從事于田野。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是故農之子常為農……今夫工群萃而州處……旦昔從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為工。今夫商群萃而州處……旦昔從事于此,以教其子弟。相語以利,相示以時,相陳以知賈。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商之子常為商?!币簿褪钦f不管是作為生產者的農民和工人,還是從事商品流通的商人,都要教化自己的子孫恒常堅守自己的老本行。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管子》的這種恒守本業的思想,有利于從業人員的專業化培養,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對于生產力的發展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可以說“這種走專業化的道路在古代確是一大創見?!薄?〕而且還可以節省對于子孫的教育成本,從小就在長輩言傳身教的熏陶下學習,其教育效果也要比其他教育方式更顯著。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對于這一思想我們也要辨證地看待,它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主要表現在,這一思想嚴重壓抑了人的自由,特別是擇業的自由,人一出生就被賦予了終生的職業,并且還要一輩子忠于這一職業,哪還有自由可言。從另一個方面講,這同樣也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有的人天生就不喜歡祖傳的行業,沒有興趣,生產效率如何提高?因為沒有興趣,也就失去了內在的從業動力,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會取得事業的良好發展,如果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對于生產力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
(二)以誠為本的商品交換道德規范
誠信思想并不是《管子》的發明。其最初出現在古代祭祀文化之中,人對神要有虔誠的心態,《尚書·商書·太甲》描述人對神之態度時有言:“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薄抖Y記·曲禮》亦曰:“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焙髞恚@種“誠”觀念慢慢轉變為處理人與人的關系上,發展為人類主體之間要講誠信的道德責任,以及對自身進行積極道德反省的心理態度?!?〕如《孟子》之“誠”即是此義:“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於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離婁上》)而《管子》的貢獻則是把“誠”率先應用到經濟領域,使人們在經濟活動中要以“誠信”之德來指導自己的經濟行為。
《管子·乘馬》篇有言:“非誠賈不得食于賈,非誠工不得食于工,非誠農不得食于農,非信士不得立于朝。是故官虛而莫敢為之請,君有珍車珍甲而莫之敢有,君舉事臣不敢誣其所不能。君知臣,臣亦知君知己也。故臣莫敢不竭力俱操其誠以來?!睆拇颂幙梢钥闯?,作為農、工、商的各經濟主體還必須做到“誠”,失去了“誠”字就失去了在本行業的立足之本。這里的“誠”字不同的譯注本解釋有所差異,但從后一句可以了解到,臣之所以做到“誠”,主要是因為君了解臣,臣也知道君了解自己,所以要竭力以“誠”對待君主,顯然這里的“誠”應該主要是指“誠實無妄”之義。也就是說,在《管子》看來,各經濟主體都要“以誠為本”,從事農業的不能在農產品上弄虛作假,手工業者不能在產品上偷工減料,同樣商人也不能以假冒偽劣的商品來欺騙消費者。
在今天之中國,誠信正是許多領域所缺乏的東西,尤其是在經濟領域,坑蒙拐騙現象層出不窮,令人發指。前兩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正是那些黑心的奶農在牛奶中添加對人體有害的三聚氰胺,而生產商也不管不問,從而生產出來的有毒奶粉致使2千多位無辜兒童為之喪命,事件之惡劣,舉世皆驚!無獨有偶,上海的“樓垮垮”事件,煙臺的“樓脆脆”事件等,都是因為開發商和建筑商偷工減料造成的嚴重后果。這一系列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說明了我們經濟領域的誠信是多么缺乏,正如2001年頒布的《公民道德實施綱要》中指出:“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薄毒V要》接著說:“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必然損害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損害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應當引起全黨全社會高度重視。”為了根除這些公害,我們有必要借鑒《管子》的思想,大力研究在經濟領域貫徹誠信原則的問題,使誠信成為我們從事各行各業的立足之本。
(三) 崇尚節儉的消費者道德規范
經濟主體主要包括賣方和買方,其中的買方指的就是消費者,因此消費者的道德素質同樣也會影響到整體經濟的運轉?!豆茏印氛J為作為消費者首先應該具有的德性就是“儉”,也就是要有節儉意識。如《管子·法法》篇曰:“明君制宗廟,足以設賓祀,不求其美;為宮室臺榭,足以避燥濕寒暑,不求其大;為雕文刻鏤,足以辨貴賤,不求其觀。故農夫不失其時,百工不失其功,商無廢利,民無游日,財無砥墆。故曰:儉其道乎!”意思是說國家要尚儉去奢,使農工商之力都用在刀刃上,不做無用之功,這樣民眾才不會放蕩,財貨才會流通順暢?!豆茏印氛J為使民節儉也會有利于民生問題的解決,因為在農業社會,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影響頗大,如《五輔》篇曰:“天時不祥,則有水旱;地道不宜,則有饑饉。”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的荒災之年,最好的辦法就是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有備無患,正如《管子·五輔》篇又曰:“纖嗇省用,以備饑饉……節飲食,撙衣服,則財用足?!钡拇_,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人們的通常收入都不太多,如果不勤儉節約,不要說是災荒之年,就是正常的年份可能都無法熬到年底,可以說《管子》是從百姓的艱辛生活出發,說出了崇尚節儉的實質,這也充分體現了《管子》濃厚的人文關懷之情?!?〕另外《管子》還把侈儉與禍福問題聯系在一起,如《管子·禁藏》篇曰:“故適身行義,儉約恭敬,其唯無福,禍亦不來矣;驕傲侈泰,離度絕理,其唯無禍,福亦不至矣。是故君于上觀絕理者以自恐也,下觀不及者以自隱也。故曰:譽不虛出,而患不獨生,福不擇家,禍不索人,此之謂也。”也就是說,節儉就可帶來福祉,亦可以保證無禍惹身,而驕奢淫欲不但帶不來福祉,而且還可能惹禍上身。這種禍福觀的觀點人生的生活態度與禍福聯系起來,在某種程度上還是符合日常生活邏輯的。〔5〕
《管子》認為要使民儉樸,就必須由君主帶頭崇尚節儉,上行下效,以形成“儉”之良好風俗,如《管子·八觀》所言:“入國邑,視宮室,觀車馬衣服,而侈儉之國可知也……故曰,主上無積而宮室美,氓家無積而衣服修,乘車者飾觀望,步行者雜文采,本資少而末用多者,侈國之俗也。國侈則用費,用費則民貧,民貧則奸智生,奸智生則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匱不足;匱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之所生,生于毋度。故曰,審度量,節衣服,儉財用,禁侈泰,為國之急也。不通于若計者,不可使用國。故曰:入國邑,視宮室,觀車馬衣服,而侈儉之國可知也?!庇纱丝梢钥闯?,在君主帶領民眾倡導節儉,不僅使全國形成節儉之風,而且還會根除奸邪之危害,可謂一箭雙雕!
當然,《管子》的“儉”也不是絕對的一“儉”到底、毫無節制?!豆茏印氛J為不但要“儉”,還要使“儉”適當,不要過度,過猶不及。如《管子·版法解》篇曰:“審用財,慎施報,察稱量。故用財不可以嗇,用力不可以苦。用財嗇則費,用力苦則勞。”意思是說,“儉”要過了“度”,就會變成“吝嗇”,而走向另一個極端了。于是《管子》又提出了“儉”要有“節”的思想,強調對“儉”節制的思想,如《管子·乘馬》篇曰:“儉則金賤,金賤則事不成,故傷事。侈則金貴,金貴則貨賤,故傷貨。貨盡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后知貨之有余,是不知節也。不知量,不知節,不可謂之有道?!币簿褪钦f,儉和侈都要合度,都要有所“節”,過“侈”不行,過“儉”也不行,要符合中庸之道。
這種既要“儉”,又有“節”的思想對于當今經濟領域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每一個經濟主體都需要勤儉節約,但這必須建立在不妨礙經濟主體正常運行的基礎之上,否則無限制地節流,就會導致主體無法開展日常工作而失去活力。
〔參 考 文 獻〕
〔1〕黎翔鳳.管子校注(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2004:270.
〔2〕周俊敏.(<管子>)經濟倫理思想研究〔M〕.長沙:岳麓書社,2003:145.
〔3〕徐復觀.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 〔M〕. 上海: 三聯書店, 2001:20.
〔4〕周俊敏.(<管子>)經濟倫理思想研究〔M〕.長沙:岳麓書社,2003:164-165.
〔5〕周俊敏.(<管子>)經濟倫理思想研究〔M〕.長沙:岳麓書社,200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