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柏 楊少波
[摘 要]廣西防城區中小學德育教學具有以德育工作任務為中心、時空跨越大、取材當地、活動形式簡單的特色。通過實地調查當地多所中小學,發現存在德育教學活動難度較大、活動冗雜和成果不能廣泛推廣等問題,建議今后的德育開展要注重形式,更注重內容;繼承傳統,勇于創新;加強宣傳,積極互動交流;培養專職德育教師,改善兼職德育教師條件。
[關鍵詞]防城港市;德育教學;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G5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9 — 0140 — 02
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緊鄰越南,總面積2445平方千米,是防城港市老城區,也是整個防城港市的文化教育中心。伴隨著防城港市港口區、東興市以及上思縣的經濟發展,勢必會引起優勢教育資源的部分轉移。教育決定著未來的人才發展,而人才則影響著城市今后的社會經濟發展。因此,重視發展就必須重視人才,重視人才就必須重視基礎教育,而德育則是教育的靈魂〔1〕。德育在學校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教育方針也是把德育放在首位,德育成為學校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德育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如何在保持自己傳統優勢的條件下,發揚創新精神,并積極探索新的德育活動契合點,為學生實現自我的全面發展打好基礎、為國家培養四有人才成為防城區百余中小學校需共同承擔的重大使命。
一、防城區中小學德育教學特色
作為防城港的老城區,防城區在文化教育方面依然具有較大的優勢。防城區不乏如防城中學之類的有著悠久歷史的名校,根據走訪和了解的幾所學校,發現目前防城區中小學德育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以德育工作任務為中心,突出政治性
根據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成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遵紀守法的公民。在這個基礎上,引導他們逐步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思想覺悟,并為使他們中的優秀分子將來能夠成為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奠定基礎。在此理念思想的指導下,防城區中小學的德育活動緊緊圍繞德育工作任務進行,并帶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如大錄米豐小學紅旗歸程隊活動中進行的關于“國旗、黨旗、團旗、隊旗”的講故事活動、灘散小學開展的護界碑活動中把胡錦濤總書記在少先隊建隊60周年致中國少先隊的賀信中提出的“爭當四好少年”作為進一步深化開展活動的契機等,這些都顯示出社會主義國家中小學德育工作所要承載的特殊任務。
(二)時空跨越大,貴在堅持
防城區中小學德育教學起步較早,防城區江山中心小學最早從1989年的植樹節開始,就開展了以保護珍珠灣紅樹林為目標的“紅領巾綠色行動”,距今已經堅持了近24年,從最初的僅局限于保護珍稀物種紅樹林,到保護當地的歷史文物、古跡,再擴展到保護海洋,環保視野不斷擴大,空間地域范圍也在不斷蔓延;而灘散小學自2001年開始,以界碑為載體,開展“跟隨邊防軍叔叔共護界碑”的體驗教育活動,迄今為止,也堅持了12年,同時還帶動了周邊其它立有國界界碑學校的護碑活動。在和平發展的大環境下和我國與諸多鄰國邊境、海域矛盾沖突實際存在的今天,中小學校開展的這種與軍隊合作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更有其獨特的意義。紅色資源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它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功能獨特,具有超越時空的強烈感染力、說服力和震撼力〔3〕。德育教育非一時之功,貴在堅持,而防城區中小學不僅充分挖掘和利用當地的紅色資源,并且很多活動堅持了多年。
(三)取材當地,著眼于現實需求
在有著自己特色資源的地區,許多中小學校能夠發掘本地德育資源與學校德育活動相結合,最終達到育人的目的。如防城區灘散小學利用自身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地處中越邊境,與越南共和國領土僅一河之隔,緊鄰1346國界碑),開展的護界碑活動,在學生德育方面取得的成績引起社會上較為廣泛的關注;江山小學則依托當地的紅樹林,開展與環保有關的主題教育活動。而在沒有特色資源的地區,多數學校則是圍繞本學校在發展的過程中發現的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想對策繼而開展了各項德育活動。如大錄米豐小學開展的紅旗歸程隊活動就是為了解決該小學的學生所在村莊分散、學生上放學路程上的安全問題而開展的。防城鎮二小開展的解煩惱活動則是老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了小學生的煩惱也需要被充分關注才能快樂成長的背景下開展的。不論是利用自身特色資源開展德育教學,還是著眼于現實需求而開展的各項德育活動,都在客觀上拉近了老師與學生、老師與家長、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良好的作用。
(四)活動形式簡單,效果顯著
德育是教育之魂,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培養人〔4〕。相對于今天許多高等學校的德育活動而言,防城區中小學的德育教學更加側重于實踐而非理論,這與德育工作對象不同有關。而且形式也比較簡單,不過恰恰這種活動形式才不脫離實際,充分吸引學生的參與興趣,并且實施起來簡單有效。一次簡單的升國旗、國旗下講話,一份倡議書,一幅橫幅上的簽名,設一個煩惱小信箱,講講故事,辦一份小抄報,給界碑除除草等,盡管活動規模不大,但卻能在有限的投入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正如大錄米豐小學的紅旗歸程隊活動,使許多孩子在以后都把考入軍校當成自己努力學習的動力。
二、防城區中小學德育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受條件所限,德育教學活動難度較大
如受教師人數限制以及專業心理學教師的缺乏,在防城鎮二小的解煩惱活動中全校共2000多名學生,而自愿參與“愛心志愿教師”解煩惱隊伍的教師只有65名。每位教師分攤下來大致30多個學生左右,從而導致教師任務量較重,這對于非心理專業的專職教師來說無疑是困難的。教師在完成自己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騰出大量時間解決學生的煩惱,短時期內可以堅持,長期下去就不現實,這樣難免導致德育教學效果不佳。灘散小學德育活動涉及嚴肅的國界問題,小學生年齡尚小,若不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加深他們對于主題活動的深刻理解,也很容易使小學生對參加護碑活動僅當作一種形式。
(二)活動冗雜,缺乏一個重點
在很多中小學的德育活動中,往往圍繞一個大主題而開展一系列的小活動。但也容易導致小活動過多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得活動變得沒有重點,缺乏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能使之效果深入學生心的典型活動。德育活動的冗雜也給學生帶來的負擔,缺乏重點的特色活動很難吸引學生,從而達不到德育教育的初衷。創新德育活動,使繁多的活動變得簡單而易操作,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明白和受益。
(三)德育載體未能深入挖掘,成果不能廣泛推廣
防城區中小學中有代表性的德育活動恰好符合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倡的隱性教育方式,這種好的方式值得向全國推廣。如那良鎮灘散小學利用自身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在各方面資源都很匱乏的情況下,著眼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愛黨意識,在學生德育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果。然而受防城區整體經濟水平以及自身所處偏僻山區地理位置的影響,學校在宣傳載體方面大多還是局限于報紙、電視等,影響范圍較小。受制于傳播媒介的限制,防城區代表性的德育活動不為外界所知道,這種情況不得不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防城區中小學德育活動建議
(一)注重形式,更注重內容
德育活動的有效開展,關鍵在于德育內容是否真正為學生所理解,是否真正吸引學生感興趣并自發參與。當然,良好的德育形式也有助于幫助德育活動的開展,為能取得預期的德育目標服務。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創造的寶貴文化財富和精神財富,對于我們當前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5〕。如灘散小學護界碑活動,教師要充分給學生講解護碑活動內容,讓學生深刻理解自己要參與這項活動的意義。此外,還要采用通俗、有趣的形式吸引學生的興趣,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樹立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信念。總之,在注重形式的同時,切勿忽略德育教育的實質內容。
(二)繼承傳統,勇于創新
任何一項活動若要想永葆生命力,都離不開繼承和創新。在繼承優良傳統的情況下,不斷探索新的德育教學方式,做到與時俱進,像對人類影響越來越大的互聯網載體,德育活動可以充分利用起來。學校可以在網上獨立開辟一個特色活動的專欄,與外界加強聯系和溝通,讓德育活動影響范圍更廣,像諸如護界碑此類活動可以不僅僅局限于學生的參與,要讓更多的人都能參與進來。還可以通過注冊微博主頁、人人網等形式,將學校的概況以及學校開展特色德育活動的歷史淵源、所獲成果之類的文字及圖片資料上傳到網上,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并開設留言專欄,積極與關心德育活動的人互動起來,這個過程中盡量讓學生參與進來。學生既是學校德育的客體,也是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
(三)加強宣傳,積極互動交流
要變被動宣傳為積極主動宣傳,采取多種渠道宣傳德育成果,提高自身知名度,多爭取外界資源的支持,并改善德育條件促進自身發展。鼓勵具有典型德育活動經驗的學校走出來,與更多的學校交流,分享自己學校的德育經驗,增進與大中城市兄弟學校的交流,實行優勢資源互補。使得防城區代表性的德育活動為外界所知道,并得到廣泛學習。
(四)培養專職德育教師,改善兼職德育教師條件
德育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德育教師的推行,教師的以身作則是學生為之效仿的重要條件,德育教師尤其注重言傳身教的作用,學校要鼓勵并創造條件讓德育教師多參與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提升自身水平;同時也要改善德育教師在學校中的待遇,只有沒有生活上的后顧之憂,才能在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在今天,思政工作面對社會日益復雜的形式下變得更加難以進行,高校中思修課之所以效果不佳,學生在中小學時期重智育而輕德育是影響因素之一。再加上在當代世界形勢下資本主義國家無論在數量還是在發展程度上均占很大優勢,一些國家利用發達的媒介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中小學學生在沒有人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很容易被一些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想誤導,一些中小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采取的表面的、講空話、不切實際喊口號式教育,很容易引起學生對學校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懷疑、甚至反感。防城區中小學的這些德育教學典范,能夠為更多學校的德育教學提供借鑒,若能進一步完善精品德育活動,繼而加強宣傳推廣開來,意義將更加深遠!
〔參 考 文 獻〕
〔1〕白華毅.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德育工作體系〔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23):37-38.
〔2〕曲建武.增強德育的實效性問題研究〔J〕.教育科學,2000,(04):53-54.
〔3〕張泰城,肖發生.紅色資源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學與研究,2010,(01):72-77.
〔4〕劉克利.大學素質教育應以德為先〔J〕.中國高等教育,2013,(Z1):39-41.
〔5〕熊輝,譚詩杰.利用紅色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J〕.新視野,2012,(04):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