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圣武 王宏智
[摘 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初衷是重點解決農民因患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返貧問題,通過在全國建立基本覆蓋農村居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減輕農民因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本文主要通過對富拉爾基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真實反映出黨和國家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際貫徹落實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建議,希望能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更好的實施盡一分綿薄之力。
[關鍵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富拉爾基區;農民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9 — 0069 — 02
我國實施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下簡稱:新農合)是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為保障農民的基本醫療衛生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1〕。富拉爾基區新農合實施以來,大大改善了農民的就醫條件,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得到農民的擁護和支持,參合率逐年上升。
一、富拉爾基區新農合的建立發展和運行總體情況
富拉爾基區的新農合工作起步于2007年。由于龍沙區、鐵鋒區、建華區、碾子山區、昂昂溪區和富拉爾基區(以下簡稱:六城區)農村人口所占比例不足各自總人口數的70%,齊齊哈爾市政府決定對這六個區新農合工作實行捆綁式統一管理,醫療統籌資金專戶設在齊齊哈爾市財政局,成立齊齊哈爾市六城區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建立網絡平臺統一管理。七年來,富拉爾基區新農合工作取得了非常迅速的發展,為解決農民醫療衛生問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達到了政府得民心、農民得實惠、衛生得發展的目的。逐步建立起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農合管理體制、籌資機制和運行機制,各年度參合率、受益人數始終居全市六城區之首,截至到2013年全區新農合參合35177人,參合率達99.8%,個人籌資標準已到達70元,政府補貼達到280元,最高住院報銷額高達10萬元。
1.富拉爾基區新農合參合繳費情況
籌資標準上看,7年來各級政府對新農合投入都呈逐年增長態勢,每名參合農民籌資總額為2007年60元、2008年90元、2009年100元、2010年150元、2011年230元、2012年290元、2013年350元,連續7年呈逐年上漲趨勢,漲幅達5倍之多。隨著籌資標準的變動,參合農民個人繳費也隨之逐年上調,從2007年的個人繳納16元到2013年繳納70元。從表1中可以看出,由于新農合政策宣傳到位及富拉爾基區當地農民經濟情況,個人籌資額雖然逐年上漲,但農民參合情況并沒有減少,反而參合農民越來越多,參合率均達97%以上。說明新農合政策深入人心,充分調動了農民參合的積極性。2008年起,富拉爾基區政府還為農村低保戶、五保戶,優撫對象和持證殘疾人等困難群體承擔個人新農合上繳的費用,困難群體參合率達100%,減輕了困難農民的經濟負擔。
2.富拉爾基區新農合補償報銷情況
在補償模式上也不斷完善。由最初的實行“以大病統籌為主,兼顧小額醫療費用補助”的模式到“大病統籌+門診補助+二次補償”到如今實行“住院補償+門診慢病補償+門診大病補償+門診統籌”的模式轉變。7年來農民的最高保障標準由最初的1.5萬元到2013年的10萬元,逐年增高。從2007年實施以來,新農合基金運行安全,補償人次及補償金額大幅攀升,有力保障了參合農民的利益。2007年全區新農合住院總人次446人次,僅占總參合人數的1.36%,報銷比例僅為21.65%;2008年全區新農合住院總人次1059人次,占總參合人數的4.15%,報銷比例27.94%;2009年全區新農合住院總人次2218人次,占總參合人數的8.06%,報銷比例28.18%;2010年全區新農合住院總人次2178人次,占總參合人數的6.85%,報銷比例29.82%;2011年全區新農合住院總人次2311人次,占總參合人數的7.23%,報銷比例38.81%;2012年全區新農合住院總人次3786人次,占總參合人數的11.24%,報銷比例54.25%;2013年截止7月末全區新農合住院總人次3298人次,報銷比例49.61%。可以看出來新農合由最初的比例偏低也影響了農民參合的積極性到逐漸的再不斷的被農民所認可,農民逐年受益,參合意愿也隨之提高。
二、富拉爾基區新農合制度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1.新農合制度政策深入宣傳力度不夠。區政府有關部門雖然采取了多種形式的廣泛宣傳,但廣大農民對新農合有關具體政策深入了解還不夠,對新農合互助共濟,共擔風險的性質還存在模糊認識。另外,許多參合農民對新農合政策的變化、報銷程序不明確,不清楚自己應享受那些權利和義務,認為報銷程序很繁瑣,導致參合農民一旦發生醫療費用不能順利報銷的情況時,就對新農合產生質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參合的積極性。
2.新農合經辦機構不健全。目前僅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有獨立編制專職人員。齊齊哈爾市六個區合管辦(含富拉爾基區合管辦)均為臨時機構,無固定編制,工作人員嚴重不足,管理不規范。富拉爾基區合管辦三名工作人員均屬借調且未能與原單位完全脫鉤,人少事多,對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監督和管理難度大。
3.新農合管理上缺乏必要的法制監督。目前,國家和省沒有出臺相應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條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上還不完善,在我國現行的制度中,衛生行政部門具有雙重角色,即代表參合農民的利益,又是衛生服務機構的行政主管,對衛生服務機構和新農合經辦機構監管就陷入兩難的尷尬境地〔2〕。
三、富拉爾基區新農合制度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對策建議
1.加大新農合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參合率。一是通過采取村干部和鄉村醫生走村入戶,做耐心細致的宣傳工作,提高農民的認識;二是各定點衛生所(室)對新農合相關政策進行公示,向參合農民介紹門診統籌、轉診、異地就醫、外傷等政策規定,提高政策知曉率,明確參合農民的權利和義務;三是可利用參合農民受益的典型例子宣傳,通過農民身邊熟悉的參合獲益人現身說法,增強合作醫療制度的吸引力,切實讓農民懂得參合不僅能保障自己的生命健康,而且還能讓自己得到實惠的大好事〔3〕。
2.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機構建設。應及時完善經辦機構,建立區級合管辦,固定人員及編制,合管辦應直接隸屬于齊齊哈爾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明確新農合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及各相關職能部門在工作中的職責;健全管理機構,制定規章制度,加強對合作醫療制度運行全過程的監督,降低管理運行成本和農合基金風險。對于管理經辦機構正常運轉所需工作經費問題,建議應從新農合基金利息中提取或納入地方政府財政預算內經費支付,確保經費足額撥付。
3.完善制度體系,加大違法違規的查處力度。盡快建立健全新農合管理法規。加快新農合相關條例的制定,以法律或法規的形式明確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農民、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等在新農合中的權利和義務、職責及任務、違規的法律責任等,讓新農合運行進入法制化的軌道。
4.進一步強化醫療監管,提高農合基金使用效益。一是完善新農合監管體制。將季抽查,半年、全年檢查及不定期檢查等方式真正落到實處,規范合管辦及定點醫療機構服務,公布舉報電話,根據新農合工作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良傾向,進一步強化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責任和管理意識。二是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對自費藥品、比例藥品及特殊檢查事先告知情況,嚴把入院指征關,對故意截留病人、開大處方、做無謂的檢查、搭車開藥等項目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形成長效監管機制,為參合農民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三是高效使用新農合基金。引導醫務人員合理治療、合理用藥,使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不斷規范。引導農民就近就醫,合理治療、合理用藥,使廣大參合農民更好的享受門診統籌政策,擴大參合農民的受益面。
〔參 考 文 獻〕
〔1〕 衛生部農村衛生管理司.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文件匯編(2002~2011年)〔C〕.2011.
〔2〕陳晟,姜時雨,等.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對策措施〔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05):330-339.
〔3〕王宏光,谷雪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探析〔J〕.理論觀察,2012,(06):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