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維芳
[摘 要]黨建科學化是新時期我黨提出的新課題,是新時期我黨系統化工程的行動指南。創新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是黨建科學化的內在要求。筆者根據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基層黨建工作,落實責任制”的要求,以目標管理學為研究視角,解讀成都體育學院學生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現狀,從目標設立、功能定位、機構設置、科學制度、科學方法、干部培養等角度探討優化學生基層黨組織科學化建設水平的路徑。
[關鍵詞]目標管理;基層黨組織;科學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9 — 0110 — 02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不僅提出“黨建科學化”命題,還從基層黨組織的地位與作用的角度強調必須“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1〕。黨的十八大,胡錦濤則進一步提出全面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再次強調必須創新思路,全面推進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高校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使命使學生基層黨組織在全國基層黨組織的建設中應該成為典范與楷模。因而,引入目標管理學,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充分探討創新高校基層黨組織的管理問題,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目標管理——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科學化建設的參照維度
科學技術和現代企業的迅猛發展催生人們的思考,帶來了制度性革命。其中尤以管理學為盛。早在1954年,“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在其《管理實踐》中提出具有劃時代的概念——“目標管理”( MBO)。目標管理俗稱“責任制”,即自上而下地設定奮斗目標,并對目標進行有效分解,確定每個部門或個人的具體工作內容與工作職責,并以具體的工作成果或績效為標準,對具體的職能部門或個人進行考評,實施獎懲,是企業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方法。目標管理的最大優點在于注重過程與目標的統一,它使人積極主動參與并進行有效地自我控制,最大限度地激發個人的內在需求及其責任感,激勵個人或部門取得更高的成就目標,獲取更廣闊的眼界。
德魯克不僅注重企業管理,還注重其它組織管理。在他看來,管理就是界定企業的使命,使命是一切組織存在的目的,愿景是推動使命真正實現的預期結果。使命決定遠景,遠景決定結構。因此,管理在不同的組織里會有一些差異性表現。但無論什么性質的組織管理者,都會面對著相同的問題,即確定目標與使命,并根據目標做出決策,開展效率評價,實施協調,進行考評獎懲。也就是說,目標管理不僅適合企業,同樣適合其它公共組織,包括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
對于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建設來說,加強科學化建設,必須引入現代企業管理中的目標管理,一切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制定基層黨組織的建設目標,并進行目標分解和績效考核。目標的確定,使得工作人員或黨員有了努力的方向,工作有重點,可使學生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更加務實,更見實效;目標的分解,能激發工作人員或黨員的內在需求,積極進行有效的自我控制,通過這種強烈的使命感和動力,大膽創新,積極圍繞目標開展活動,爭取目標任務的實現;績效考核,既能確保黨建目標及各項活動的時效性,又能推動黨建工作科學化長期發展。
二、弱化與剝離——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科學化建設的現實困境透視(以成都體育學院為例)
(一)機構設置不夠合理
成都體育學院學生黨支部有89個,它覆蓋全體在校學生。然而,調查顯示,學生支部的設置未能突破傳統限制即以年級和專業為建構標準。這種劃分存在難以回避的缺陷:學生黨員分布不均衡(高年級黨員比例大,低年級黨員比例較小), 覆蓋面不夠廣(學生黨員外出實習期、社會實踐期、青年社會團體等缺乏相應的支部設置),支部黨員較為分散(大多黨員處于不同的年級、班級、宿舍),見面的時間與機會較少,溝通交流不暢。這成為黨支部科學化建設的障礙與瓶頸。
(二)工作人員履職能力欠佳
擔任學生支部書記的人員中,84名輔導員,占總數的94.38%;5名學生,占總數的5.62%。專職的黨建干部為0。事實上,作為學生黨支部書記,無論是輔導員,還是學生黨員,大多只是懂得基本的黨政知識。作為工作人員,他們并未接受過專門系統地黨政專業化培養和教育,因而不完全具備專職黨政干部應具有的履職能力,在具體的學生支部黨建管理工作中,難免出現執行力不夠的現象,甚或出現這樣那樣的差池。
(三)自我管理意識較低
調研發現,或由于基層黨組織工作人員履職能力較低,或由于對基層黨組織的建設管理存在著不重視,因而弱化、淡化基層黨組織管理色彩的現象較多,如若輔導員擔任學生基層黨組織書記,他們容易將基層組織黨建工作或雜糅或等同于輔導員的日常事務管理。至于學生黨員作支部書記,則會因其學生身份、學業或就業問題,無心或無力搞好黨建工作。
(四)職責功能弱化
成都體育學院學生黨支部職責功能在培養和發展黨員上較為成熟有序,但在黨員的教育管理上存在諸多虛位缺位問題:重視入黨積極分子教育,缺少對黨員學生的再教育;對于黨員的管理也較為松散,對問題黨員的處理較為寬松。至于黨支部在引領和團結青年才俊奮發圖強方面,其所起到的作用未能得到真實顯現,影響力或作用遠不及學生會、共青團組織或各類社團。
(五)黨建管理結構與體系尚未完全形成合力
成都體育學院的學生管理有兩條線,一是學生處院團委領導下的學生會、團總支及社團,圍繞學院的主題需求開展一系列學生活動,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一是黨總支及學生黨支部,圍繞國家、學院的黨政思想主題開展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活動。盡管兩條線都統一于學院黨委組織部,且學生會、團組織、及社團等都是在執行黨委的工作部署,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于各項活動中。但就黨員的專題教育來講,存在單兵作戰甚或沖突之地,尚未完全形成合力。
(六)支部實踐活動與學生內在需求契合度不高
需求是人進步的動力源泉。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必須采用符合學生需求的活動方式,提供相應的活動平臺。然而調查顯示,學生黨員對參加黨組織活動(如先進典型的宣講、政治理論學習、主題活動、公益活動、講座)的態度,積極主動參加者甚少,不到10%,即使統一安排必須參加的活動中,根本就不想參加、找借口逃避的高達70%,視活動內容而定占到20%。這表明學生參加支部活動的積極性差。在對學生積極性欠缺的緣由調查中,我們發現支部活動在內容、形式和效果上差強人意,常給人以枯燥、刻板、政治任務之印象,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難以讓他們有發自內心的信仰和激勵。在了解學生真正需求哪類黨建活動的調研中,“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緊密相關且能解決他們內在需要”的選項比例很高,達88%。這說明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活動應該與學生的志趣相投,即朝展示青年學生的才華、鍛煉青年學生的能力、教育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方向發展。
三、策略優化——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科學化建設的路徑
胡錦濤《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說到底是要不斷把握和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 ,努力在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以科學制度保障黨的建設、以科學方法推進黨的建設上取得新的成效。”〔2〕 這一重要論述,為全面提高基層黨組織科學化水平路徑指明了方向。作為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應在總路徑(方向)的指導下,結合自身特殊地位與使命,引入目標管理(責任制),創新思路,拓展路徑,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黨建活動,使之內化為學生的思想意識,外化為實際行動,真正體現其先鋒模范,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1.功能定位。高校,作為基層黨組織的重要覆蓋領域,應依據黨章的具體規定,結合自身歷史使命及專業特點,對學生基層黨組織的功能進行準確定位。具體來講,高校學生支部是黨團結青年才俊,發揮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戰略重地, 肩負著引領和團結全體同學勤學上進、全面發展的重任;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既承擔著培養和發展黨員,延續黨組織生命的重要使命,還肩負著黨員教育和管理,使之成為共產主義先鋒戰士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應從團結學生、教化學生、引領學生、服務學生的角度強化自身政治社會化功能、服務群眾功能、利益表達與利益協調功能、執行黨的決策功能。
2.目標設定。第一,制訂基層黨組織整體目標。學生黨支部應結合本支部整體概況、發展特點、專業特色提出和制定學生黨支部在未來階段應達到的一個整體目標,如是建立學習型黨員基層黨組織,還是科技創新型黨基層組織,或是服務型黨基層組織,抑或是和諧型黨基層組織,并就目標的類型和難易度又確定具體的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第二,分解目標。根據職能部門的具體情況或學生黨員個人思想、工作、學生、生活的實際要素, 將整體目標具體量化分解,落實到部門或人,并以責任制的形式進行管理、獎評和考核,使之形成合力,最終達到個體與組織目標雙贏的格局。
3.科學方法。采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和新的科技傳播手段,建立各種類型的QQ群、制作黨建網頁,建好飛信、博客,開通微博,利用微信、有信等新新媒體,使其在具體的黨建工作中發揮出突出的功效與作用,從而增強學生黨組織的吸引力。
4.機構設置。一是爭取學生黨支部建在班上,堅持黨員發展教育梯度行進且各有側重,即“一年級打基礎,二年級重發展,三年級建支部,四年級抓教育”。二是延伸支部覆蓋領域,打破現有格局,積極探討將支部設在宿舍、社團,或以創業就業團隊、科技創新小組為單元建立支部;三是打破師生支部壁壘,根據學科團隊、科研項目、專業或專項等來構建師生共同支部。
5.科學制度。建立健全科學嚴密的黨建制度,既是加強黨建工作科學化的重要內容,又是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的基礎和根本保障。〔3〕因此,第一,立足學生基層黨組織的實際,完善舊制度,制定新制度,使學生黨支部組織活動做到有章可循,按章行事。第二,加強制度的執行,“要讓制度從墻上走下來,從文件柜里走出來”,使學生黨支部建設踏上制度化、規范化、具體化、科學化、時代化征程。
6.干部培養。首先,要做好黨員干部的選拔、考核工作,建設科學、規范的黨員干部考核制度。其次,加強黨建干部專業化培訓。又次,加強黨建干部實踐經驗的積累。
〔參 考 文 獻〕
〔1〕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09).
〔2〕《新華網》〔Z〕.2010,4,6.
〔3〕 許青云.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內涵、意義及基本途徑〔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