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
9月6日,國債期貨重新回歸公眾視野,它的市場關注度,顯然絕非一般期貨品種所能比擬。國債期貨推出會為金融市場化改革以及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針對以上問題,本刊特邀請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東方匯金期貨金融產品事業部總經理柳瑾就此評論。
《創新時代》:國債期貨重返資本市場將對金融市場乃至整個社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柳瑾:首先對于金融市場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提到利率市場化改革,隨之而來的就是利率相關的匯率改革,匯率的變化和現在的匯率形成機制是緊密相關的。在這個之后,還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相關。那么這個都是對整個金融市場改革、中國金融市場的全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其實還是隨著利率市場化中間的一個小步驟也就是存款利率上限的上浮。說白了就是我們普通老百姓去銀行存錢的時候,可能會有更高的利息。各大銀行為了吸引儲戶到自己這里面去存錢,它就可以放開上限,獲得更多的利息。
公開性的國債期貨市場推出之后,一方面利率市場化,另外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以及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透明化。特別是在上個月,大家還記憶猶新的是我們經歷了這一輪錢荒。
《創新時代》:在上月底短期資金市場拆借利率暴漲時,能否通過國債期貨對沖來增強機構持債的信心?
柳瑾:有了對沖工具也能熨平市場巨幅波動的風險。從整體上來說會避免銀行之間由于流動性造成的一些損失,但是不能說就完全制止避免錢荒的情況發生。如果再一次發生這樣利率大幅波動的時候,首先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可以通過做空國債,來獲得相應的收益,用來對沖它這個過高利率所需要的損失。其實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在利率急劇波動的時候,那么市場一定會有一個買方和賣方,最后評議出一個相對穩定的、相對市場公認合理的利率,這個時候利率就不會出現大幅的波動了。
根據當時美國利率市場化的經驗,其實它也是先推出的國債期貨。推出國債期貨之后那么當時也正值美國市場利率方向不明,給很多企業造成了非常大的利率波動的風險。當市場化以后那么整個的利率的曲線就變得非常的平滑,給很多的企業包括一些金融機構,它在這個利率的風險敞口大大降低了。
《創新時代》:從海外國債期貨的運用來看,套期保值是否在國債期貨的運用中占據主導地位?
柳瑾:可以肯定的是,國債期貨的參與主體的絕對主流應該是機構,個人參與者應該是非常少的少數。而機構參與者里面大概分為幾類,第一大類就是銀行參與者。根據我們現在了解的情況,可能銀行90%以上的資金操作在前期應該都是放在套期保值上,而很少會有自己所謂的投機交易。第二類就是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也持有大量的債券,它也有套期保值的需要。第三類相對比較少的機構就是一些公募或者私募的基金。因為有一些基金是債券基金,那么債基也相對有套期保值,甚至是投機的需要。那么這是幾類最主要的機構參與國債期貨的交易者。
《創新時代》:談到國債期貨,業內一方面是關注國債期貨能夠有力地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利率的市場化,以及熨平市場的波動的風險。請問國債期貨獲批,今后會不會對A股資金面帶來太大壓力?
柳瑾:現在A股最主要的是對上漲沒有信心,而不是說帶來資金分流的壓力。現在A股市場里面其實存量資金還很多,很多證券賬戶上其實是有錢的,只是沒有買股票,或者說買的股票被套牢了。所以說并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因為這個錢不愿意投入到股市里面。真正可能對未來股市造成資金分流的,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應該是未來債券現貨市場的發行。證監會一直以來尤其是提倡的原則是將來要大力發展債券市場,給企業融資創造一個新的渠道。這個時候其實才是可能會分流一部分A股市場的資金,其他對于國債期貨來說應該遠遠不會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