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勤勇
漢字辨析:“炙”與“灸”
“炙”與“灸”是一對形似字。在作文時,經常會見到同學寫錯“炙”與“灸”。如:
(1)影片《泰坦尼克號》是一部膾灸(應為“炙”)人口的電影佳作。
(2)請你等一下,他正在給一位病人針炙(應為“灸”)。
因為“炙”、“灸”兩個字形體相似,所以常被用錯。不過只要弄清這兩個字的意思,就能減少這種錯誤。
“炙”讀zhì,由“肉”和“火”會意而成,下邊是“火”,本意即是用火烤肉。它組成的詞語多同此意有關。如在常用成語“膾炙人口”中,“膾”指切細的肉,就是說燒烤精工細切之肉乃人人愛吃的可口美食。所以也用來比喻好的詩文、事物大家都稱贊。另外,炙也有烤的意思,如“炙兔”即烤兔;“炙手可熱”是說手一靠近,就感覺很熱,比喻權貴氣焰很盛。除此之外,“炙”還比喻受到熏陶:“親炙”就是直接得到某人的教誨或傳授。
“灸”讀jiǔ,形聲字,“火”是形旁,表示同火有關,也有用火烤的意思,“久”是聲旁,意為“燒”,中醫的一種醫療方法。用艾葉等制成艾炷或艾卷,燒灼或熏烤人身上的穴位。如針灸(針刺與艾灸的合稱)。“灸”字用法單一,記住“針灸”用“灸”,一般不作他用,就不會寫錯了。
詞語辨析:“暴發”和“爆發”
暴發:①突然發財或得勢(多含貶義):暴發戶;②突然發作:山洪暴發。
爆發:①火山內部的巖漿突然沖破地殼,向四外迸出:火山爆發;②通過外部沖突的形式而發生重大變化,例如用革命的手段來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③(力量、情緒等)忽然發作;(事變)突然發生:爆發戰爭。
【辨析】
“暴發”與“爆發”兩個詞都是動詞,都含有“突然發作”的意思,但又有細微區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辨析。
⑴感情色彩:暴發多含有貶義;
⑵使用范圍:兩者的使用范圍有所不同,“爆發”的使用范圍比“暴發”寬;
⑶適用對象:“暴發”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體事物,“爆發”用于具體事物,如火山,也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義、運動等重大事變,再如力量、情緒等等;
⑷語意側重:“暴發”強調事物發生的突然性和猛烈性,“爆發”強調因爆炸(或像爆炸)而迅猛發生,既然是爆炸就有一個能量的積聚過程,當能量積聚超出一定的限度(可以是體積、壓力、數量),猛然破裂或迸出,如火山、革命力量、情緒等。
山東省萊陽市柏林莊中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