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舒心
摘 要:《水滸傳》中的魯智深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扶危濟困、打抱不平的俠義壯舉,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過他的鋤強扶弱、舍己為人的俠義行為而表現出來的,正由于他的行俠仗義,所以他才成為了人們所喜愛的一個藝術形象。
關鍵詞:俠義;反抗性;缺點
《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扶危濟困、打抱不平的俠義壯舉,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魯智深的獨特的行為顯然與他的獨特的性格有關。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他們不是為了表現‘性格而行動,而是在行動中附帶表現‘性格。”[1]正由于人的行動是性格的表現,所以筆者便決定從《水滸傳》中對魯智深的具體行動描寫中,對他的性格特征進行概括和分析。
一、 魯智深最突出的性格就是豪爽俠義
《水滸傳》第3回對魯智深出場時的外形描寫是:“生得面圓耳大,魯直口方,腮邊一部貉燥胡須。身長八尺,腰闊十圍。”從相貌體形我們便能看出他是一位粗豪大漢。而且,“不免帶有一點‘霸氣,大膽潑辣,無所顧忌。”但是縱觀《水滸傳》全書,并沒有發現他有壞人之心,反而處處可見其俠義心腸。
他疾惡如仇,不畏強暴。說起梁山好漢,我覺得一百單八條“好漢”卻未必人人都當得起好漢二字。以武松為例,施恩父子為替自己報仇,在武松身上下足了功夫,于是便有了武松醉打蔣門神。蔣門神雖不是好人,可施恩父子亦不是弱者,所以武松的行為稱不上是行俠仗義。而魯智深卻是真正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真正當得起“好漢”二字。
為解救金氏父女,他“拳打鎮關西”。鄭屠以“強媒硬保”的惡霸行經,以“虛錢實契”的狡猾伎倆,使金翠蓮成了他的妾。可是鄭屠的妻子極不滿意鄭屠的納妾行為,將金翠蓮趕了出來。金翠蓮被趕出來以后,鄭屠又拿著金翠蓮的典身文書強要那根本不存在的三千貫典身錢。處于弱勢的金氏父女無可奈何,不敢和鄭屠爭執評理,只能忍氣吞聲地賣唱去還錢。魯智深知道以后,一氣之下,三拳打死了鄭屠,替金氏父女出了冤氣。
由此可見,魯智深對弱者而言,他是一個保護者,是一個有難而可以隨時向其尋求保護與救助的人。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評點家金圣嘆說:“寫魯達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金圣嘆借讀者的慚愧心情以反襯的手法寫出了對魯智深俠義品行的贊揚。
細細品位《水滸傳》,并結合小說中描繪的弱肉強食、遍地不公的社會環境及《水滸傳》成書的時代背景,不難看出作者塑造魯智深形象的良苦用心,在魯智深身上,寄予著作者及普遍民眾的期盼與理想。魯智深就是為天下的那些所有需要幫助的人而生,不管朋友或是陌路,只要有危難,魯智深都會挺身而出。作者賦予魯智深的這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一往無悔的品性,無疑是從士人到普遍民眾都向往與推崇的理想人格。
二、具有反抗性,對官場有清醒的認識
《水滸傳》中的好漢都標榜“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原因不是沒有同情心,而是自己的力量不足與惡勢力抗衡,弄得不好,反而惹禍上身。而魯智深卻全然不顧,依然按照“遇弱便扶,遇強便打”的人生信條行事,而且他“無親無故,一條光棍,也沒有產業,光景是貧農或手藝匠出身而由行伍提升的軍官”,[4]這使他有比其他人更強的反抗性。這一點從他與林沖相識相熟的過程中便能看出。
林沖受到高衙內的陷害,吃了冤枉官司,這個八十萬禁軍教頭逆來順受,準備老老實實地做他的囚犯。在發配滄州的道上,對兩位公差更是陪盡了小心。但林沖的忍讓并沒有換來敵人的同情,到底還是要取他性命。當魯智深的禪杖打向仇人的腦殼時,林沖反而勸阻魯智深,爭取再一次妥協。魯智深也只能恨恨地說道:“你卻怕他本官太尉,灑家怕他甚鳥!俺要撞見那撮鳥時,且教他吃灑家三百禪杖了去。”(第七回)這不僅表現了魯智深對兄弟義氣,更顯示出他對強大的惡勢力決不屈服的大無畏精神。
魯智深的反抗,更體現在對官場的清醒認識。他明白在那個“指鹿為馬”的黑暗社會,暴力的反抗要比任何方式都來得有效,所以他反對招安。魯智深做過官,自然明白官場的黑暗,朝廷的腐敗。在殘酷的現實斗爭中,他清醒地認識到招安沒有出路。文武官員多是奸佞之臣的朝廷,就像染成黑色的衣服,怎樣洗得清白?在這樣的朝廷為官,是不會有出路的。
三、魯智深也有缺點
《水滸傳》中作者盡力展現魯智深的優點,但也沒有遮蓋他的缺點。沒有缺點的人是不存在的,也正因為有了缺點,魯智深的形象才更加完美、真實。這就是美學中所說的缺陷美。
他的脾氣暴躁,粗魯莽撞。魯智深易發怒,喝茶時聽見有人哭,便令他焦躁,接著便要發火。教訓鄭屠以強欺弱,不計后果,出手太重,三拳便將人打死。救史進到了少華山,朱武請他和武松到山寨中去細談,魯智深道:“有話便說,史家兄弟又不見,誰鳥你耐煩到你山上去!”當朱武勸他息怒時,魯智深焦躁起來,出口便罵。可見,魯智深性子急如火,他的一些言行確實欠考慮,表現得十分莽撞。
魯智深憑著自己有一身好武藝,所以有時會因有恃而大意。如第六十九回,宋江協盧俊義打東昌府時,沒羽箭張清神彈百發百中,已經打傷了好幾位梁山好漢。吳用定計,讓魯智深和武松押糧車賺張清。張清果然來奪糧草,魯智深已望見張清,只做不知,大踏步只顧走,卻忘了提防他的石子,結果被張清一石子打在了頭上,打得鮮血迸流,往后便倒。若非武松拼死相救,結果不堪設想。
根據以上對魯智深性格的分析論述,筆者認為魯智深的性格主要是屬于力量型的,但是又有點完美型的特質。力量型的人具有勇敢果斷、勤勞無畏、獨立自信、急噪魯莽等特點,而這些恰巧是魯智深性格中的主要表現。他的這一性格特征在社會行為中的表現便是“遇弱便扶,遇硬便打”,換言之,便是鋤強扶弱,舍己為人。魯智深的這種俠義品格,使他在《水滸傳》中成為了一個熠熠閃光的人物,成為了廣大讀者所喜愛的一個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