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摘 要:開展切實有效的創業教育,使更多的大學生把自主創業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優先選擇,加強對學生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主動適應復雜多變的周邊環境,積極應對未來就業的挑戰,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就業;擇業;創業
加強就業教育指導,培養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實踐能力是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環節,是一種新的教育觀念。有助于廣大畢業生更好地施展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上從容就業,自主擇業,成功創業,在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一、加強學生就業、擇業觀念的教育指導
近幾年,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為此,即將畢業尋找工作的大學生, 必須加強就業指導工作,增強競爭意識,樹立健康的擇業心理和正確的就業觀念,為就業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一)構建新型就業指導工作服務體系
面對就業新形勢,首先要更新觀念,拓寬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功能,使之集管理、服務、教育、指導為一體?!熬蜆I指導”要向“生涯指導”轉變,從畢業生就業指導變為全程就業指導,從單純指導求職到指導求職和指導創業相結合轉變。為了實現這一功能,必須要建立一支知識化、專業化的專兼結合的就業指導隊伍。招畢辦、學工部和教學系里面的相關工作人員以及班主任都要學習就業指導知識。另外,特別需要引進和培養一批具備相應學科背景,掌握不同行業或職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并具有一定的咨詢和指導能力的專職就業指導人員。
(二)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人生觀教育
大學生擇業十分注重自身價值,追求自我實現,愿意根據自己的專業、愛好、興趣,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專業。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對未來的職業長期處于模糊狀態而無所適從,極易造成與自己的專長不適合,或與社會需求不合拍,碰壁失敗而產生不良心理。 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通過引導,使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和正確的擇業觀,既有正確的職業理想,又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既追求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又努力為社會多作貢獻。在積極進取,勇于創新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價值觀和人生觀在職場中有機結合。
(三)加強對大學生進行綜合心理素質教育
就業制度的改革,使大學畢業生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一些人不能正確對待變化的形勢, 而屢試不取造成產生自卑心理?!拌F飯碗”等諸多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針對以上心理障礙,學校應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調整,幫助大學生在遇到挫折和心理沖突時,能夠客觀地分析自我與現實,有效地排除心理困惑,從而使自己擁有穩定而積極的心態,從容面對挫折。
(四)對大學生進行愛崗敬業教育
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單位選人越來越慎重,單位招聘、使用、培養一個人需要花很大的成本和精力,所以單位在考核應聘人員時細致全面。 大學生在擇業之前就應明確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適合做什么,做人不能太功利,任何行業都有發展的機會,大學生不要太焦灼,只要你學有所成,能把握機會,投入地工作,辛勤地付出,行行都能出狀元。在激烈競爭的職場中,具有打拚精神和敬業精神的人,是任何用人單位所翹首期盼的人。
二、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實踐能力
(一)增強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
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是形成和推動創業行為的內驅力,是產生創業行為的前提和基礎,是高校創業教育的重點。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增強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憑借知識、智慧和膽識去開創能發揮個人所長的事業。要使廣大學生認識到,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就必須強化自身的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要通過宣揚大學生中涌現出的自主創業先進典型,引導大學生增強創業的信心和勇氣,鼓勵和扶植更多具備自主創業條件的大學生脫穎而出。
(二)讓實踐貫穿學生學習的全過程
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最有效的途徑。鼓勵學生創造性地投身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中,通過開展創業教育講座以及各種競賽、活動等形式,形成以專業為依托,以項目和社團為組織形式的“創業教育”實踐群體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以社團為載體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開展創業沙龍、創業技能技巧大賽等活動。發揮學生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養學生創業能力。
(三)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成果價值最終取決于教師。一批優秀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可以對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等創業品質給與強化。通過教師隊伍的指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分析自我,確定正確的人生目標,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培養合作意識,學生創業能力的形成產生深刻的推動作用。
(四)建立專業的創業服務中心
大學生創業正處于初級階段,許多條件還未成熟,因此高校應設立專門的創業服務中心,給予創業者相應的專業指導。
1.創業信息的搜集
學生限于所學知識以及環境的制約,所獲得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高??梢岳萌肆Y源優勢,組織市場營銷、技術開發、管理學、財務學等相關專業的教師為學生提供創業信息,可以由服務中心的人員匯集整理,為創業者提供參考,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關指導。
2.創業計劃可行性分析
創業服務中心應組織專業人員對學生的創業計劃進行可行性分析。比如,創業的方向是否正確;創業團隊的組織是否合理;能否吸引創業活動所需的資源;有沒有相應的政策支持;商業機會和商業前景分析;市場戰略的擬定是否恰當等。只有進行全面的分析后,才能使創業變得有針對性,更容易成功。
三、結論
學校的職業生涯教育,應加強就業、擇業指導教育,培養學生創業精神,提高創業能力。通過創業教育,充分發揮畢業生自己的個性和潛能,培養面對新情況,解決問題和自主創業的能力,把所學的知識和職業技能轉化為生產力。
參考文獻:
[1]程方平,中國教育問題報告[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11.
[2]基礎教育,讓大學生獲得走向生活的通行證,中國教育報,2003,04.
[3]楊曉華,曹炳志,擇業與創業指導[M],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