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興 張安盛 劉鳳華等
摘 要: 田間試驗結果表明,1.3%苦參堿AS對甘藍桃蚜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其666.7m2用量40~32.5 g 的處理,藥后7 d的防效為94.10%~92.01%,是綠色蔬菜生產中防治桃蚜的較好藥劑。
關鍵詞:1.3%苦參堿AS;桃蚜;田間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S436.35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9-0094-02
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屬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在十字花科、茄科等蔬菜葉背為害,吸食蔬菜汁液,還傳播多種病毒病,對蔬菜的產量和質量造成重大危害 [1]。當前,菜農對桃蚜的防治以噴施化學農藥為主,導致其對吡蟲啉、氰戊菊酯等常用殺蟲劑產生了較高的抗性[2]。為有效控制該害蟲危害,為綠色蔬菜生產提供植保技術指導,筆者開展了1.3%苦參堿AS防治甘藍桃蚜的田間藥效試驗,結果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商河縣尹巷鎮路廟村甘藍地進行。供試甘藍品種為中甘11號, 2013年3月18日播種,4月25號定植,666.7m2栽2 200株左右,甘藍長勢均勻一致。試驗地為沙壤土,水肥條件較好。
1.2 供試藥劑
1.3%苦參堿AS,天津市前進農藥廠生產;350 g/L吡蟲啉SC,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生產。
1.3 試驗處理
1.3%苦參堿AS 666.7m2用量40、32.5、25 g,以350 g/L吡蟲啉SC 666.7m2用量5 g為標準對照,以噴清水為空白對照。隨機區組排列,重復4次,小區面積20 m2。
1.4 施藥時間與方法
2013年5月20日噴藥1次,藥械為工農-16型背負式噴霧器。每小區噴藥液(或清水)1.80 kg,均勻噴霧。
1.5 效果調查
調查時間分別為5月20日(藥前)、5月21日(藥后1 d)、5月23日(藥后3 d)、5月27日(藥后7 d),共調查4次。施藥前每小區五點取樣,每點標記5株有蚜甘藍,每次均調查標記甘藍所有葉片上蚜蟲活體數量。
2 結果與分析
田間試驗結果(表1)表明,應用1.3%苦參堿AS防治甘藍桃蚜,其初效較低,但持效性較高。藥后1 d,1.3%苦參堿AS防效較差,其666.7m2用量40、32.5、25 g的校正防效為64.71%、60.02%、50.70%,極顯著低于350 g/L吡蟲啉SC 666.7m2用量5 g的效果(校正防效92.48%);藥后3 d,1.3%苦參堿AS的防效明顯提高,其666.7m2用量40、32.5、25 g的校正防效分別為88.07%、85.34%、80.66%,雖仍極顯著低于對照藥劑處理的效果(校正防效91.30%),但對桃蚜已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藥后7 d,1.3%苦參堿AS的防效繼續提高,其666.7m2用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