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敬磊 劉光遠
摘 要:本文在對新疆瑪納斯縣5個鄉鎮的20多個行政村隨機抽取400戶農戶進行入戶調查和訪談而獲得的調研資料基礎上,運用SPSS計量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對影響農戶流轉耕地的因素進行了分析,比較科學地計量了各種因素對農戶流轉農地行為的影響程度,并總結出瑪納斯縣農地流轉進程中應該著重解決的問題,旨在為農地流轉政策體系的豐富和農地流轉制度的創新提供依據。
關鍵詞:土地流轉;農戶調查;影響因素;新疆
中圖分類號:F301.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9-0144-06
農地流轉可以提升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率,使農戶安心自愿經營農地,從而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現代化。已有研究帶有明顯的地域性和階段性且研究區域主要集中于東中部地區,對西部地區研究頗少。本文以新疆瑪納斯縣為研究區域,對土地流轉行為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以求為學術界研究西部邊疆縣域的土地流轉提供參考。
1 研究區概況
瑪納斯縣地處新疆腹地,與北部塔城、西部伊寧呈三角鼎立之勢,素有烏魯木齊“西大門”之稱,東距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126 km,距昌吉州政府所在地昌吉市91 km。全縣總耕地142 651 hm2,其中水澆地140 150 hm2,占98.25%,有效灌溉面積達到66 150 hm2,主要農作物節水灌溉技術覆蓋率達到53%,綜合機械化作業率達83% 以上,人均耕地面積0.51 hm2。2010年農作物播種面積68 460 hm2,其中糧食28 840 hm2,棉花28 480 hm2,蔬菜5 920 hm2,制醬番茄3 500 hm2,其他作物面積1 720 hm2,是北疆地區重要的產棉區。總人口28萬,其中,農業人口9.3萬,農牧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1.1萬元,是全疆平均水平的2.5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截至2010年底,全縣農村土地流轉面積為1.1×104 hm2,其中轉包7 600 hm2,轉讓67 hm2,互換500 hm2,出租1 827 hm2,入股1 067 hm2。涉及農戶5 313戶,占農村總戶數的20%,共簽訂土地流轉合同5 824份。其中農戶間自發流轉6 220 hm2,向種植大戶流轉1 980 hm2,向龍頭企業流轉1 000 hm2,其他1 800 hm2。
瑪納斯縣位于新疆發展基礎最好、最具發展潛力,并被納入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重點開發的天山北坡經濟帶上,是新疆經濟強縣,擁有豐富的水、土、光、熱自然資源,農業產業化程度較高,基本形成了以棉花、制醬、番茄、制種、玉米和葡萄等特色種植和加工為主的農業產業體系。
2012年瑪納斯縣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33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范化管理和服務試點地區之一,該縣樂土驛鎮被農業部和自治區確定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試點鄉鎮。因此,對瑪納斯縣土地流轉情況進行研究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2 數據選擇
本次分析數據來源于對新疆瑪納斯縣5個鄉鎮的20多個行政村隨機抽取400戶農戶進行入戶調查和訪談而獲得的調研資料。發放40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調查問卷369份,有效率為92.3%,涉及總人口1 359人,農戶平均規模為3.7人。在369戶農戶中,總勞動力為835人,涉及外出務工勞動力337人,其中,常年外出務工勞動力256人,農閑務工勞動力81人,外出務工勞動力占總勞動力比重為40.4%。調查農戶經營土地總面積達1 473.1 hm2, 戶均經營農地面積為4.0 hm2。
本文借鑒前人的研究方法,結合調研取得的原始數據,把影響農戶土地流轉行為的因素分為農戶特征、農戶資源稟賦和農地流轉特征等三方面,共計10項影響因素(表1)。
選取了戶主受教育程度、戶主年齡等5個指標。一般認為,戶主受教育程度直接關系其從事非農產業的可能性,戶主學歷水平越高,越具有從事非農就業的機會,對農地的依賴程度越低,更具轉出農地的意愿。
農戶兼業程度越高,非農收入與務農收入差別越大,勞動力轉移越順暢和穩定,農戶越希望將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以便降低自己的務農機會成本,提高自己的家庭收益。反之,則希望將他人的土地轉入,形成規模效益,提高農業的綜合收益,降低務農機會成本,以便達到家庭收益的最大化,這點在表1也有體現。
年齡這一因素與土地流出意愿成反比例關系,即農戶年齡越大,土地流轉意愿越小;農戶年齡越趨于年輕,土地流轉意愿越強烈。這可能是因為農戶年齡越大,思想觀念越保守,只想保持原有的農業經營模式和經營關系,安安穩穩地過好后半生,大都不希望進行農地流轉;年輕化農民進城務工的時間比較長,受城市的生活習慣和思想文化影響比較深,思想、視野比較開闊,對農工差感受更深,城市生活的愿望比較強,所以比較趨向把自己的承包地流轉出去,以便農工收入兩不誤。但是通過調研數據得知,部分年齡偏大的農戶也具有流轉意愿,這可能與近些年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農村的大齡農戶勞動能力下降有關。
另外,傳統的生產模式已經沒有多少活力,土地的生產效率較低,農民的信息采集能力、決策能力、抵御風險能力、博弈市場的能力、盈利能力都非常有限,造成農業的比較收益低,這也加速了土地流轉的速度和流轉的規模。
2.2 農戶資源稟賦
由表1可知家庭務農人數與流出意愿成反比,與流入意愿成正比,即家庭從業勞動力越多,農戶在土地耕作過程中可用的勞動力越充裕,流入土地可以實現規模效益,提高從事農業的綜合效益,降低務農機會成本,縮小工農收入差距;反之,家庭非農業勞動力人數與流出意愿成正比,與流入意愿成反比。
耕地面積對農戶流轉農地行為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農戶能從擴大耕地面積中嘗到甜頭,提高收益,實現家庭收益最大化,并且務農勞力充足的條件下,這些農戶會希望繼續保持現有耕地面積或者繼續擴大耕地面積,以求更高的規模效益和農業綜合效益;二是和第一種情況正好相反,農戶會選擇縮小耕地面積,轉出耕地;三是農戶本來耕地面積就較小,勞動力充足,但是感覺不會從耕地中得到較高的收益,這時農戶會選擇增加非農就業人數,放棄繼續兼業,選擇把土地流出;四是農戶本來耕地面積不大,勞動力也不充足,這類農戶會選擇流出土地,轉移勞動力進城務工。
2.3 農戶農地流轉特征
土地流轉租金的高低直接關系并深刻影響著農戶的土地流轉行為與決策。農地流轉價格是影響土地進行規模、集中連片流轉的重要制約因素,農地流轉價格與流出意愿成正比例關系,與流入意愿成反比例關系。
流轉年限也是影響土地流轉的重要影響因素,流轉年限與流出意愿成反比例關系,與流入意愿成正比例關系,即流入者希望流轉年限長一點,以保證規模經營的穩定性,投入的可回收性以及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對于流出者來說希望流轉年限短一點,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農業惠農政策,保障對農地承包經營權的享有,降低經營權喪失的風險,時刻掌握著農地權利和農地收益以及農地作為一項資本的屬性。
3 模型設計
運用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來探討農戶農地流轉中的轉入與轉出行為。假設農戶轉入農地時,因變量Y設為1,否則為0;農戶轉出農地時,因變量Y設為1,否則為0。自變量X是戶主年齡、戶主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來源等10個假定的影響因素,分別記為X1,X2,…,X10。建立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來求出各因素的回歸系數,從而確定上述因素對農戶農地流轉行為的影響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