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方方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都要大膽突破,既能夠高效地駕馭教材,又能夠巧妙的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明確創新性教學原則。
一、更新對創新認識
提到創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脫離教材,如發明制作、科研創造等等,或者是借助問題,讓學生任意去想去說,說得另類、離奇,便是創新,而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在數學教學中,既不能受“定勢思維”的束縛,也不能操之過急,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平常中發現不平常,其實,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等等都是創新。還有一個人對于某一問題的解決是否有創新性,不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是否別人提過,而關鍵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對于這個人來說是否新穎,從而確定是否創新。
二、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為創新思維營造了人文環境
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改變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應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
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學生在輕松環境下,暢所欲言,取長補短,各抒己見,學生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好的想法,從而在集體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又該如何做呢?
一、營造創新教育的環境,培養創新意識
1.“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
興趣是創造思維活動成功的先導。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智慧,以新穎的方式去引導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著力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滋味,認為學好數學并不困難,產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這樣就使學生的“苦學”變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一“問”擊起千層浪
用妙趣橫生的數學問題吸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巧妙設疑、善于設疑,去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認知“沖突”中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激發學生創造思維的波瀾。
二、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的主途徑
1.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創新精神
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課題是一節課的眼睛,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既有利于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了解編者的思路,又有利于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質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往往死背教案,教給學生固定的答案,這種教學無形中阻礙了常務思維的發展。教師要適時提出適宜的問題激發學生質疑,引導其質疑,得到不同答案,從而深刻地理解所學內容,培養其積極思維能力。
2.加強小組討論,培養爭吵意識
在學術問題上我們提倡百家爭鳴,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要鼓勵爭鳴,讓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展開不同意見的爭論,打破盲目順從,迷信書本,被動聽,被動答的局面,敢于向權威挑戰。這樣學生通過相互討論、交流、幫助、各抒己見,大膽設想,大膽探索,就能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求新的能力。
三、允許學生“出格”、突破常規,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越是具有創造性的人,越是具有獨特的個性表現方式,他們不會隨波逐流,不會輕附眾議,而是常常違反慣例,提出自己的見解。而創造性思維正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探索問題答案的思維形式,其新穎性、獨特性和實用性被認為是創造力的重要特征。在數學教學中要能允許學生“出格”、突破常規,雖然“出格”并非意味著創新,但要創新,首先必須“出格”、突破常規。這就要求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發揚教學民主,提倡多思多想,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尊重并聆聽學生提出的“古怪”、別出心裁的問題,而不是“拿了長刀來削平它”。
四、激勵學生動手探索,勇于實踐,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主陣地在課堂,但這并不是唯一的途徑。新課程要求我們數學的教學也應該樹立大數學觀,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學數學,去發現數學問題,讓數學教學走出書本走向生活,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數學是一門科學,數學也是一種語言,不僅是科學語言,而且也將是商業、貿易的合適語言,因此,學習數學不僅僅是計算、證明,還要會用之去理解 ,去交流和創新,信息數字化時代各種統計圖表、數學符號向大眾傳遞著大量信息,數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得更加緊密。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數學教學的最高境界和精髓是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去進行創造。因此,必須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達到我國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的目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效益[J].數理化學習,陳林.
[2]呂桂俠.初中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幾種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