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振鴻
學生的信和紙條
一天,我收到了班上“小白兔”寫給我的一封信:
“熊老師您好:
我是小白兔,我遇到疑惑了,您能給我解答嗎?
有人說,世界上總會存在兩種人,一種人是窮人,而另一種人就是富人。而有很多人并不是很富,卻瞧不起窮人,他們認為住在大山里的都是窮人,粗俗、野蠻、不講衛生,有‘不干不凈,吃了沒病之說。
然而,窮人和富人真有那么多區別嗎?窮人為什么總遭到歧視,被人看不起呢?
記得剛來時,有很多人看到我們來自桂東(注:偏而較窮的縣),就評論我們的家庭背景,我家受評價得最厲害。自小,我父親就殘疾,不能干重活,爺爺又體弱多病,由于家庭所迫,媽媽攬下所有的家務和農活。媽媽為了讓我們姐弟倆能上學,每天不辭辛苦地工作。知道這些,就有同學對我說:‘既然你那么窮,干嘛跑到這里來讀書,不在你們那邊大山里讀書啊?每個人都有尊嚴,每個人生來都是平等的,難道生在貧困鄉村就要被人看不起,就要被人說成是下等人嗎?
菲菲的家庭跟我家極其相似,現在她‘患病,同學們都在討論她家,當我聽到時,心中受到撞擊:‘難道窮也有錯嗎?窮是我們的錯嗎?
小白兔”
另外,我還收到了兩張紙條:
一條是班上的濤寫的:“老師,因為我個子比較矮小,班上的同學總是拿我開玩笑,我好想轉學啊。”
還有一條是班上的軍寫的:“老師,就是因為我的字寫得有些小,講話有些細,大家就取笑我,我該怎么辦?”
我不是班主任,感謝學生對我的信任。從小白兔的信和濤與軍的紙條上不難看出,他們在班上因某一方面的原因受到了一部分同學的歧視,作為老師,我有義務有責任幫助他們走出被歧視的陰影。
面對同學遇到的歧視,你怎么看?
我知道,在班上遇到歧視的不止小白兔、濤和軍三個人,肯定還有很多很多,他們也都面臨著與小白兔、濤和軍一樣的困惑。那么,學生之間出現歧視行為,怎么辦?我想,學生作為“歧視”這一問題存在的主體,他們一定是最有發言權的。“解鈴還須系鈴人”,在一個晚讀的時間,我沒有組織晚讀,破天荒地把“歧視”這個話題拋給了學生,向學生問計,向學生尋求破解同學之間歧視的方法。對字數我沒有提出特別的要求,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說出心里話即可。
學生很驚訝,他們嘰嘰咕咕地議論了一番,很快地拿起了筆……
陸續地,學生把紙條交了上來。看著學生交上來的紙條,我收獲了驚喜。
學生關于歧視的看法,主要有以下這些角度:
1. 同學之間存在著哪些歧視行為?
學生認為,歧視行為在生活中廣泛存在,而同學之間歧視的產生會針對如下現象:對同學的行為看不習慣,比如隨地吐痰,講話娘娘腔等;對同學的長相看不習慣,比如長得矮或長得胖或長得不協調,滿臉長有青春痘;對同學的成績看不習慣,比如因嫉妒看不慣成績好的,因成績好看不慣成績差的;對同學的打扮看不習慣,說樸素的同學長得土樣,對穿著時髦的又有別的閑言碎語;對同學的家庭經濟狀況看不習慣,主要表現在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看不起家庭比較貧窮的同學……
2. 歧視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認為,歧視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古已有之,歷史傳下來的陋習,比如男尊女卑、權貴和貧民等等。
二是學校教育的偏差。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分出“快班”和“慢班”,以因材施教之名人為地將學生分成“好生”和“差生”;有的老師對學習好的學生給予特別照顧,對成績差的就時時發難;有的老師根據個人喜好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區別對待;有的老師當眾體罰、羞辱不喜歡的學生,在管理上的方法簡單粗暴,通過嘲諷、辱罵等軟暴力傷害學生等。
三是家庭教育,有的家長扮演著教育孩子學會歧視的角色,比如,教育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能成為某某類的人,“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就會怎樣怎樣”等等。
3. 歧視給同學們帶來了哪些影響?
學生認為,歧視給大家帶來的心理傷害是很大的:讓受到歧視的同學感到自卑,性格內向,不快樂,不合群,有的同學甚至出現酗酒吸煙、打架斗毆、自戕、嚴峻心理問題等不正常的行為,更為嚴重的會出現危害社會的極端行為。
4. 如何破解歧視?
學生認為,破解歧視,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從自身入手,反思自己,“受到歧視的同學要多分析自身的原因,仔細反省自己為什么會遭受歧視,自己應該怎么樣減少同學對自己的歧視。我認為,應該用自信、陽光、向上的心態去面對歧視的眼光,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不足,虛心地接受他人的批評”。易群杰同學如是建議。他還說道:“歧視他人的同學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站在他人的角度換位思考,因為你在歧視別人的時候也可能會遭到別人的歧視,要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他人,要使自己的胸懷變得廣大,就應該首先學會寬容、尊重他人。”
面對他人的歧視,受歧視的同學和歧視的同學“雙方之間應找個機會好好談一談,找出自身或對方的不足,并心平氣和地一起想辦法解決。畢竟,人之初,性本善”。
另外,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勢,既然改變不了別人,那就改變自己,心胸放寬廣一些,不要計較,因為過分的計較會傷了自己的自尊。羅詩婷同學用詩意且富有哲理的語言這樣寫道:“生命的過程如黃河水,其中只有四分之一是泥沙,四分之三是幸福和快樂。搖晃一下,生命中就充滿渾濁,但只要把心靜下來,泥沙也會隨之沉淀,我們就會發現生命中四分之三的幸福和快樂。”她的這番話告訴大家,不要因他人強加的四分之一的“歧視”泥沙而放棄自己四分之三的幸福和快樂。黃晶同學認為:“如果你付出了誠心,而對方仍然一如既往地歧視你,你自己又沒有什么地方不對的話,那么,你就用平靜的心態對待他,以超脫的修養回敬他,以更好的成績回答他,相信很多人都會站在你的這一邊。這樣,歧視你的人也會失去立場,畢竟,孤軍奮戰的滋味不好受。”
另外,學生還建議:要征詢他人的意見,改變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平待人;做到自己不歧視他人,并力所能及地保護受到歧視的同學;與同學為善,不封閉自己,多與同學進行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要相信生活是美好的,不要因為別人的歧視而迷失真實自我;用誠心待人,隨著時間的流逝,點點滴滴積累,歧視自然會消除;同學之間要樹立人人平等的觀念,每個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要以牙還牙,反過來歧視他人,更不能用暴力來消除歧視;如果受到的歧視自己破解不了,要向老師尋求幫助,由老師出面做好思想工作,讓學生認識到歧視帶來的不利影響,認識到同學之間友誼的美好。
學生認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校、老師要做出表率,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歧視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家長更要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面對學生間的歧視,老師要及時站位
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保證自己不做歧視學生的教育者,積極營造一個和諧、安全、團結、向上的課堂氛圍,不歧視后進生;其次,要善于觀察學生,對學生中存在的歧視行為,要及時介入,站好位,一方面要通過學生、家長全方位地搜集相關信息,有針對性地找當事學生多聊天,關心、關注、尊重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疑難,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另一方面,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課,凝聚班級的向心力。
蹲下身來,走近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理解學生,讓學生健康快樂幸福成長,我想,學生間的歧視行為一定會逐漸減少。
(作者單位:湖南郴州菁華園學校教研室)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