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玲玲
摘 要:小學語文課文構建了人的行為規范意識體系、構建了人靈魂意識體系,將文化價值追求在多方面得以體現。為了能夠彰顯語文課文的文化價值,在進行教學的同時,可進行優化處理,來豐富語文課文文化價值。
關鍵詞:教學處理;文化價值追求;小學語文課文
一 、小學語文課的文化價值追求
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積極的人生態度、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愛國主義情感,小學語文課文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需要充分地體現出來。在促進未成年人全面發展、提高學生基本素質、培養文明行為意識和良好道德品質、規范學生行為習慣等方面,都體現了小學語文課文的選文的生活氣息和現代意識。為了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應注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在語文課文中,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規律、學會科學思維、發揮合理想象,重點在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和仔細觀察的習慣。課文中有對為祖國科學事業勇于犧牲、做出貢獻的內容,這些課文對培養學生科學精神、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形成了激勵。初次之外,還應重視對學生民主法制觀念的培養,該觀念的培養對國家向著法制化道路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語文課文中通過對有關古今中外法制建設文章的選取,通過單元語文、課后練習等活動,培養小學生遵紀守法的觀念,以及正確的法律意識。與思想品德課不同,語文課以感人和優美的文字實現對學生思想道德的熏陶。與思想品德課的枯燥文字及單純說教不同,語文課文在確保選文具有典范性的基礎上,還具有著可讀性,人文因素也深深地滲入其中。可以說,語文課文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學生的審美意識、道德情操以及審美情趣,培養小學生熱愛生活的質樸品質。
二 、小學語文課的文化價值教學處理
2.1系統整合
語文教育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不論從人格的塑造,還是道德的形成。處于教學需要,語文教材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這是通過文化的角度來審視的。將教材原有的單元體系打破,并將其重新組合,這樣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歸納和發現,形成了新的學習資源。而在每個單元的內部,可以發現不同之處的存在,也可以對文章之間的相同之處進行研究、分析。重組教材,促使學生生產創造意識與研究意識,潛移默化地熏陶了學生的內心,為學生的積極探索之路提供了一條捷徑。從文化層面整合處理課程教材內容,讓學生獲得行之有效的與文化進行對話的平臺。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學生在語文素養、語文能力、語文知識等方面都獲得了一定的提升。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統整語文課程內容,并將語文文化意蘊深化,有助于學生將書本知識聯系到實際生活中,也有助于學生對諸多學科知識之間所擁有的關聯性進行理解、掌握。在文化的境界中,也不能脫離文化創造性的實現與文化情境性的體現。
2.2找準切入
語文知識內涵豐富,它包括了科技、經濟、生產、生活等發展的實際廣泛聯系的應用知識,而不僅僅指通常意義上書本語文知識。適應創新、適應實踐、適應生活、適應學習等語文應用能力稱之為語文能力。通過學習語文知識,對語文的智能結構、能力、知識進行不斷完善,以獲得可持續、和諧、全面的整體素質,這就是語文素養。文化創新與文化繼承的特性體現在培養目標里。提高文化品位、吸取優秀文化營養、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對當代文化生活予以關心,這些都是選擇文化核心的重要之處。
2.3文化關懷
通常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學很少將學習推入創造文化階段,更多的僅僅停留在對情感的領悟和對知識的掌握上。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讓學生為人物而感動,培育他們的文化心理,豐富學生的心靈體驗,深切關懷民族傳統和民俗文化,對心靈和心理世界進行感受和思考,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文化責任的熏陶,讓學生不得不將目光放遠世界。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就是要將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提高,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情趣和品味不能停留在認識階段,而應當是具有實踐性的。所以,語文課具有非常的文化意味,為學生心靈播撒下創造文化的種子,還表現出語文課堂教學高遠的“志向”。學生通過語文課文的學習和熏陶,逐漸負有對生活的責任,和對文化負責的心態。
2.4廣泛綜合
語文的基本特點在于它的綜合性,語文的綜合性決定了豐富的語文課程內容。語文素養是學生終身發展和全面發展的前提,也是學生學號其他課程的基礎。因此,在進行語文課程教學時,應聯系、重視其他學科,以語文為基礎,發揮出語文課文奠基作用和多重功能,在眾多學科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開放性也是文化的本質,教學部能僅僅限制與語文學科內部,要想語文課文化意味變為現實,應綜合內容,將文化相互啟示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
2.5多元解讀
除注重選擇內容以外,語文課文還應較好地將文化意味體現出來。縱觀教學方式,通過分享個性經驗與多元化的自主參與,都體現出課堂文化的重要意義。在思想的碰撞中,語文的意趣、情味等煥發出繽紛的色彩。開放的系統就是文化,為讓學生真正體品味出語文課文的文化價值,就讓語文課的文化氛圍洋溢起來。
三、結束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語文課文選取了很多優秀文化精華作為教育的素材,這些課文或反映出我國歷史輝煌文化成就,或反映出我國歷史文化名人的豐功偉績,或反映出我國著作的精彩不凡,而課文課后的練習也拓展了學生獨立的鑒賞能力及閱讀能力,傳承了我國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培養了學生呢個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以多年教學經驗積累為本,淺談小學語文課文的文化價值及其教學處理,豐富了語文課文文化價值。小學語文課文構建了人的行為規范意識體系、構建了人靈魂意識體系,將文化價值追求在多方面得以體現。
參考文獻:
[1]陳國安. 小學語文課文中“四大名著”改寫選入的反思——兼談小學語文教材的價值觀[J]. 小學語文教學,2013(4).
[2]朱永萍. 孩子,你是課堂的主人——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培養[J]. 新課程學習:上,2013(2).
[3]李坤. 小學語文應給學生一個什么樣的課堂——淺談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 新課程學習:上,2013(2).
[4]徐云清. 繁花迷眼需靜觀課改熱潮冷思考——對小學語文公開課的重形式、輕實效現象的反思[J]. 小學科學:教師,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