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摘 要:小學數學新課標要求“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p>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數學的學習不只是知識的記憶,而更多的是理解,是學習一種數學思維,這些思維包括:創新意識、轉化意識、分析與綜合思維、比較與分類思維、抽象與概括思維、歸納與演繹思維等。這些思維方式不是學生與生俱來的,是在漫長的學習探索中培養出來的。要培養學生的這些思維,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采用單一的方法進行教學,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也不能僅限于讓學生學會知識,而應該有更深層次的目標:讓學生會學知識,會用知識。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活動方式。那么,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都有哪些及教學方法可以采用,這些方法以該如何運用才能恰到好處呢?我從事數學教學以來一直在進行研究、探索。
在課堂教學中,根據課堂教學的不同環節我們通常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一、導入環節通常采用:創設問題情境或復習鋪墊這兩種
方法
對情境的關注是新課程改革教學中的重要話題之一?!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前言”中指出“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課程實施建議”中又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確實,創設有效的數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數學服務,應該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情境,應該為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支撐,為數學思維的發展提供土壤。同時應引導學生及時地從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去思考……如:教“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一位教師先用多媒體出示學生喜歡的玩具及其價格,如汽車24元、熊貓35元、飛機27元、布娃娃17元。接著教師當售貨員,讓學生用50元購買自己喜歡的玩具。這種情景創設新奇、和諧、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而對于復習鋪墊方法的使用,眾人想法不一,很多人認為:復習鋪墊會產生一些負面效應。由于復習過程中的過渡與暗示,學生往往不需要經過深層次的思考就能得出結論,這樣思維就沒有得到有效的深層次的訓練。特別是有些教師為了使教學“順暢”,往往會設計一些過渡性、暗示性問題,甚至人為設置一條狹隘的思維通道。使得學生無需探究或稍加嘗試就能得出結論。然而,我們知道,數學發展的動力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來自數學外部現實社會的發展需要;二是來自數學內部矛盾,復習鋪墊能激活學生處于“休眠”狀態的舊知識與經驗,促進知識的遷移,為新知識提供“固著點”。復習鋪墊能幫助學生溝通新舊聯系,分散難點,從而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新授環節通常采用:猜想-驗證、直觀教學、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多媒體教學等方法,并結合各種形式的評價
選擇教學方法,核心問題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教與學在教學的動態發展中得以平衡,最終使預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的實際效果相一致。為此,就應充分考慮學生是怎樣學習的,怎樣才能學得更好。也就是說,應按照學生學習的一般程序來選擇或設計教學方法。通常這些方法我們不是單獨用二是結合起來用。對于那些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并能夠通過自主探究得出結論的學習內容,我們可以采用猜想-驗證的方法,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思路。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一課,我們就可以先讓學生猜想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點。然后再讓學生去進一步論證。直觀教學通常有很多方式:如實物直觀,或者我們通常所說的拼一拼、擺一擺、折一折等都屬于直觀教學的范疇。如:在一年級的加減法教學中,使用學具小棒來讓學生擺一擺,個學生以感官認識,便于理解。有如:在五年級圓柱體體積的教學中,我們借助學具中的拼插的圓柱讓學生理解圓柱的體積與長方體體積的關系。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對于直觀教學的應用很多。在讓學生將進行自主探究時,我們通常會將:自主學習、同桌交流、小組交流結合運用,根絕內容的難易選擇方法。多媒體教學通常是貫穿始終的。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是教師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對學生來說是輕松愉快而又富有激情的課堂。《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并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于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三、鞏固環節通常采用:聯系實際鞏固練習的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于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如:紅梅公園的門票每張10元,50張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每張8元,我們班一共有45人,該如何購票?學生們通過思考、計算,得出了多種解法:45×10=450(元),50×8=400(元),50×8-5×8=360(元),50×8-5×10=350(元),在比較中選擇最佳方案。我們的教學要給學生一雙數學的眼睛,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使學生真正體驗數學的魅力。
四、總結環節通常采用:綜合、比較、分類、概括、歸納等方法,回歸主題,讓學生自主交流總結本節課所講的內容
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樂意在游戲和活動中學知識,有著強烈的求知。我們應當積極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