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鋒
摘 要: 2011版《體育與健康標準》在體育與健康課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方面提出了新理念,對一線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要求。筆者認為在新的課程標準下,要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的有效性,必須掌握好課前、課中、課后等三個環節,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體育教學;有效性;三環節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09-0043-02
我們在體育教學中 “應針對不同水平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遵循不同內容的教學規律與要求,進行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法與學法創新,調動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習的積極性?!惫P者認為應該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創新教學,抓好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奏響體育課堂教學的“三部曲”。
一、奏響序曲:課前“三個一”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我們在課前應注意細節,從細微處關心學生、了解學生。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的“獨角戲”不可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為達到體育課的有效教學,體育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運動水平、學習需要、個體差異等,確定學生體育學習已有的基礎和體育學習的現實需要,為學生找準學習的起點,保障學生的學習權。
學生的學習能力、身體基礎參差不齊是擺在眼前的事實。針對這一現狀,筆者采用了“三個一”的做法:即“一張卡片”“一個信箱”和“一聲問候”。
1.一張卡片
在一節課結束時筆者發給學生一張小卡片,上面寫著下節課的“課前小提示”,主要是為學習力弱的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使他們能夠提前進行知識和技能的準備,以便課上能夠順利地學習。如在上《足球腳背內側踢球》的內容時,“課前小提示”:了解腳背內側踢球的動作方法;知道腳背內側踢球的運用時機;重點:腳內側踢球動作方法;難點:腳內側踢球時支持腳的位置。通過“課前小提示”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與任務,引導學生提前思考問題,促使學生進行課前有目的、有方向地預習,為課堂有效教學打基礎。
2.一個信箱
主要針對部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我設計了“我想學”信箱,由班級體育委員管理,負責收集未來一周的體育課中,學生想了解的體育知識及想學習的動作技能?!拔蚁雽W”信箱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筆者可以通過它了解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疑惑,這一課提出“為什么我腳背內側踢球踢不高?”通過這一問題說明該學生已經學習過該教學內容,而且發現了問題,教師也可以抓住這一問題進行備課,以便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另外,我們還通過“我想學”了解到學生對新興項目很感興趣,于是筆者便將誕生于我縣的三門球引入到了課堂,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教學效果奇好。
3.一聲問候
筆者堅持提前8分鐘到達學生集合地點等候學生,一方面可以起到身先士卒的作用,那些上課拖拉的學生也逐漸變得準時守時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和學生進行交流,一聲問候,幾句言語,既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又可以使我們對學生有更加真切的了解,使課堂教學更加有的放矢。
二、奏響主旋律:課中“五個十”
課堂是進行體育教學的主陣地,因此我們應在課堂教學中巧妙運用教法,提高體育課的高效性。筆者在實踐中,針對學生的實際特點,施行了“五個十”教學法,效果明顯。
1.每節課十人次回答問題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思維的動力。教師通過巧妙的設疑發問,可激發學生體育知識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鍛煉、學習、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體育鍛煉的創新,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先設計若干問題,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有目的地選擇一些問題進行提問,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進行適當引導,適時傳授,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例如,在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的新授課中,教師先示范,但不講解,學生在模仿練習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為什么球會向后飛?”“為什么球墊不起來?”“為什么球會不聽話?”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就是雙手正面墊球的動作要點。
問題提出后,學生要么不答,要么亂答,這時教師就要進行適當的引導,比如“應該用手臂什么部位擊球”“手臂在擊球時應該保持什么狀態”等,這時再結合示范進行講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每節課教師至少個別指導十人次
體育新課標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因此,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要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注重學生在體育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中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使全體學生都能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傳授動作技能是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由于學生在技能學習的過程中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集中講解示范之外,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個別指導,可分為多種形式,比如一對一指導、一對一類指導等。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歸納問題,善于糾正問題。
例如,在足球腳內側傳接球的教學中,有的學生有一定的足球技術基礎,而有的學生連球都控制不了,基于這種情況,如果僅是集體的講解、示范和練習,肯定不能滿足學生的個體需求。因此,在短時間的集中講解、示范和模仿練習之后,要重點進行分組練習,可同質分組進行分層教學,也可異質分組進行合作學習。同質分組時,可以進行一對一類指導,對基礎好的學生可以提高練習要求,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練習要求;異質分組時,可以進行一對一指導,可以是“生對生”的“一幫一”指導,也可以是“師對生”指導。這樣不僅可以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動作技能的掌握,還能增進師生感情。
3.每節課至少要有十人次展示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一些教師把大多數學生當做“陪襯”對象,很少把他們當“主角”,教師每次需要學生示范時,總是那幾個體育骨干。絕大多數學生只有觀摩的份兒,卻沒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即使有“展示自我”,也總是只能充當“反面典型”,這影響了絕大多數學生體育學習和活動的積極性,傷害了他們體育學習和活動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次,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所有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并加以鼓勵,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以提高體育學習和活動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調動每一個學生體育學習和活動的積極性。
例如,在廣播體操教學中,可以為全體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如分男女生展示、分組展示、隨機展示、組合展示等??傊康木褪浅浞终{動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每節課至少要有十人次互動評價
雖然新課程對評價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改進意見和實施方法,教師也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嘗試,但我們的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僅僅是做“表面文章”,是為了評價而評價,于是在很多公開課、優質課中便出現了“假評價”——事先準備好的評價者和評價語,“偽評價”——不需要評價而進行評價等,這些流于形式的評價,同樣也使評價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在課堂上教師適當評價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分析和比較,進行有效的“自評、互評”,開拓師生彼此的潛力,以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發展。
例如,在武術教學中,教師形神兼備的示范動作,給學生留下了清晰完整的動作映像,激發了他們的學練積極性,同時也為準確地自評和互評奠定了基礎。在練習中,學生相互觀察,大膽指出別人練習中的錯誤動作,并對自己的練習進行評價,聽取同伴的意見。然后教師再進行總結性評價,強調動作的重難點,作肯定性、激勵性評價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最后師生共同評價。
5.每節課至少進行十分鐘的素質練習
伴隨著新課改的浪潮,情境教學、快樂體育等多種思潮涌入我們的體育課堂,各種新的教學模式不斷涌現,對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然而,我們有的老師卻漸漸地走向了一個極端,淡化了體育屬性,放大了藝術色彩。筆者認為,在新課標下,為了有效增強學生體質,在體育課中讓學生承載一定的運動負荷是必要的。
例如,教師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可以根據學段的特點、教學內容的安排等因素合理安排一些素質練習,可動靜結合,亦可上下肢結合;落實到每節課上,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調節運動負荷。
三、奏響尾聲:課后“兩個三”
課后應該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我們應該利用好。
1.三十分鐘的反思
寫好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寫教學反思,必須明確兩個問題:一是簡明扼要實用,二是有感而發,持之以恒。其形式應因教學實際的需要而有所差異。如:課堂隨感、課后反思和單元教學反思等。但不管采用何種形式,都必須明確所要記載的內容。
例如,可記成功之舉,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想的目的,在場地器材的布置,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方法的運用等方面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做法記錄下來;可記失誤之處,即使是一節優質課也難免會有失誤之處,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失誤,并通過自我反思、相互討論、理論求證等途徑來分析原因,尋求解決之道;可記教學偶得,把體育教學中偶然出現的靈感或解決問題的方法記下來。
2.三條家庭作業
家庭作業對于體育課,似乎非常陌生,筆者在教學中,堅持每節課下課前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三條家庭作業。如利用室內的徒手操、俯臥撐、仰臥起坐、高抬腿等,室外的跑臺階、跳繩及利用健身路徑進行的練習等等。我們將班級學生根據體質狀況將班級學生分成了三組,每次布置三個練習內容,并給不同組別提出相應的練習數量和要求。
實踐證明,體育教學中奏響“三部曲”,有效消除了低效或無效課堂,切實提高了體育課的有效性。教師不再是機械勞動的操作者,而是智慧的策劃者;學生不再是被動學習,而是主動參與;課堂不再是集中訓練營,而是快樂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