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瑩 龍遠盈
摘 要:由于經濟高速前進,人們的生活品質得以顯著的提升,建筑的結構設計也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具體的設計,常會面對很多的不利現象,進而干擾到建筑的品質和外形。文章重點的論述了一些不利現象。
關鍵詞:房屋;結構設計;問題
1 關于地基以及基礎
對于多層的建筑來講,只是憑借建設方的言語性的內容或者是模糊的靠著設計信息就開展設計活動的話,很明顯是不合理的。對于地基和基礎來講,要確保其合理,要確保安全,設計者要結合勘察信息,全方位的分析多種要素,進行基礎類型和上部結構的詳細勘測方可設計,只是靠耐力的話是不綜合的,同時也是不合理的,那種把耐力的許容數設置的最低的思想是錯誤的。
采用換土墊層進行軟弱地基處理,不對其進行設計,只是按照過去的工作經驗來設置。一些時候設計人員意識不到此類地基容易帶來的不利現象,只是靠著過去的活動思想來進行工作,未對墊層的尺寸等分析,這樣的話,不但無法確保其穩定,同時還會耗費非常多的資金。
民用建筑中柱、梁及基礎的負荷未按規范乘以折減系數。當對多層的民宅開展設計的時候,在計算梁、柱和基礎的負荷時未按現行設計規范采用荷載乘折減系數計算其荷載值,所以數據有失精準性。
2 在磚混結構中,構造柱具有成重特征
對于這類建筑,其構造柱不但具有提升抗震性的水平,同時還能和圈梁聯系起來,此時就會對砌體產生約束力,其能夠積極的應對縫隙現象,提升構造的抗震性特征。
對于現在的設計來講,常將構造柱當成是承重柱,其必然會導致很多的不利現象。
如果將其當成是承重柱的話,此時它就會提前受到力的影響,這樣不僅僅會使得其對墻體產生的約束等力下降,同時,如果受到地震的影響的話,其中會出現很多的應力,必然會受到影響。此時其不僅無法發揮應有的功效特征,反倒是會成為建筑中最弱勢的區域。
它通常設置在地圈梁里面,未單獨的設置基礎,當將其看成是承重柱之后,它的抗沖切強度就無法合乎規定了。如果基礎出現了沖切力的話,就會發生縫隙。建議承重大梁下的柱子應按承重柱設計。若梁上荷載和跨度都比較小時,構造柱也可布置于梁下,但此時必須按不考慮構造柱作用來驗算墻體的局部承壓和抗彎強度。如果檢驗達標的話,就可以在梁的下方設置。
3 沒有設計好承重柱的截面尺寸
這種情況多發生于六度抗震設防區。很多人覺得所謂的六度其實意味著不設防,為了便于研究過受力,很多人將截面的高度設置的非常小,此時梁柱的線剛度比加大,把梁簡化為鉸支梁,柱按軸心受壓計算。雖說其便于開展受力的計算等,不過卻導致建筑的穩定性受到很大的影響。主要是由于此舉沒有考慮到梁和柱之間的剛結性特征,也就是說忽視了它的約束力,加之以柱截面的配筋都較小,當構造受到力的影響的時候,其抗彎性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柱和梁下方區域存在很多的縫隙。此時,在正常運行的時候,柱就開始帶鉸活動了。其不但會干擾到建筑的持久性特征,同時還會增加住戶的畏懼感。最關鍵的時候,如果其受到地震力的話,就容易塌陷。
4 在框架結構設計中,只注意了橫向框架的設計而忽視了縱向框架的設計
現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要求,水平地震作用應按兩個主軸方向分別計算,各方面的地震作用應由該方向的抗側力構件來承擔。就是說,在框架結構設計中,縱向框架與橫向框架有同等的重要性。一些結構設計者對以上非抗震設計,只按縱向的普通的連續梁進行設計,梁柱的節點和框架中的縱筋、箍筋的配置無法滿足框架的構造要求。由于沒有考慮地震的縱向作用,在實際設計中經常出現梁的支座負筋,跨中縱筋及箍筋的配筋置均不足的現象。
5 沒有設置好懸挑梁的高度
很多時候,只是分析了其強度以及傾覆等內容,沒有注意到它的擾度。梁高選用過小,引起梁截面的受壓區應力過高,在正常使用狀態下,梁截面受壓區產生非線性徐變。梁撓度隨時間的推移不斷加大。挑梁的變形引起梁板出現裂縫,裂縫寬度隨著挑梁變形的加大而加寬,使得建筑不能夠合理的使用。通過本人長久的工作實踐發現,其變形到后續的時間中,梁支座截面上部受拉區常常出現較寬的豎向裂縫,受支座附近上部受拉區也會出現較寬的豎向裂縫。受支座附近剪彎作用的影響,豎向裂縫向下延伸發展為斜裂縫,這個時候梁就近乎是受損了,當為托墻挑梁時,梁過大的撓度引起梁上部在梁支座附近出現裂縫。裂縫在梁支座處沿斜向延伸,縫愈靠上愈寬。挑梁的截面過小對結構的抗震也很不利。懸挑結構對豎向地震的作用最為敏感。梁高小時,截面的相對受壓區高度較大,梁的延性減小,在豎向地震作用下易發生脆性破壞,失去承載力。
6 連續梁按單梁進行設計
此類問題常出現在陽臺的邊梁處。因為它的荷載力通常不是很大,所以不受到人們的關注。為了能方便的開展受力探索,設計者把實際應為連續梁的梁按單簡支梁進行設計,致使梁在支座處上部負筋配置量過少。這樣必然引起梁在支座附近上部受拉區出現豎向裂縫,進而引起梁上部攔板出現豎向裂縫。假如其長度非常長的話,不利現象就會更厲害。由于其長久處在外界環境之中,容易受到氣溫的干擾。如果氣溫出現改變的話,梁的伸縮受到梁端柱或挑梁的約束,在梁內產生收縮應力,該收縮應力作用于原已產生的梁上裂縫處,引起梁的支座附近沿整個梁截面四周裂縫貫通,梁承載力降低,導致建筑無法合理的使用。
7 體現在樓板設計中的不利現象
它是建筑中非常關鍵的承重要素,它把樓層等處的力合理的傳遞到附近的墻體和梁之中,如果其設計不好的話,必然會導致這些區域的穩定性受到影響。如果不綜合考慮的話,就會出現品質不良的現象,有些時候還會面對非常多的品質不良現象。在設計的時候,要關注如下的內容。
很多時候,為了便于運算或者是沒有意識到板的受力性特征等,單純的把雙向板當成是單向的來分析。此時計算假定就容易和具體的受力性有偏差,是相同方向上的配筋非常的高,此時另外的方向只是按照構造來設置,就會出現配筋不足的現象,此時就會發生縫隙。
板承受線荷載時彎矩計算問題。在民用建筑中,常常在樓板上布置一些非承重隔墻,故大樓板設計中常常將該部分的線荷載換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載后,進行板的配筋計算。但有些設計人員錯誤地將隔墻的總荷載附以板的總面積。另外,板上隔墻頂部處理常采用立磚斜砌頂緊上部分的樓板、屋面板,這樣會給上部的板增加了一個中間支承點,使其變為連續板,支承點上部出現了負彎矩,當設計板的時候,未分析到這個區域,所以頂板處就會發生縫隙。
雙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偏大。雙向板在兩個方向均產生彎矩,由此雙向板跨中正彎矩鋼筋是縱橫疊放,短跨方向的跨中鋼筋應放在下面,長跨方向的跨中鋼筋置于短跨鋼筋的上面,計算時應用兩個方向各自的有效高度。一般長向的有效高度比短向的有效高度小d(d為短向鋼筋的直徑)。有的設計為圖省事或對板受力認識不足,而取兩個方向的有效高度一致進行配筋計算,致使長跨有效高度偏大,配筋降低,導致構造非常的不穩定,有時候還會發生縫隙。
總的來說,設計人員在開展工作的時候,要切實的按照相關的規定來落實活動,只有這樣才可以從根本上應對設計不良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