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躍軍
摘 要:當今時代,各個行業和具體單位的發展都離不開一項關鍵的內容,會計。與之相關的基礎活動是財會活動的重要步驟。在當今時期,個別機構的該項活動進展的不是非常有效,會計基礎受到許多不利現象的干擾,導致其自身的功效無法合理的體現出來,現著重分析了該項活動規范的具體狀態和應對方法等。
關鍵詞:會計;基礎工作;意義
1 關于會計基礎活動的具體狀態
最近時間中,我們國家非常的關注該項活動,設置了很多的規章體系,用來完善該項活動。這時,經由提升財會者的職業道德等措施來提升其活動能力,帶動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不過,其還是面對一些不利現象,體現為如下的內容:
1.1 沒有設置好科目內容,數據虛假
在具體活動中,一些機構為了精簡核算的步驟,總賬不設“現金”及“銀行存款”會計科目,只有“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還有一些單位總賬不設“利潤分配”科目,而是以“未分配利潤”科目代替之。很顯然此舉是不合乎科目規定的,也會導致單位出現賬實不一樣的狀態。
1.2 不合理的填寫記賬憑證
關于填制會計記賬憑證,《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明確指出:“會計人員應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除結賬和更正錯誤的記賬憑證可以不附原始憑證外,其他記賬憑證必須附有原始憑證”。但是具體活動中,很多機構的財會人員不按照規定對憑證進行核查,非常的隨便,當不存在初始憑證的時候,借記“生產成本”科目,貸記“原材料”科目等等,這種措施很顯然是不合理的。
1.3 不按照規定進行記賬等工作,手續混亂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明確規定:“財會者要結合正確的憑證來進行賬簿的登記工作。在記錄的時候,要把具體的期限和活動要素等都記載全面。要使用黑色的鋼筆進行填制,不應該用鉛筆等。如果出現了失誤的話,要使用合理的措施來修正。結賬時,應結出每個賬戶的期末余額。需要結出當月發生額和本年累計發生額的,應當在摘要欄內注明”。一些機構在具體活動中,只是記錄余額,對于發生額沒有論述。一些機構不結合憑證等來記錄,使得賬賬之間出現問題。或者是使用鉛筆等來處理。上述的內容都是不合理的。
1.4 信息不精準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規定:“各單位必須根據登記完整、核對無誤的會計賬簿記錄和其他有關資料編制會計報表,做到計算準確、數字真實、內容完整、說明清楚”。不過很多機構為了遮掩具體的財務狀態,不按照規定的設置賬簿等,出現了非常多的虛假現象。一些財會者不合理的開展監督工作,有時候還參與違法工作。不合乎采集體系的要素非常多,此類問題的存在不僅僅影響到財會基礎內容,同時還干擾到活動的順利開展,影響到活動功效的合理體現,進而對經濟秩序產生許多的負面意義,干擾到各個機構的管控活動。
2 導致其不規范的具體要素
導致活動不規范的要素非常多,總的來說有如下的一些:
2.1 沒有精準的認知能力
基礎活動對于運作的干擾一般不是非常直接的,所以,一些機構的負責者不關注該項內容,決定其干不干都是沒有具體意義的,財會活動僅僅是開展收支等,所有的都是自己決定,不關注其業務水平等,使得工作者對于相關的知識內容不是很熟悉,導致核算活動和財會制度之間有不一致的現象,進而干擾到財會活動的提升。
2.2 工作者的綜合素質不高
其綜合素養有兩個層次,分別是政治層次的以及業務層次的。因為工作者的學歷不是非常的高,未接受專門的培訓,弄不明白科目以及報表等的關聯,還有個別工作者雖具有優秀的業務水平,不過不關注法規等的學習,導致總體水平不高。除此,一些工作者雖然明白常見的核算要素,不過沒有較高的道德,不合理的落實體系,不結合規定來開展,導致其有失規范性。
2.3 故意造假導致活動無序
個別機構為了單位的利潤,在財會信息中進行虛假活動,導致賬實不一樣,以達到轉移國家資產、偷逃稅收、粉飾業績等非法目的。一些應當建賬的單位不建賬或賬目混亂,不按制度規定設置會計科目,使用憑證和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等,還有一些單位內部管理混亂,財務收支失控;私設“小金庫”,賬外設賬,單位負責人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等等。
2.4 相關機構的監管力度欠缺
一些基層組織的主管機構未認真地開展監管工作。所以,此類機構的財會活動幾乎是沒有人過問。基礎活動設置的是不是合理,核算步驟是不是合乎規定,財會體系是不是全面等,都是沒有人過問的。雖說進行一些檢查工作,不過很多都是為了應對上級,缺乏對基層單位會計基礎工作的全面檢查、監督和指導。所以,此類機構的該項基礎活動開展的優劣,很大層次上都是由財會者的綜合素養和活動能力來決定等。
3 強化基礎活動的意義
3.1 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是改善經營管理,加強宏觀調控和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需要
會計工作是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而會計基礎工作又是會計工作的基本環節。就一個單位而言,生成并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資料,是會計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會計行為,在實際工作中,會計行為的規范和會計資料的質量,完全取決于會計基礎工作。而會計基礎工作的好壞,不單純是單位內部事務,它已經影響到會計資料使用者及時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會計資料的合法權益;影響到會計資料在加強宏觀調控、改善經營管理、防范經營風險等方面功能作用的發揮;影響到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分配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進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順利運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會計基礎工作,保證其提供的會計資料真實、完整,能為各利益關系者普遍認同和接受,這是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正常運轉的客觀要求。
3.2 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是規范會計工作秩序的需要
正常有序的會計工作,應當是以規范的會計基礎工作為保證的。建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下,恢復和加強了會計工作。近幾年來,國家又非常重視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特別是黨的“十五”大以后,隨著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和股份制的實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已關心企業的會計報表,要求得到企業真實可靠的財務數據,這在客觀上也要求會計工作要符合《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3.3 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是提高會計工作水平和會計人員素質的需要
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如果沒有健全的會計基礎工作,收集、處理、利用和提供會計信息就會失去其可靠性,會計工作水平也就無法提高。從現實情況看,有的單位會計工作秩序混亂、管理失控、假賬泛濫、賬目不清。不難看出,這種狀況下的會計工作是不能很好發揮其作用的。
在當今背景之下,市場不斷的發展前進,國際形勢也出現了非常顯著地變化。對于此類狀況,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項內容是,行業的前進和不斷發展的態勢間仍有許多的距離。在當今的背景下,經濟前進必然會促使行業全面的進步,財會活動也應該積極的進行整改,其具體的目的以及要素和方式等都面對非常大的革新,與之相關的基礎活動也不斷的朝著規范化的層次進步。而現在的財會活動面對很多的不利現象。基礎活動無序,憑證混亂,管控不合理,核算費用未按照規定進行等。工作者的綜合能力和素養等需要認真地提升。所以,該項活動要不斷的朝著規范性的層次發展,不過其同時還面臨很多的不利現象,是非常繁瑣的,要認真有效地開展,確保活動更加的規范合理,切實提升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