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春紅



摘要:了解現代家庭撫養方式對幼兒心理健康影響的現狀,從而制定一些指向性的措施。用事實告訴人們撫養方式對幼兒心理發展的重要性。幫助家長形成科學育兒的觀點,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關鍵詞:撫養;心理健康;隔代;家庭;幼兒
心理環境作為一種隱性的教育因素對孩子影響最大、最直接的就是家庭創造良好的心理氛圍。那么現代家庭對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如何理解的呢?它是否對孩子的全面發展有利呢?本研究就是為了解現代家庭撫養方式對幼兒心理健康影響的現狀,從而制定一些指向性的措施。用事實告訴人們撫養方式對幼兒心理發展的重要性。幫助家長形成科學育兒的觀點,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一、調查的對象與方法
(1)對象:以福建省泉州幼師附幼148名小班幼兒的主要撫養者為調查對象。(2)方法: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3)調查的內容:以問卷形式調查家長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項目:1.家庭撫養方式2.家長對心理健康的理解及采取過哪些方式、方法。3.幼兒心理健康的現狀。(4)共發問卷148份,收回有效問卷100份。
二、調查結果和分析
(1)家庭撫養方式對幼兒心理健康影響的現狀
1.家庭撫養方式的比較(表一)
由表一可見:大家庭撫養模式占的人數最多。隔代撫養第二,父母撫養最少。
2.家長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感受和行為 (表二)
由表二可見:⑴、在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上父輩比祖輩認識的人數要多得多 (2)在觀察幼兒心理的感受上,由父輩教養的人數高于由祖輩教育的。(3)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行為上,父輩教養者明顯高于祖輩教養者。
(2)主要教養者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與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表三)
由表三可見:父輩為主要教養者的教育觀念所占百分比與祖輩為主要教養者的教育觀念所占百分比相差無幾;而父輩為主要教養者的教育行為,所占百分比明顯高于祖輩,這說明了:父輩與祖輩對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顯著性差異表現在教育行為上,即父輩的教育行為比較先進,孩子的心理發展就比較健康。反之則差。
(3)分析:調查結果表明,家庭的撫養方式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是有一定的影響。
1.隔代撫養方式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由于老人自身生理、心理上的一些日趨退化的特點,這個環境對于極富模仿力的兒童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消極影響。補償心態助長了兒童的依賴性傾向。老人在自己子女的撫養中出現的問題已感到無法彌補,于是在隔代的撫養中百依百順,希望能把丟失的全“補”在隔代幼兒身上老人的封閉性心態,影響了幼兒社會化的發展。另外接受了撫養幼兒的委托,老人害怕承擔過失的責任,于是處處包辦代替,形成了幼兒自理能力、行為習慣、性格和解決問題能力薄弱低下2.大家庭撫養方式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由于三代同堂,父母與老人兩代人撫養幼兒中的利弊得到了互補。其次,因為人多,家務事分著做,父母也有空帶幼兒到大自然中去,開闊幼兒的視野,陶冶幼兒的情操,培養幼兒的性格開朗了。由于見多識廣,幼兒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加強了3.父母撫養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現在的許多年輕父母在事業上忙碌,對幼兒的教育撫養缺乏的是時間,與幼兒溝通的交往少了,因此,各方面發展相對比大家庭的撫養方式略顯差些。但父母的新思想、新觀念對幼兒的性格、智力等方面還是具有積極影響作用的4.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程度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目前,大部分家長雖能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他們缺乏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教育能力。通過以上調查分析,顯然,隔代撫養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的發展弊多利少。為引導家長采取正確撫養方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筆者認為應力求做到以下幾方面。
三、對策
(1)家長應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幼兒的心理素質,不是解決心理問題。因此,家長要從意識上轉變觀念,既要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的維護,更不能忽視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培養。(2)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幼兒階段年齡在三至七歲,是心理發展速度最快,最易穩固的階段。所以,在這一階段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必須做到以下幾方面:1.重視情感教育。2.重視行為培養。心理健康與否,行為表現最為明顯。每個孩子都有下列四種心理需要:1.父母的愛護和關懷;2.被接受、被尊重;3.得到別人的贊賞;4.在家里有地位。當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以不適當的行為作為補償。四種不適當行為包括:(1)引起注意,用不對的行為來達致目的。(2)爭權力,像成年人一樣,父母愈是行使權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3)報復,孩子用報復的行為來刺傷父母。(4)自暴自棄。孩子透過表現無能來逃避別人對他的要求因此家庭對幼兒加強良好行為培養尤為重要。首先要使孩子產生正確的行為觀,教育孩子辯別行為的正確性。孩子有了點滴進步應給予及時的表揚和肯定,使幼兒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其次,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可以以游戲為主,寓教育于游戲之中,應盡可能做到具體化、形象化,新穎性。如通過孩子們所熟悉的動畫人物、故事、游戲等來完成教育。 從而培養幼兒寬廣、積極、熱情向上的健康心理。3.重視“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是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孩子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徑。在實施“成功教育”中,家長的積極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如“你做得真好” “不要怕,勇敢些,你—定能學會”等積極鼓勵的語言,使孩子作為一種信念牢記心中,形成一種我會做得更好,我是很能干的積極健康心理狀態,有了這種健康心理狀態,就為幼兒長大成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之,家長須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正確的撫養方式,取得家園教育同步,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成為國家、社會、未來合格新人。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俞國良《健康從幼兒的心靈抓起》.
[2]《山東教育》(濟南)2002《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