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嬌 魯艷霞 吳賾書 張明會


摘要:IT民辦高校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和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必然產物。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IT民辦高校大學生具有其特殊性。文章分析素質教育和IT民辦高校大學生特點,結合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實踐,提出在IT民辦高校大學生中開展素質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IT民辦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
0.引言
教育是立國之本,國民素質是增強國力的基石。為了推進我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需要以教育提升國民素質,使我國真正成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強國。IT民辦高校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學生的特殊性,在大學生素質教育方面肩負著更為重要的歷史責任。
1.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
國家教委對素質教育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根據以上解釋,可以將素質教育分為內在素質教育和外在素質教育兩個方面。內在素質教育就是對受教育者的品質、人格及態度的培養,也就是讓他們學會如何做人;外在素質教育就是對受教育者的能力和行為的培養,也就是讓他們學會如何做事。
大學作為連接學校教育與社會的紐帶,以為社會培養中高級人力資源為根本目的,肩負著向社會輸送國家建設和發展的高學歷人才的重任。大學階段是人一生中思想最活躍的階段,也是最不穩定、最易變化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大學生的知識、能力和道德體系都還在形成之中,所以大學教育對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思想意識和心理行為模式形成,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的樹立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擔負著大學生知識積累、能力培養、道德體系建立和素質教育的重大責任。
2.素質教育及學生特點
2.1素質教育的特點
素質教育強調要圍繞科教興國和人才興國戰略,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開展教育;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為全體學生開展教育;強調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均衡發展;強調充分弘揚教師和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個性和創造力發展開展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終身學習能力,促進和支持學生可持續發展。
2.2IT民辦高校學生特點
IT民辦高校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和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必然產物,已經成為我國理工類高等教育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和有力的補充,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大量IT應用型人才的重任。但在我國,IT民辦高校大多屬于三本和高職高專類學校(也有一些發展較好的民辦高校升為了二本),這類院校學生人學分數普遍較低,素質相對較差。IT民辦高校的學生既存在過于自我、責任心不強、團隊合作意識淡薄、脆弱及抗壓能力差等大學生共性,也存在學習主動性較差、獨立思考能力不強、言行粗魯、紀律松懈、文化素養不高等IT民辦高校學生普遍的特點。此外,考分偏低的學業壓力和社會偏見的認同壓力在一定程度上給民辦學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壓力,激起了他們對外界的敵對與偏執情緒。
3.IT民辦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目標
針對素質教育和IT民辦高校大學生的特點,IT民辦高校應著力從培養學生如何做人和做事兩個方面加強人才素質培養,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文明做事,禮貌待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3.1培養學生做正直、善良和品行端正的人
做人是根本,只有具有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人和具有健康品格的人,在掌握一定知識和技能后才能服務于社會,造福于人類。大學教育應該在學生具備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人格與德行前提下,使大學生學到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具備適應新環境并在新環境中不斷學習、創新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IT民辦高校可以通過開展以文明言行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活動,探索以德育為核心的人文素質教育體系,如通過校報和校園網絡平臺宣揚學生優秀事跡,弘揚社會美德;通過班會等學生交流形式,發揮優秀學生的榜樣作用;加強素質教師培訓,發揮素質教師的指導作用;專業教師在專業課程講授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素質,正確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開展IT民辦高校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通過進行IT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事業觀、擇業觀和創業觀。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和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等方式可以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引導大學生人格全面健康發展。總之,應該使“做人”教育貫穿整個大學教育的始終。在課堂上,設置實踐環節以提高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學生溝通、協調和勇于擔當的能力,使學生具有責任感;在課堂外,通過各種大賽、社團活動、校企合作和產學研項目等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在實踐中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
3.2培養學生做事能力
“只會讀書,不會做事”是我國傳統教育模式下的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有悖于我國高等教學人才培養的目標。長期以來,我國大學教學一直重理論、輕實踐,導致學生動手能力較差,創新能力不強,不能有效滿足社會對中高級人才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的發展。
IT民辦高校應以“知行統一,學思結合”的教學理念開展大學知識和技能教育。在課程內容設計上要注重設置實踐環節,以實踐引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做事能力。在專業和課程培養目標的設立方面,完善做事能力指標的構建。在專業知識能力指標之外,結合課程特點將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應用實踐的能力、口頭交流能力、查閱文獻能力和通用化能力等指標納入專業或課程的人才培養指標體系中,并在課程中加強上述能力的培養。
4.IT民辦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實踐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是大連地區以培養IT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民辦高校。在人才培養上該校立足學生特點,將素質教育融入到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學院的課程體系構建中,并在授課和實踐活動中加強對學生素質的培養。
4.1以CDIO教學理念改革課程體系
學校引入國際先進CDIO教學理念,課程以實踐項目為導向,強調學生邊做邊學。實踐項目主要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是一級項目、二級項目和三級項目。
一級項目是針對整個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實踐課程。在大一開設一級項目課程,圍繞整個專業課程內容設計實踐項目,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項目實踐了解所學專業的課程體系,系統認識整個專業課程內容和培養目標,有效學習后續課程。如物流工程專業為大一新生開設物流工程導論實踐課程,該課程屬于專業導引項目(一級項目)。在該課程中,學生通過實踐和親身體驗主動了解物流工程整個專業的課程體系和專業培養目標,完成了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二級項目是針對兩個理論學期所有課程而設計的綜合項目,意在使學生將兩個理論學期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項目實踐中,鞏固理論學期的課程知識,并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做人和做事的能力。三級項目是針對具體課程而設置的實踐項目,每門課程都設置一個三級項目,項目內容是關于學完本門課程后能夠完成的具體工作實例,由該實例引出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驅動學生學習課程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最后,在課程設置上,逐漸增加專業選修課的比重,降低必修課的比重,突出學生個性化特點,提高課程選擇的靈活性。為了提升IT類學生的藝術和人文素養,學校在選修課中設立了電影欣賞、音樂鑒賞、插花藝術、商務禮儀、溝通演講等人文類課程,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素質得到均衡發展。
這種將理論知識與實際項目相結合,以導論項目驅動IT人才的培養,以教學項目為單元設計教學任務,以實訓項目整合知識、能力與態度,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了學生做事的能力。圖1為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物流工程專業學生能力培養對應關系鏈路圖。
4.2將素質培養與專業和課程培養目標有機結合
將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培養目標進一步細化和量化,并將素質培養的目標納入到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培養總目標中。如在培養目標中增加了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通用化的能力、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工作責任感、團隊合作等能力指標,并將素質培養指標量化到課程的各個知識單元,進而將大學生素質教育滲透到大學教育的各個環節。又如,在物流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培養方案中,將工程推理與解決問題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交流能力、團隊工作、職業態度與習慣等指標作為課程培養的能力指標,并在課程大綱中詳細說明各能力指標培養和考核的方法。表1為物流工程專業課程中的素質培養指標。
這種以素質教育為主導、注重能力培養、強調職業道德與工作態度的人才培養目標的構建,實現了知識、能力與態度的一體化。知識與能力單元的整合培養了學生的品質,提升了學生做人和做事的能力。
4.3以素質導師取代輔導員和班主任
在學生管理方面,以素質教師取代輔導員和班主任,實行素質導師制,由原來的“以管為主”轉變為“以導為主”。素質導師制以培養學生的成功素質為目標,對學生開展非專業素質教育,包括思想引導、學業輔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等。在培養大學生非專業素質時,導師要注意將其與專業素質有機結合,逐步內化并提升為成功素質。
素質導師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工作、黨團組織工作、班級工作等深入細致地對學生進行思想疏導,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組織優秀學生講述學習經驗,使學生增強學習動力,提高學習信心,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素質導師對班級學生進行自立自強教育、大學生獨立生活知識培訓,制定寢室文明守則,進行文明寢室的評比,幫助學生提高獨立生活能力,增強自立自強的信心。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平時不定期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問卷調查,及時發現需要進行心理疏導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心理幫助。
5.結語
民辦院校大學生素質教育要以“先做人,后做事”為指導思想,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學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學生的做事能力;通過素質導師制和校園文化建設等完善學生素質培養的教育體系,提升學生的總體素質。大學生素質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關系著我國未來的命運和發展。民辦院校在探索大學生素質教育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仍需結合學生特點,吸取國內外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成功經驗,不斷探索素質教育的新方法。
參考文獻:
[1]淺論素質教育在大學生教育中的重要性[EB/OL].[2012-11-25].http://wenku.baidu.comJview/e7d2d26b561252d380eb6e39.html.
[2]中國大學教育現狀[EB/OL].[2012-11-25].http://w.hudong.com/195ca038236f475e9b847092be78e17a.html.
[3]林紅,民辦高校與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研究[J].教育科學,2005.21(3):62-64.
[4]王嫣,周賢,孫瀟,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的模式與效果探析[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教學研究,2009,29(12):25.
[5]素質導師制[EB/OL].[2012-11-25].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11/info1204789960636811.htm.
(編輯:彭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