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燕


摘要:針對國內企業信息技術快速普及與人才嚴重短缺的客觀現實,分析信息化行業發展現狀和企業的人才需求,闡述管理軟件應用工程專業建設內容,提出專業課程體系模型和教育過程管理模式,并介紹實踐的成果。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信息化;管理軟件;專業創新
0.引言
2011年2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指示:鼓勵支持各類高校“各安其位、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辦出水平、辦出特色”。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達到4%,約1.3萬億元。國家為促進高校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出臺各項政策支持學校建設特色專業學科。
用友管理軟件學院首創國內管理軟件應用工程專業,以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第一款完全基于SOA架構的商業應用套件U9作為教學平臺,整合了用友20多年服務于中國近120萬家企業客戶的信息化應用經驗與資源,致力于為中國管理信息化領域系統地培養專業化、高品質、應用創新型人才——中產階級的復利型人才。
1.管理軟件應用工程專業創建背景
1.1行業發展
從黨的十五大的“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到十六大的“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再到十七大的“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振興裝備制造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信息化一直處于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上。
管理革命要用管理軟件來實現,管理軟件的價值則需要人才來實現,因此培養信息化領域的專業人才成為新一代革命順利進行的關鍵要素。
1.2人才需求
一方面中國管理信息化的高速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信息化發展又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軟件行業從業人員要涉及軟件技術、企業管理、業務流程等內容,難以自學成才。業內人士認為,信息化人才短缺逐漸成為信息化行業的發展瓶頸,盡快培養適合信息產業所需的高素質管理軟件應用人才,這已經成為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2.管理軟件應用工程專業內容
2.1專業定義
管理軟件是將管理理論、管理思想、管理經驗、政策法規、企業文化等需要在組織管理中運用的各種因子通過計算機技術固化的工具。
管理軟件應用工程是用工程化和系統的方法,研究管理軟件在組織內有效應用的原理和實踐。
2.2專業培養目標
(1)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合理解釋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
(2)熟練掌握1個主流管理軟件;
(3)能發現企業管理現存關鍵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用管理軟件解決的方案,具備實施該方案的能力。
2.3專業教學體系
2.3.1課程體系
管理軟件應用工程專業橫跨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工商管理等3大碩士一級學科和電子信息科學、電氣信息、管理科學與工程和工商管理等4大本科一級學科。專業遵循“動腦又動手”的原則,屬于跨學科、多業態、重實踐和厚理論的專業。
專業的課程體系建立在明茨伯格“管理三角形”模型基礎之上,如圖1所示。
模型顯示,課程體系從科學、藝術和手藝3個維度綜合培養學員,讓從專業畢業的學生在職場上更具優勢和發展后勁:
(1)從“科學”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理論基礎和專業理論培養。
(2)從“藝術”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明茨伯格特別重視“藝術”維度,本專業的課程體系中這類課程(如走近顧問人生、陽光心態、溝通技巧、職業化塑造等)所占課時比例接近20%,遠高于一般培訓教育機構,目的是幫助學員在入職后仍可以持續、快速地發展。
(3)從“手藝”的角度培養學生專業試驗和綜合實踐能力。
(4)從職業資格和用人單位角度來驗證階段培養目標是否已經達成。
2.3.2專業院考
學院在每期學員畢業前進行統一院考,對畢業生是否達到培養目標、成為合格人才進行客觀評價,同時把學員的能力顯性化。院考根據培養目標分為以下3類。
(1)1類院考。考查學生對管理軟件應用方案設計與實現,驗證學生是否達到培養目標的第2、3條。
(2)2類院考。考查學生在管理軟件應用環境下的雙向翻譯能力,驗證學生是否達到培養目標第1條。
(3)3類院考。考查計算機綜合應用技能,驗證學生是否達到培養目標的第2、3條。
2.4專業教育過程管理體系
1)建立創新、嚴謹和規范的教育過程管理模式。
經過2年的實踐,從招生、教學、學員在校管理到學員的畢業分配、試用期跟蹤、3年職場支持等環節,用友管理軟件學院已形成一套規范、嚴謹的教育過程管理模式,如圖2所示,保證即使在生源入口不統一的情況下學生仍能按照統一的質量和渠道畢業、就業。如學生入學前所學專業不同,有計算機、信管、財會等專業的畢業生;畢業院校不同,有985、211院校以及眾多二本、三本院校的學生;年齡不同,最大的為43歲轉行人員,最小的為20來歲應屆畢業生。他們通過6個月系統訓練之后均能順利進入管理信息化應用領域,從事管理軟件應用工程師的工作。
2)基于角色模擬和團隊互助的學員管理模式。
用友管理軟件學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打破了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實行角色模擬和團隊互助的培養模式。擔任某一角色的團隊成員要承擔相應知識的分享學習及團隊學習成果考核。這種模擬組建仿真工作環境的團隊組織,為學生在溝通和實踐能力提升上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快速適應職場。
“時刻準備著”的課前分享環節賦予了學生鍛煉演講和呈現能力的機會;分角色小組學習法幫助學生理解企業的運營流程和管理方式,在團隊中取長補短,獲得持續提升。
3.專業建設實踐成果
用友管理軟件學院2009年面向社會招生,以職業教育和學歷教育兩種形式在本科和碩士培養層次上,對管理軟件應用工程專業進行驗證性教育培養實踐。
從管理軟件顧問人才培養的數據來看,管理軟件應用工程專業的專業性和實用性得到企業用人單位驗證。截止到2011年2月底,職業教育畢業生人數520人,就業率達到98.85%,學員的入職起薪較未接受過專業系統教育的人員高出60%。
管理軟件應用工程專業的理論性和系統性也得到了國內著名高校認可。目前與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合作培養軟件工程碩士(管理軟件應用方向),專業的核心課程占總學分的30%-60%。
用友學院通過6個月的系統培養,將招生入口的“4個不一”轉變為畢業出口的“1個統一”,即入學時年齡、經驗、學歷、專業背景不一樣的學生,在畢業時均成為合格的管理信息化專業人才。
2010年8月,用友管理軟件學院廣州分院首期班開學,6個月后,23名學員順利畢業。除5名學員要求自主擇業外,其余學員收到了來自用友廣東分公司等52家用人單位的173個崗位搶聘,人才雙選會場面異常火爆,出現了激烈爭奪人才的現象。用友管理軟件學院廣州分院的成果驗證了復合人才的培養質量與規范的教育過程管理體系為人才培養質量提供的有力保障。
4.管理軟件應用工程專業的價值
4.1開創培養中高級應用人才新模式
2010年下半年,國家教育部集中頒布幾十項政策,均包含教育改革中的專業結構調整、創新和加強校企合作、重點培養中高級應用型人才等內容。用友管理軟件學院管理軟件應用工程專業作為一門交叉型學科專業,其創立正是順應教育部高教改革的大趨勢,在專業創新、特色辦學、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交叉型人才等方面會對高等教育有所啟迪。
同時,用友管理軟件學院與著名高校聯合培養管理軟件應用方向軟件工程碩士,其專業性已經得到了這些高校的認可。與高校合作培養具有高學歷的管理信息化專業人才,開創了聯合培養中高級應用人才的新模式。
4.2滿足信息化行業對專業人才的極度渴求
隨著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管理軟件應用已經進入了快速普及階段,信息化人才需求呈現出了不斷增長的趨勢。
用友管理軟件學院在李臺元老師的指導下,創立管理軟件應用工程專業,目前畢業學員已經遍布全國各地,在企業信息化項目實施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壓力。
4.3學員獲得系統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未來職場發展后勁足
專業的教學體系分別從科學、藝術和手藝3個維度綜合培養學員。通過系統學習,學生可以深刻理解“科學”,即掌握經典原理、分析方法和經過論證的知識;修煉“藝術”,培養職業化素質;獲得一門“手藝”,即熟練掌握一款主流管理軟件及其背后的管理原理。通過6個月的專業訓練,學員將具備系統專業知識和技能、高度的職業化素養以及能夠持續發展的能力。
管理信息化人才是屬于有清晰發展路徑、有明確發展目標的一類人才,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能夠確定這類人才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極大的職業生涯空間。
5.結語
用友管理軟件學院創新學科建設對我國管理信息化行業的發展和信息化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符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整體方向,其中創新管理軟件應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和創新教育過程管理模式對行業人才培養極具價值,能讓個人未來保持持續發展。今后用友管理軟件學院將會在創新學科建設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和教育過程管理模式建設,期待能夠為中國信息化領域培養更多專業人才,能與更多高校或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努力攻克教育改革發展八大難題[EB/OL].[2012-07-06].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2/25/c_121120541.htm.
[2]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EB/OL].[2012-07-0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h/lhxzt20120305a.htm.
(編輯:彭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