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福香
近20年的語文教學經歷讓我深深感覺到,學無定法,教也無定法。講臺上的磨礪和新課程理念的洗禮,使我把語文教學的追求鎖定在“求真務實”四個字上。換句話說就是“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打基礎”。下面在這里我談一談學生識字、寫字能力培養的一些做法。
一、識字教學
1.從“趣”入手
(1)游戲激趣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除了認識字,還要讀準字音,為了學生能讀得準,記得牢,我在教學中多采用游戲的形式。
①找朋友:將生字卡片發給學生,請他們站在講臺一側,再請同等人數的學生上臺,認讀一個生字,持該生字卡片的同學馬上走到他身邊,舉起卡片,領讀全班。
②點將臺:將生字卡片發給一些學生,請他們站在講臺一側,老師問:王字旁的字在哪里?持相應生字卡片的同學站出來,全班領讀。
③小老師:在黑板上貼出所有生字卡片,學生自讀后想想自己學會了哪個字,并教給全班同學。
④帶帽子:將聲母、韻母、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請學生上臺選聲母和韻母合成本課生字的音節,并貼在該生字的上邊,全班領讀。
(2)學用結合,有趣識字
識字的最終目的是要會寫、會用,把生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學習,不僅有利于理解字義,還有利于識記字形,也就是說訓練學生讀中識字,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語言的實踐交流中延伸發展,激發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
2.從“形”入手
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把抽象的字體形象化容易被學生接受,在教學中我常用幾種方法是:
(1)比較不同
如,“亭”和“?!弊x音相同,字形相似,如何區分呢?我采用多媒體圖像出示一座六角亭,打出生字“亭”,在將一小人移至亭旁停住,打出生字“停”,簡單的兩幅圖畫將兩個字的形、義加以區分。還如“進”和“近”“遠”和“運”“晴”和“睛”等這些音同或形近的字,都通過形象的比較使學生對字形的掌握更為牢固。
(2)加減換用
如,“爪+木=采”(手在樹上摘東西)?!捌H+田=苗”(田間長草,植物幼苗)。這種方法既形象又簡便,除此之外,還可以“聯想識字法”“歸類識字法”“猜謎識字法”“順口溜識字法”等,大大提高了識字興趣。
二、寫字教學
一年級上學期,開始認識和書寫漢字,以簡單的獨體字為主,逐步學習基本筆畫。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示范,一筆一筆地教,手把手力求讓學生把每個筆畫寫得正確,寫得規范,寫得到位,每個筆畫的高低、長短、斜正、收放等需要一點一滴地落實。如教學中,讓學生觀察這個字,由幾筆組成?分別是哪幾筆?你認為是哪個筆畫最重要(是主筆)?有沒有筆畫寫在橫豎中線上?學生觀察后教師示范,學生模仿。
一年級下學期以前的字許多成了偏旁部首,作為偏旁使用時,字形發生了變化,有的形體變了,有的筆畫發生了變化,漢字部件常用的有幾個,書寫時應組織學生觀察,如“亻”豎在撇的二分之一外,“氵”第二筆要讓出,寫出弧形,“辶”的頭要低,捺要一波三折,這個階段要一部分一部分地教,才能達到目的要求。
到了中年級,寫字應該是一組一組地教,這個階段,學生容易轉到部件的組合搭配上。一個字有幾個部分組成,各部分的大小、高矮、胖瘦、斜正等形體特點以及“向背、穿插、避讓、呼應”等成為教學重點,應該組織學生觀察、分析。按結構分成幾大類,再選每類有代表性的字,進行書寫、指導,達到訓練一個帶動一組。
高年級寫字教學應有選擇地教,學過的生字越來越多,書寫和使用的時候越容易混淆,教學中,采取先入為主的策略,讓學生觀察發現,然后書寫??傊瑢懽纸虒W依照筆畫、部件、結構、易錯的思路,做得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總而言之,我認為,語文教學應少一些浮華多一些真實,小學語文教學需要的是返璞歸真,正所謂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打基礎,歸還語文教學的本真,擦亮語文的教學本色,讓“務實、求真”走進我們的語文課堂。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勝利第一小學)
編輯 卞良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