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提出全面開放鐵路建設市場
國務院日前發布六項意見提出,全面開放鐵路建設市場,對新建鐵路實行分類投資建設;研究設立鐵路發展基金,吸引社會法人投入。
國務院《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提出,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多方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全面開放鐵路建設市場,對新建鐵路實行分類投資建設。向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放開城際鐵路、市域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和支線鐵路的所有權、經營權。同時,研究設立鐵路發展基金,以中央財政性資金為引導,吸引社會法人投入。鐵路發展基金主要投資國家規定的項目,社會法人不直接參與鐵路建設、經營,但保證其獲取穩定合理回報。“十二五”后三年,繼續發行政府支持的鐵路建設債券,并創新鐵路債券發行品種和方式。《意見》明確,不斷完善鐵路運價機制,穩步理順鐵路價格關系。《意見》還提出,加大力度盤活鐵路用地資源,鼓勵土地綜合開發利用。
北京市政基礎設施六大領域向社會資本開放
日前,市發展改革委公布了關于《引進社會資本推動市政基礎設施領域建設試點項目實施方案》的政策顯示,全市包括軌道交通、城市道路、綜合交通樞紐、污水處理、固廢處置等6個市政基礎設施領域,全面向社會資本開放。6個領域推試點項目126個總投資3380億元,擬引進社會資本1300億元。
此次市政基礎設施領域向社會資本開放,首期啟動6個領域項目總投資約1620億元,擬引進社會投資約680億元。 結合“十二五”規劃,后期擬再選取99個項目進行細化論證和重點推進,總投資約1760億元,預計引進社會投資約620億元。
市發展改革委方面介紹,今后,重大公共項目建設信息會提前向社會公布,各類技術經濟指標和經營標準,也會及時向社會公布,讓感興趣、符合條件的企業都能參與競爭。
按照《實施方案》,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項目,原則以劃撥方式供地。土地使用權期限與特許經營期限一致,特許經營期滿后,應連同地上物一并無償交給政府。涉及一體化建設的項目,分情況采取協議出讓、租賃、招拍掛出讓等方式供地。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其他領域,如養老、醫療、文化創意產業、體育、旅游等吸引民間投資的政策研究也在同步展開,各領域可以相互借鑒,相互促進。
養老服務業
國務院:
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
8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改革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任務措施。會議指出,要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線”的基礎上,銳意改革創新,發揮市場活力,推動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角”,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覆蓋城鄉的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把服務億萬老年人的“夕陽紅”事業打造成蓬勃發展的朝陽產業,使之成為調結構、惠民生、促升級的重要力量。一要加強養老服務能力建設。二要分層分類提供養老服務。三要創新養老服務模式。四要切實加強農村養老服務。五要推動醫養融合發展,探索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新模式。
節能環保產業
《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印發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提出到2015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要達到4.5萬億元。這既表明隨著中國政府發力,中國節能環保產業將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期,同時,這也是新一屆政府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推出的又一項重大舉措。
寬帶建設
國務院發布“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
日前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以加強戰略引導和系統部署,推動我國寬帶基礎設施快速健康發展。
《通知》強調,要將寬帶網絡作為國家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引導,統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標準制定、信息安全和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建設,促進網絡建設、應用普及、服務創新和產業支撐的協同,加快構建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全面支撐經濟發展和服務社會民生。
通知提出了兩個階段性發展目標,即:到2015年,基本實現城市光纖到樓入戶、農村寬帶進鄉入村,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50%等內容。到2020年,寬帶網絡全面覆蓋城鄉,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70%等目標,形成較為健全的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小微企業發展
國務院對金融支持小微企業提具體要求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對外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對小微金融服務做出全面部署。《意見》從八個方面對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做出具體要求。并逐條明確要求各相關部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意見首先提出,確保實現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和增量“兩個不低于”的目標,即在風險總體可控的前提下,確保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意見明確,要在盤活存量中擴大小微企業融資增量,在新增信貸中增加小微企業貸款份額。同時,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單列小微企業信貸計劃。意見還包括加快豐富和創新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方式、著力強化對小微企業的增信服務和信息服務等其他內容。
信息消費
國務院發文
促信息消費擴內需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信息產業優化升級,大力豐富信息消費內容,提高信息網絡安全保障能力,推動面向生產、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費快速健康增長。到2015年,使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1.2萬 億元;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4萬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
《意見》從五個方面提出了促進信息消費的主要任務。一是加快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 二是增強信息產品供給能力。三是培育信息消費需求。四是提升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五是加強信息消費環境建設。
行政收費
10月1日起商標注冊費等收費標準將降低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日前宣布,自2013年10月1日起,降低14個部門20個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收費標準,主要涉及公安、司法、交通、農業、工商等部門。此次降低收費標準每年可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約2億元。
據國家發改委介紹,降低的收費標準具體包括機動車抵押登記費、因私護照費(因丟失補發護照)、長江干線船舶引航費、公證費(證明財產繼承、贈與、接受遺贈)、國內植物檢疫費、農機產品測試檢驗費、商標注冊收費以及翻譯專業資格、專利代理人資格、衛生專業技術資格等部分考試考務費等。
根據通知,公證收費中的財產繼承、贈與、接受遺贈收費標準,由原來按固定比例收取改為分段遞減累計收取,并大幅度降低;機動車抵押登記費由現行的每輛次100元降為每輛次70元;商標注冊費中的紙件商標注冊申請,由每件1000元降為每件800元;國內植物檢疫費標準降低20%;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和翻譯專業資格考試等考試考務費標準降幅達25%—50%。
環境監管
環境監管“十二五”規劃
印發
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日前聯合印發《國家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十二五”規劃》,以總量減排、質量改善、風險防范、基礎完善為著力點,開展能力建設,切實加強環境監管能力。《規劃》將實施基礎、保障、人才等三大工程,總投資400億元。
《規劃》提出,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的目標包括:污染源與總量減排監管能力全面提高、環境質量監測與評估考核能力顯著提升、環境預警與應急能力系統加強、環境綜合監督管理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等4個方面。
《規劃》明確,到2015年,全國縣級環境監察機構裝備達標率達到85%,地市級達到90%,省級達到95%。機動車、污染源監管、科技支撐和統計能力顯著增強。全國縣級環境監測站基本設備配置達標率達到90%,地市級站基本實現標準化,省級站全部達標。中央本級環境監測能力顯著加強。重金屬、危險廢物、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質等污染事件防范水平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