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紅媛 黃蓉
摘要:山西晉南面塑是民間工藝美術的一朵奇葩。它以豐富的意蘊表達、傳統的色彩搭配、健康材料的選用、設計制作了多種多樣的面塑造型,具有獨特的藝術與文化特征,滿足了消費者追求個性與實現自我的心理需求。面塑的藝術特征主要表現為因物象形的造型法則、絢麗多彩的色彩構成和幾何形式的裝飾手法,其文化特征方面則表現出了強烈的民俗性和傳承性。
關鍵詞:面塑;造型法則;色彩構成;裝飾手法;民俗性;傳承性
1面塑概說
面塑,俗稱面花,花饃,花糕,禮饃等,還有的地方叫“花供”,都是用食用面做的面食、禮品或祭祀用品。因地域、生活習俗的不同而在各地有著不同的名稱。我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關于面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經有過詳細的文字記載。在宋代的《夢粱錄》中,也有把花饃用在春節、中秋、端午以及結婚祝壽的喜慶日子中的記載[1]。作為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面塑,以其多變的造型,純天然的色彩,點、線、面的裝飾手法而得名。面塑發展至今,始終貫穿于人們每天的生活勞動之中,與民間的習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并隨著人們生活習俗的改變而改變。
2面塑的藝術特征
2.1造型法則
(1)因物象形。十里風俗不一般,各地的面塑根據各地的風土人情、習俗的不同而形式和風格各異。因物象形是最簡單的造型法則之一。依據字面意思,就是照著物體的樣子來造型,有現實的模型在那里供手工藝人參考和臨摹。因為古代的人們沒有像電腦那么先進的作圖工具和可視畫面,所以造型題材有來自大自然中活靈活現的動物或大街上忙忙碌碌的勞動人民。人們有時根據自己的眼睛里看到的通過想象或神話制作成面塑。有反應大自然萬物生靈的動物面塑,有把平頭老百姓神話了的天神面塑等等。晉南面塑的造型原型大多以日常生活中人們能看的到、摸得著的動物為主。例如:以羊為題材,在塑造羊形面塑時,不忘添加一些宗教彩色。霍州市的“羊兒饃”,是指在姑娘出嫁的第一年當中,在農歷七月十五日當天娘家必須送上數百個“羊羔兒饃”給已嫁的女兒。一則說古時羊即“祥”,取吉祥之意;另外一則說烏鴉反哺,羊羔跪乳,講述孩子要時刻不忘父母養育哺育之恩的道理[3]。所以,面塑有其象征性的意味,表征另一種具有特定文化內涵和風俗習慣,是自然崇拜、宗教思想、心理意識、造型語言的綜合凝聚物。任何一件面塑作品不僅僅作為一種實物存在,還有其本身所蘊含的象征意味。
(2)立體高浮雕式樣。所謂立體式,就是把某物體從二維空間變成三維空間。而高浮雕式就是在層層饃饃上進行細致的雕刻和勾勒。所雕出的形象起伏生動、栩栩如生。蛇盤盤、棗山、太子坐蓮等等就是晉南面塑造型樣式的典型代表之一,它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是民間藝人用面作為材質的雕塑藝術。晉南面塑的這種具有獨特制作手法的表現形式和生動多樣的立體形式是其他民間藝術形式所不具有的,這就是面塑藝術為人們所推崇的原因之一,在民間藝術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2.2色彩構成
因為面塑是以上等精粉為原料,所以主要色彩以白色為主,又根據其造型的不同,施以不用的顏色。例如:孩子滿月時制作的太子坐蓮節節高花饃,以紅色、粉色為主,象征富貴吉祥,少許金色和綠色搭配,色彩對比鮮明、強烈而不失和諧,富有雅拙的美感。在山西南部的新絳縣、襄汾縣蒸制的面塑講究染色,面塑制品華麗別致。新絳縣的花饃,除了造型的種類及花樣的繁多之外,其著色與彩繪的艷麗,更是讓人炫目。著色一般采用大紅大綠且不分濃淡深淺,不拘于原物原色,而是隨意性極強的在各種面花肖形上粗狂潑墨,注重著色者個人的心理感受。色彩搭配巧妙,大膽,體現出一種明亮、熱烈而有淳樸、和諧的效果。彩繪則更多的表現出藝人的繪畫功底,它是在白饃上手繪各類彩圖,如龍鳳、花鳥、人物等等,這有點像是在立體的物件上繪制平面的畫,難度自然大些,不像那些花果肖形,任你怎么涂抹它仍然是那個肖形。
2.3裝飾手法
晉南面塑的裝飾元素大量運用一些幾何紋、繩紋、漩渦紋、三角紋、花葉紋等等。這些紋樣常常出現在面塑的邊緣或關鍵地方,起細化突出主體的作用。幾何紋和漩渦紋有時候就像一個“點”一樣,是這些裝飾紋樣中最小的,有時變換成菱形、圓形等幾何形狀,在面塑藝人眼里,它們可以用紅豆、綠豆、大棗、杏仁等代替,一般用作動物或人物的眼睛、嘴巴等。繩紋代表“線”,有時面塑藝人會用面搟成一條條直線,或彎曲或折幾折等等。這些線條一般當作動物的尾巴或胳膊腿等;或運用于動物的身體當中。例如,在制作龍的時候,一般用彎曲的線來代替其龍鱗,用面條來代替其龍角等等。最后是“面”,它是由點和線集合而成,有面塑藝人將面制作成面片,依據不同的面塑的需要,被制作成面塑的底盤或者花瓣等等。點、線、面是構成面塑的最基本的三個組成部分,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在一起的。
3面塑的文化特征
3.1民俗性
民俗又稱民間的風俗習慣。晉南面塑的成長離不開晉南地區各種民俗文化。根據人們生活方式、禮儀、節令的不同,各個地方的民俗活動也是不相同的。以晉南地區的節令為例,春節時,家家戶戶都做一些棗山饃來祭天、祭祖、祈求來年豐收,這些各式各樣的饃饃承載著人們希望來年風調雨順、生活安逸的美好愿望。春節過后,寒食節又被稱為蒸花饃的盛世,寒食節一般在清明節之前的一兩天左右,蒸制的花饃叫“蛇盤盤”,祭祀之后,家中的晚輩要把蛇頭吃掉,代表避災避難的意思[4]。可見,面塑藝術的民俗文化特征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與人們所處的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也有著密切的關系。
3.2傳承性
晉南面塑因其具有實用性和觀賞性,所以它雖不會像其他民間文化藝術品一樣漸漸的消失,但在工業化的時代下,很多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受到了沖擊,恐怕面塑也將會慢慢變成機械呆板的商品陳列在櫥窗里。這就需要我們從理性的角度認識民間藝術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的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要加強保護和傳承山西面塑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山西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4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即使在鄉村,也極少有人自己在家做面塑了。即使有的人知道怎么制作各式各樣的面塑,但卻不知為何要用這個樣子的和這樣搭配,民俗的意念被漸漸淡漠了,承傳下來的只剩下形式。對山西民間面塑藝術的保護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因此,面塑藝術的興衰需要每個從事面塑制作的民間藝人不懈的努力和奮斗、傳承,從家庭傳承到社會傳承,代代相傳,永不停滯,相信它們會永遠成為山西民間文化藝術的驕傲。
參考文獻:
[1] 從小樺.中國民間絕景[M].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
[2] 佚名.面塑.http:∥baike.baidu.com/view/157420.htm?fromTaglist#4.
[3] 佚名.平陽面.http:∥baike.baidu.com/view/2256739.htm?fromId=225586.
[4] 佚名.面人.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KNXZmi VehIdtBHOrdFUkkGvJaxjk3N2FKb0U5vxqbj2851joy8jSAzTq MksV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