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瀛
抗嚴教“離家出走”
常遠出生于相聲世家,爺爺常寶華和伯伯常貴田都是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先生深知藝術行業艱辛,雖希望事業后繼有人,對于子女晚輩的成長,卻完全順其自然、因材施教。
一天,家里來了客人,小常遠一改往常的乖順溫和,突然披上被單、頂個塑料盆扮起了正在熱播的濟公。他仰起小臉,對著長輩奶聲奶氣地說:“我長大了要說相聲、當演員!”從此,常遠開始了和爺爺的學藝之路。
聰明的常遠接受新東西速度快,還能舉一反三,幾年后已經可以和爺爺一起參加一些演出。5歲時在北京市少年宮第一次登臺,初生牛犢不怕虎,面對臺下黑壓壓的觀眾,他一點兒也不緊張,看著觀眾們笑得前仰后合,常遠的表演發揮得“超常來電”。在1988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6歲的常遠與爺爺常寶華合作了一段《爺孫對話》,那年,很多人都記住了這個非比尋常的“超常寶寶”。
常家的家教非常嚴格,爺爺常寶華教孫子學藝更是無比嚴厲,分毫不含糊。這讓常遠吃盡了苦頭。11歲那年暑假的一天,練功挨訓之后,常遠很難過,心想“狠心的爺爺”對我怎么就沒有滿意的時候?“深受迫害”的他決定離家出走!可是在嚴格家教下長大的孩子,終究不敢做出格的事兒,結果是去鄰院同學家“流浪”了一上午,回來后又乖乖地站直了“給爺爺練功”,這場“精心策劃的離家出走”草草收兵。
被爺爺當眾訓斥的麻花明星
在常遠的成長中,常寶華先生嚴格要求他不許張揚是常家后人,不許依仗爺爺的名氣而不思進取,巧取名利。直到中學快畢業的時候,班上的同學才在他書桌上一只舊信封上收件人“常寶華老師”為線索,分析加調查,印證出自幼表演天分超強的常遠竟然是名人之后?。?/p>
中學畢業后,常遠先后考入中國北方曲藝學校和中國戲曲學院系統學習相聲表演,成為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一名年輕的相聲演員。相聲低迷時,他迅速調整,閉門在家專心復習,考取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后,常遠多棲發展,出演了多部電影、話劇,并成功簽約開心麻花。他勤奮踏實,風趣詼諧,深受粉絲追捧及“麻團”熱愛,成為麻花功勛演員。
2011年冬,開心麻花賀歲爆笑舞臺劇《索馬里海盜》正在排練,常寶華破例走進了排練場探班。常寶華老先生一進門就遞給演員們一堆吃的——50個燒餅夾牛肉和常家自制泡菜。演員們對常爺爺連聲道謝,常遠大呼“沾了大家的光”。常寶華先生對麻花喜劇這一舞臺劇的新形式贊賞不已,卻對孫子常遠的表演不滿意。常爺爺當眾指出常遠表演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并親自示范,批評得毫不留情。演員、粉絲們都看著,眾目睽睽之下,常遠像個犯了錯的小學生那樣,畢恭畢敬地站在那兒傾聽教誨。探班的粉絲們見了都心疼得不行,悄悄為他鳴不平。常爺爺精益求精的態度,令青年演員們感嘆:老藝術家就是嚴謹,我們學習了!
凱旋,感恩爺爺的“嚴打教育”
2012年秋,常遠受邀春晚演出,與著名演員蔡明同臺表演小品《天網恢恢》。爺爺聽了也很高興,叮囑說:“還得下功夫,拿作品說話。”常遠一邊備戰春晚,一邊緊張忙碌地排練開心麻花歲末大戲及演出,經常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時。媽媽心疼地囑咐他注意身體,爺爺卻叮囑他表演的細節,嚴厲的口氣里毫無半點疼惜。
2012龍年除夕夜,春晚小品《天網恢恢》演出結束后,常遠的電話幾乎被打爆。一向淡定的爺爺直接把電話搶過去,麻利地說:“爺爺就說三點:第一點表現不錯,第二點效果很好,第三點繼續努力!”這幾句話是常遠所有的成長記憶中,第一次“最嚴重”的正面肯定。常遠在電話這邊激動得流下眼淚來。
爺爺的嚴厲教育下,在藝術上對自己嚴苛嚴謹、謙虛勤奮,已成為常遠的固定作風。年紀輕輕的他在表演藝術上碩果累累:2010年北京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表演作品《新春兔寶寶》;2011年央視小品大賽《落葉歸根》,獲得三等獎,同時常遠獲得優秀演員獎;2012年常遠立足開心麻花團隊,成功主演《索馬里海盜》《烏龍山伯爵》《旋轉卡門》等多部喜劇……作為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爺爺一直叮囑常遠,學藝先做人,常家爺孫還參加了不少公益性演出活動。
2013年常遠再次接到央視春晚邀約,主演小品《大城小事》。白天在劇場演出舞臺劇,晚上排練春晚小品,抽空休息的幾個小時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家里打電話,詢問爺爺的身體。入冬后,年過八旬的爺爺因為哮喘病的折磨,一直在休養治療中。此外,常遠還要給物流公司打電話,督促對方,給爺爺訂購的保健按摩床要快點送貨……常遠的心一直在牽掛著爺爺的身體。
2013年除夕夜,小品《大城小事》再次讓人們在辭舊迎新的歡樂笑聲里,領略了80后喜劇明星常遠的風采。春晚尚未結束,網上評論就已經呼聲不絕:爆笑、時尚、清新文藝、智慧、犀利、正能量……在演出后臺,常遠換下演出服,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給家里打電話,聽聽爺爺的評價,這在他心里比什么都重要。因為擔心爺爺已經入睡,猶豫中,手機跳出來一條消息,只有兩個字:祝賀。是爺爺的手機號碼!
常遠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下來了!這是爺爺給他的最溫情的疼愛和鼓勵!常遠把幾家媒體的采訪都推到春節后,急著驅車回家,他要在最短的時間回到家,守候在敬愛的爺爺床邊……
(編輯·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