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藝蕓
摘要:“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活動取得了良好的預期效果,在現有政府運作模式的帶動下,部分社會企業也加入到這一重要的活動中。但自力更生應該是根本解決措施。而政府應該逐漸進行支持、提倡自力更生的“造血”嘗試。西南科技大學進行了學校內部的有益嘗試。
關鍵詞:造血;高雅藝術進校園;發展
自2005年以來,教育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實施“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成立了全國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組委會,以“走近大師,感受經典,陶冶情操,提高修養”為主題,采取組織國家級藝術院團和優秀地方藝術院團赴高校演出,組建全國普通高校藝術教育專家講學團赴中西部高校講學,以及開展全國普通高校和中學普及高雅藝術活動等形式,取得了良好的預期效果,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可和肯定。
1現有運作模式
從“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政府決策層面來看,教育部、文化部、財政部三部門聯合推動并提供財政支持,實行演出團體有序規劃、擇優選拔機制,在藝術種類上,試圖中外藝術共存、包含交響樂、京劇、昆曲等多種藝術種類。在經費上,要求專款專用,納入中央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考核范圍,保證活動的開展質量。現有的活動主要有:(1)組織國家級藝術院團和優秀地方藝術院團赴高校演出;這是最引人注目、投入最多的標志性活動方式,受眾群體相對集中;(2)組建全國普通高校藝術教育專家講學團赴中西部高校講學,針對的主要是相對比較落后的中西部進行講學,對缺乏高水平藝術類專家的地域來說無疑也有一種推動作用;(3)開展全國普通高校和中學普及高雅藝術活動。這一部分是最為日常和重要的部分,但是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也是最為人們所忽視的。
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以音樂、舞蹈、戲劇等表演藝術為主進行普及。國家級的一些藝術團體積極參與,各個省都確定了具有一定水平的演出團體進行演出。接受活動的各級學校總體而言是對活動是支持的,但是許多都看作是要求完成的上級工作,總是將其作為上級部門布置相關工作的,并不是美育教學的自發需求。因此,演出場次的觀眾一般都是由學校管理部門進行組織,一般采取發票制度。當然也有一些學校采取較為人性化的考慮,實行學生自發領票方式來進行,但是這樣許多時候就形成了上座率不高的尷尬局面。
2社會參與:KUKE數字圖書館的系列活動
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共同關注,才會有長久而持續的效果。這方面庫克數字音樂圖書館做了很好的嘗試。作為國內音頻資料最為豐富的在線數字音樂圖書館,在成立后的短短幾年成為了國內眾多高校的重要數字資源。它全面豐富的音頻、視頻等信息,多樣化的信息媒體,如電子期刊、在線視頻等各種靈活的形式,成為許多學生非常喜愛的高雅音樂窗口。2012年9月19日,由庫克數字圖書館承辦的第三屆“高雅藝術進校園”全國高校高雅藝術系列知識講座活動正式啟動,由交通銀行全力出資贊助,提供全國100所大學1000場免費現場演出——這種企業強強聯合進行的高雅藝術活動應該成為一種政府以外的有益補充。
3受眾層面
作為受眾的學生群體在這一活動中始終處于被動接受過程,據上海的調查(2010),在上海所開展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中,只有11.7%的高校征求學生對演出內容的意見,學生在劇目選擇上基本沒有發言權①。主辦方和學校的意愿構成了該活動的一個最重要的出發點。此外,活動的形式也有不同的效果,交響樂團演出這一西方藝術變成了其中最受歡迎的活動形式之一。據調查,通過職業交響樂團和音樂院校的學生樂團進行財政支持進行各學校巡回演出,曲目以通俗易懂的、耳熟能詳的中外經典曲目為主。而對于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則是效果很不理想,看不懂、中途退場等現象。如2010年蘇州評彈團的《雷雨》專場演出,只有少數同學認為現場“三弦一彈琵琶一抱”的演奏方式讓人感覺“很清新、很享受”。更多的同學則表示“看不懂”。2010年,業界有較高聲譽的浙江昆劇團在校園內演出了《三岔口》、《游園》等5幕經典昆劇片段,中途退場率較高②。活動中對我國傳統藝術的淡漠和排斥是上世紀西方音樂大規模傳入和近年來流行音樂侵蝕的多方面的結果,以西方音樂體系為重的音樂教育體制難逃其咎,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4發展探索及愿景:從輸血走向造血
(1)單向“輸血”夠嗎?在高雅藝術被嚴重邊緣化的時代,“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起到了改變觀念和提高欣賞水平的作用。但是,一方面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推動,各級學校的參與積極性更多的是一種完成任務,而不是靠自發的對藝術的熱愛來參加。另一方面,企業等社會團體參與度很低,更顯得政府“曲高和寡”,直接后果就是不可能獲得長久的效果。期待有更多的有遠見、有社會公德意識的企業等能夠積極參與進來。2012年中國移動江蘇南京分公司以每場兩萬元的價格購買了45場7大類的高校巡回演出,經過協商列入江蘇省的全年演出計劃,以補貼的形式進行企業和政府的合作——無疑是另一種全新的“輸血”思路。但是,藝術的熏陶或者一個人完善人格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工程。僅僅依靠一年幾次的高雅藝術活動來提高整體素養無疑是杯水車薪,政府的引導政策應該逐漸進行支持、提倡自力更生的“造血”嘗試。而不僅僅只是簡單的“輸血”。以下本文將以筆者所處單位西南科技大學的具體實踐來探索這一問題。
(2)西南科技大學的探索。對于西南科技大學這樣一個以理工科專業為主體的大學來說,高雅音樂文化在校園的推廣意義深遠。學校現在已經有了各種實踐,如電子科大學生交響樂團多次來校演出、本校交響樂團的組建及演出、校團委和文藝學院組織的各種相關活動、全校性質的相關選修課程的開設等等。在具體實踐探索中,如何將“外引”與“內培”結合,建立有效而多層次、全方位的運行機制一直是學校試圖以高雅藝術引領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思路。
在內培“造血”方面,學校給予了經費、組織等多方面的支持。依托音樂系專業師生作為核心成員,校團委和學生聯合組織實施,面向全校教職工先后成立了管弦樂團、民族樂團、舞蹈團,在依托校團委藝術團和其他社團的基礎上,成立了器樂表演分團、表演團、京劇興趣小組、民族器樂社團、書法社團等各種社團。就這些團體而言,其中組建難度最大的當屬交響樂團。西南科技大學的特點在于基于學校實際,充分調動了全校各個學院師生的參與積極性來組建相關團體,并定期進行演出,參加校內外的各種活動。試圖以此為載體和中心,對全校的學生進行輻射。通過幾年來不懈努力,整個學校的校園文化氣氛有了明顯的改觀,各種文藝活動的水平提高很快、檔次提升較為明顯,學生的審美鑒賞水平有了令人欣喜的提高。各種高雅藝術的團體活動得到了學生們的廣泛的認同。
作為全國來看,許多學校都有著類似的探索和嘗試,但是,這一自力更生的重要的行動并沒有得到國家政策的引導,在高校教育經費逐年增加的良好形式之下,需要政府部門和學校轉變觀念,不僅要輸血、更重要的是培養自我“造血”能力,只有雙管齊下,政府與社會共同參與,才能真正的達到“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提高年輕一代整體文化素養的宏偉目標。
注釋:①張文潮.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校內運行機制難點及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2010(9):82.
②邱憶雯.高雅藝術進校園現狀調查.
參考文獻:
[1] 王曉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廣東省為例[D].福建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