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摘 要】報刊語言是報刊信息傳播不可或缺的載體,都市報新聞標題的口語化現象是社會發展以及語言本身發展的趨勢,本文結合我國報刊行業的發展現狀,深入地分析了都市報新聞標題的口語化現象。
【關鍵詞】都市報 新聞標題 口語化
在大眾傳媒中,報紙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種媒介渠道。社會上的各種信息以及國家和各級政府部門所頒布的法規政策等,均需要借助于報紙的力量且以報紙為媒介來進行傳遞和宣傳,并且審美娛樂與普及科技文化也離不開報紙的參與。作為新聞傳媒語言,其不但密切關系到文化審美功能、國民素質功能以及宣傳報道功能的具體實現,同時直接體現了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語言文化層次。隨著報刊語言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的滲透,研究都市報紙新聞標題的口語化現象,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新聞標題口語化現象
作為使用最廣的交際工具的語言形式,口語在各個人類活動的領域得以應用。書面語與口語的區分往往所涉及到的互相關聯的概念有兩個,也就是言語與媒體交際的表現風格、言語交際的媒介。本文主要對口語化的報刊語言表現風格進行探討。對于“口語化”的概念,Raible認為無論是通過書面語媒介還是口語媒介所展現出的“口語化”風格,其主要特征均為語言上與內容上的“簡介”,而日常朋友之間的“閑聊”或者隨意交談則是“口語化”的典型風格。口語化不但是使用現代詞匯,更為重要的是涉及到一系列因素諸如語勢、語氣、語流和語序在內的口語化的語句結構規律。將口語成分應用在報刊中能夠將毫無約束感的話語氛圍創造出來,能夠給人帶來親切感,言簡意賅也是口語的優勢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將最大的信息量予以傳達。另外,口語成分還具備鮮明的評價色彩與強烈的表現力,而這些均與大眾媒體報道的要求相符合。
二、都市報新聞標題口語化的具體功用
1、語體本身的需要
簡單來說,所謂語體指的是在社會言語交際過程當中,以語境類型為基礎所逐漸形成的有特定語言特征與特定表達方式的語言功能變體。一種語體與其他語體相互區別且獨立存在的原因就是其具備著公認的、典型的表達手段和語言特點,而這些語言手段通常是與其他語體相互排斥、不協調的。舉例而言,公文實務語體就反對使用藝術表達方式和藝術辭藻,然而,各類語體之間又是相互滲透的。在一定條件下,語體的個別要求能夠轉變為其他語體,比如藝術語體中的某些描繪形象的手段也能夠應用在政論語體中,以加強話語的感染力及鼓動性。在相同的語篇中,往往還可以有不同的語體要素包含其中。報刊新聞標題原本是一種書面語體,但是目前也有了口語化的傾向,展現出了書面語體與口語語體的交叉融合。這樣也是語體的滲透性和排斥性共同發生作用所產生的結果,對語體理論的發展共同加以推進。報刊新聞標題口語化也提供了全新的案例給語體學的研究,使得語體學的理論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完善。
2、新聞語篇發展的需要
新聞語篇必然的發展要求就是報刊新聞標題的口語化。我們都知道,新聞報道的功能及作用就是傳遞最新的信息給廣大讀者,并且將讀者的參與意識誘發出來。而新聞標題則是概括新聞的事實,可謂是新聞內容的精華所在,被稱之為新聞的眼睛。好的新聞標題通??梢晕x者往下閱讀且引起讀者的注意??谡Z的交際策略與標題的口語化特征,就是傳媒人有意識的為了將上述目的實現所采用的手段。適當口語化的新聞標題,不但有助于讀者對新聞事實中涵蓋的意義加以迅速的感知,而且還有助于讀者對新聞事實直接的予以了解,進而提升新聞的價值。新聞標題的口語化表達更加貼近實際,更加貼近生活,更加貼近社會,它既強化了新聞價值的可接受性、喚起讀者的注意,又是新聞報道的要求。
三、都市報新聞標題口語化的發展
從某種層面上來看,語言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語言是逐漸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語言體系當中的基本范疇與基本特點即便是有著相對較強的穩定性,但也并非就是說語言體系不會有任何變化發生,語言本身也不斷有著一定的轉變發生,但該變化是漸進緩慢的。現階段,口語所帶來的影響已經逐漸的在各個標準語體系的層次予以滲透,這種語言的變化開始引起語言學家的高度重視,不僅對口語的研究日益深入,并且對口語的興趣也日趨濃厚。目前,在研究口語上也具有突出的價值,對以往語法僅僅對經典作家語言進行研究的不良傾向進行了糾正。語言的源泉就是口語,口語富有表現力、活潑生動、意賅言簡。正是因為口語所具備的這些特征,不斷的在書面語中滲透,該趨勢表現得更為明顯于報刊語言中。
感染功能與報道功能是報刊語體的基本功能,為了將這兩個獨特功能彰顯出來,報刊語言便形成了嚴謹簡潔、生動樸實和準確真實的特點。其中,簡潔便是采取最為簡短的形式來將深刻的內涵表現出來,而簡潔的語言在口語中屢見不鮮的;樸實就是深入淺出的且擇取最一般、最常見的語言手段來說明問題,在口語中這種手段是極為常見的;生動就是用表現力最強的語言手段來增加感染力,而這在口語中也有著非常豐富的資源。所以,在客觀上報刊語言的特點要求汲取養分于多彩而又豐富的口語資源中,增強報道的效果和感染力。而口語不斷的滲透在報刊語言中,不僅使得修飾報刊語體的效果得以增強,而且還使得報刊語言與生活更為貼近,成為特色十足的語言群體。
報刊新聞標題的口語化現象在地方性報刊中尤為常見,而且還在國家級大報中出現,比如《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參考消息》和《光明日報》等。具體而言,都市報新聞標題口語化現象的表現主要包括:其一,使用方言。比如“教育得了‘啥病”(《中國青年報》),“理綜接近高考題,英語‘打腦殼”(《成都晚報》);其二,直接引用原話。比如“誰來給我的書包減肥”;其三,使用第二人稱和第一人稱代詞。這些均充分的表明報刊語言已經有了口語化的傾向出現,因而不管是地方性的都市報刊,亦或是國家級的報刊,也必然會向著口語化方向不斷發展,這不僅是語言自身發展的一大趨勢,同時還是社會發展的一種普遍現象。就社會語言學的層面而言,不同語體的出現是為了滿足社會文化的需求,并且還是在行使語言交際功能中的重要產物,而不用語體的混用和交叉也是為了滿足社會文化的現實需求。
參考文獻
①申辰煜,《淺析都市類報紙新聞標題》[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0(11)
②耿鳳娟,《烏魯木齊地區都市類報紙同源稿件新聞標題的比較》[J].《昌吉學院學報》,2010(1)
③賈明,《新聞標題轉型思考》[J].《新聞前哨》,2011(12)
④傅宏,《成都地區都市類報紙標題中的一些語言現象》[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