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智
【摘 要】作為我國廣電媒體最基層的縣級電視臺雖然受到條件限制,在節目內容、制作水準和辦臺質量上,都無法和省市臺相比,但在全國新聞戰線開展的“走轉改”活動中,縣級電視臺也應該找準自己的定位,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辦好電視新聞節目,服務縣域經濟發展。
【關鍵詞】縣級電視臺 走基層 走轉改
近年來,中央、省級電視臺都在深入基層,貼近群眾,轉變工作作風,開展“走轉改”專題報道,有力提高了新聞宣傳水平,提升了新聞隊伍能力素養。作為本身就在基層的縣級電視臺更應該踐行“走轉改”,發揮縣級媒體的特點和優勢,凸顯地方特色,不斷增強新聞的可視性。
一、走基層,為什么要走
日常工作中,我們聽到一些縣級電視臺的記者對要求深入基層采訪報道時抱怨,“不就是一個小縣嗎?情況都熟悉,有什么好采訪的”。他們認為縣級媒體沒有必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只需要點文件、資料,打幾個電話了解一下情況,就能寫出新聞稿件,完成采訪任務。然而,這樣寫出來的稿件如同工作總結、匯報材料,沒有新聞報道價值、內容空洞無物、遠離實際生活。這樣制作出來的電視新聞也沒有可視性,讓人覺得枯燥無味、缺乏親近感和可信度。時間長了,有的縣級電視臺記者腿腳變懶了、頭腦變空了,思想和感情上脫離了基層群眾、失去了生活的營養,成為了會場記者、電話記者、材料記者。
“坐在同一條板凳上,才縮短了心與心的距離;住在農家的炕頭上,收獲的才不只是建議;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縣級電視臺距離上貼近基層,最能感受到群眾的喜怒哀樂,最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想,最能反映群眾的各種利益,最能創作出有感染力的新聞作品。縣級電視臺應該利用好對基層情況的了解,對群眾生活熟悉的有利條件,把更多的鏡頭對準基層群眾,把更多的話筒遞給普通百姓,用鏡頭去觀察百姓的生活,用畫面展現百姓的喜怒哀樂;在縣委、縣政府和全縣人民群眾之間架起一座堅實的“連心橋”。
二、走基層,走哪里
在工作中,有的縣級電視臺記者不知道走基層要走哪里。其實群眾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百姓的聲音是生動活潑的,基層群眾中有著源源不斷的好的新聞素材。比如,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加大農業、農村的政策支持力度,農村面貌不斷變化,農民生活日益改善。農村道路村村通、農村危房改造、飲水安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家電下鄉、農家書屋等等,這些民生工程讓農民真正體會了黨和政府的溫暖。所以說,“三農”方面也蘊含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聞素材。在新聞報道中,縣級電視臺一方面可以大力宣傳這些好的政策給當地的農村、農民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深入了解農民群眾的實際需求,聽取他們對有關方針、政策的建議和意見,通過電視新聞來反映最基層的呼聲。再比如,當前,社區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綜合機構。每天社區里都會發生許多大事小情,雖然有的是生活中的瑣碎片段,但是社區中也有新聞,這些新聞事件就發生在社區里,和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受到市民的廣泛關注。其實,社區新聞具有著很強的生命力,有著廣泛的受眾人群。縣級電視臺可以結合當地的地方特色,圍繞社區居民的工作和生活,開辟一些服務性的民生新聞欄目,關注老百姓吃穿住用行,化解居民生活中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拉近縣級電視臺和市民的距離,讓縣級電視臺成為當地群眾值得信賴的朋友和社區居民身邊的好幫手。
有人說,基層就是指田間地頭、學校醫院、街道社區、工礦企業;有人說,基層就是偏遠的、艱苦的、落后的、貧窮的地方。其實,基層不完全是一個地理性的概念,基層并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比如城市里的環衛工人、馬路上的交通警察、建筑工地的農民工等等都是普通的群眾,但是我們只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同樣可以挖掘出新聞亮點。所以,在走基層活動中,縣級電視臺記者要進一步增強新聞敏感性,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和挖掘新聞,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能夠從一般中發現特殊,從平凡中發現偉大,從普通中發現亮點。
三、走基層,怎么走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這三者是相互聯系、密切相關的。走基層是基礎、是途徑,只有走基層才能轉作風。轉作風是關鍵,因為作風決定文風。改文風是目的,文風能體現作風。身在基層,不代表心在基層;走到基層,不一定就深入基層。有的人來到基層,不深入調查研究,對群眾居高臨下,采訪時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應付差事了事。這樣的走基層便失去意義,結果作風沒有扭轉,文風沒有改變,語言文字質量差,作品自然也沒有新意。
只有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的心里,面對面、心貼心地交流和溝通,才能真正體會到普通百姓的真情實感,才能挖掘到鮮活生動的新聞素材,才能創作出優秀感人的電視作品。在“走轉改”活動中,和中央、省電視臺記者一樣,縣級電視臺采編記者也必須親身經歷、親身體驗,沉下身去,改掉那種大話、空話、套話、廢話;改變寫稿子穿靴戴帽、冗長繁雜的習慣,要用新鮮的內容、樸實的語言、生動活潑的表現形式來寫新聞。縣級電視臺自身也要加強民生新聞報道,改進會議報道和領導活動報道,大力推行短新聞,加大社會新聞和服務類信息的報道,不斷提升縣級電視臺的公信力。
總之,“最美麗的風景在基層,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層”。縣級電視臺身在基層,更應該深入基層、接近群眾、親近群眾;在開展“走轉改”的活動中,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路子,創作出更多百姓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真正成為服務于全縣人民群眾的主流媒體。
實習編輯:彭雨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