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先望
1983年至2013年三十年,德陽發展道路不平坦。其間,既經受了世界金融危機那樣的經濟挑戰,也經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那樣的自然災害。依托良好的自然條件和產業基礎,借助改革開放的春風,三十年來德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經濟總量和人均生產總值都躍居全省各市州第三位。站在新的起點,德陽理應為四川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做出更大貢獻。為肩負這一歷史責任,德陽應按照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的精神,爭做實施“三大戰略”的先驅。
做實施多點多極發展戰略的先驅
依靠德陽的優勢企業,四川生產的汽輪機占據了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場,水輪機也占據了全國近四分之一的市場。強大的產業基礎和便利的交通設施,使德陽完全有條件率先成為四川新增長極的核心城市之一。要以大型發輸電裝備和大型基礎裝備制造為重點,不斷提升裝備制造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能力,建成世界知名的重大裝備制造基地。要以飲料食品為重點,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進一步帶動農業發展和農民致富。要以高端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為重點,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制高點。要把當地協作與全球采購有機結合起來,促進產業集群內部的有效競爭,不斷優化產業組織結構和提升價值鏈。在繼續改善現有大件運輸通道的同時,要利用嘉陵江全江渠化的有利條件,開辟新的大件運輸通道,為建設重大裝備制造基地提供更為可靠的交通保障。
做實施“兩化”互動,城鄉統籌發展戰略的先驅
德陽的非農就業比重已接近60%,城鎮化率接近45%,高于全省平均的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縣域經濟發展普遍較好也是德陽的突出特點之一,德陽所屬各縣的經濟實力,大都處于全省前列。2012年德陽的城鄉居民收入比僅為2.5:1,大幅優于全省2.9:1 的平均水平。為繼續走在四川經濟發展的前列,德陽有必要也有條件成為實施“兩化”互動,城鄉統籌發展戰略的先驅。要努力增加工業和服務業的就業機會,使非農就業比重盡快超過65%,完成從工業化中前期到工業中后期的過渡。要以統一城鄉住房市場為突破口,使農民帶財產進城的夢想演變為現實,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要通過保持合理的城市規模和城市間距,加強耕地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現代田園城市。要促進與成都和綿陽同城發展,全面融入成都平原大城市群。要以發展家庭農場為切入點,促進城鄉人口和生產要素的雙向自由流動,大力培養職業農民,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要以集約建設新農村為主要抓手,鼓勵農村居民適度集中居住,擴大耕地和建設用地來源。
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先驅
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知識的快速傳播和編碼化,使創新能力取代其它生產要素成為決定經濟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德陽擁有世界第一的8萬噸模鍛壓機,在新型金屬材料和復合材料的研發生產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裝備優勢。德陽不僅自身聚集了大量工程技術人員,而且有條件吸引相鄰城市的高端人才。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德陽能夠成為全省的先驅。要以機電一體化為方向,著力改善重大裝備的操作系統,積極發展3D打印,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浪潮。要以客運專線為依托,通過創造通勤出行條件,吸引成都和綿陽的高端人才到德陽工作。要以東汽等先進企業為典型示范,進一步推廣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研發隊伍建設,努力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通過爭做實施“三大戰略”的先驅,相信德陽經濟將再上層樓,迎來一個更加輝煌的新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