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德榮 農德昌
摘 要: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即專門用途英語,又稱特殊用途英語,指的是與某種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的英語。教育部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著重強調在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后,高職院校要結合專業開設專業英語課程,以促進和保證學生學習英語的連續性和語言學習的實用性。ESP作為高職院校的一門重要課程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推廣。但是,相關部門重視不足、師資配備不當、教學體系不健全等原因制約我國高職院校ESP教學的健康有序的開展,本文對高職ESP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和建議,以期提高高職院校ESP的教學效果與高職院校學生專業英語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 ESP課程教學 問題 對策 建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023-02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復合型人才越來越受到各行各業的青睞。作為世界各國交往中最普及的交流工具—— 英語,其工具性和應用性特征日益明顯。對于專業性較強的高職院校學生來說,學習專業英語不僅僅是為了掌握另一門語言,更重要的是為了獲得一把開啟更深、更廣闊的專業之門的金鑰匙。ESP(Englishfor Special Purpose)即專門用途英語,又稱特殊用途英語)指的是與某種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的英語,如電子商務英語、新聞英語、法律英語、學術英語等,它是英語教學領域的一個分支,ESP在英語國家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開展起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英、美等國在ESP教學上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而在英語水平較高的許多歐洲和亞洲國家與地區,ESP也已經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主流,如羅馬尼亞、新加坡等國,雖然對于改革開放的和入世的中國來說需要ESP專業人才是不容質疑的,ESP教學在高職學校的英語教學中也得到了普及推廣,但就我國高職院校目前現在ESP教學的開展卻不容樂觀,一些高職院校中有些專業開設了ESP課程,有些專業就沒有開設,有些專業原來開設的有,而后來卻由于種種原因又取消了,課時少、大班上課,而且幾乎所有的ESP課程都是由專業課教師兼任,教學僅僅是對課程籠統的介紹和經驗之談,教學方法單一,很多學生把ESP課程看作為了解專業信息的手段,與教育部高教司頒布的《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英語課程不僅應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精神相違背,專業英語教學的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在一定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能力。2008年5月,我院承擔了為期一年的“中國外語教育基金項目”—— “專門用途英語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編號為:謝德榮ZGWYJYJJ2007B56)課題。根據課題組對ESP需求分析的研究、學習動機與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現狀的研究,力圖通過情景需求分析和學習需求分析解決高職ESP教學在課程設計、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以及培養目標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究解決問題的對策。
1 高職ESP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高職ESP課程研究起步晚、實踐運用滯后
ESP在英語國家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開展起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英、美等國在ESP教學上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而在英語水平較高的許多歐洲和亞洲國家與地區,ESP也已經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主流,而我國在1982年教育部出臺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才第一次把專業英語的性質進行定位,但目的僅僅在指導學生閱讀有關專業的英語書刊和文選方面,直到2004年出臺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對專業英語的定位才充分明確,專業英語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完成從學習過渡到實際應用的有效途徑。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是十分滯后的,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大力發展于2000年以后,所以高職院校對專業英語的理論研究和運用還處在一個探索的階段,許多高職院校開設的ESP課程僅僅是點綴,課時非常少,大多為32~48學時,再加上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薄弱,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1.2 高職院校ESP課程設置不合理、缺乏自身特色
在我國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基本沿襲了普通本科院校的模式,沒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職英語課程體系,遠遠不能適應高職培養目標對英語教學的要求。本科大學英語教學分為基礎階段和應用提高階段,現行的高職英語課程除了在課程的進度上放慢以外,其余的幾乎全部按照本科規定執行,而高職院校的ESP應有明確的目的性,能滿足學生特定行業的需要,但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時間是在第五學期,而此時很多學生都忙于找工作,這就造成專業英語課形同虛設。
1.3 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
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總體水平相對于本科生來說,不能相提并論,而其個體英語的水平也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高職院校的生源主要來源于普通高中畢業生和職業高中畢業生,學生入學的英語基礎就遠遠的低于普通高校的學生,而且兩級分化的現象也十分的突出,而且又由于高職教育的學制短,許多高職院校EGP課程開設的靈活性很大,相關統計顯示絕大部分高職院校EGP課程開設一年,有120多個課時,但是與《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建議開設課時數相比遠遠不夠,導致很多學生在基礎英語結束時,沒有自信心對學好接下來的ESP課,導致ESP課程成為一種形式。
1.4 缺乏一支專業的專業英語教師隊伍
目前,我大部分高職院校ESP課程的教師是由專業課教師或由語言教師擔任的,英語教師的英語基本功底雖然扎實,教學經驗也豐富,但在相關專業課的基本知識和實踐經驗方面相當匱乏,對于ESP課教學的特殊性不了解,導致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無知”的尷尬;而專業教師雖然熟悉本專業的特點,但由于他們自身英語功底不足,在教學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明顯的不足,ESP課通常把課文翻譯一遍,練習處理一下,而在語音、語法、句型等方面都顯得力不從心,優秀的ESP教師應該是既具備專業的英語語言學知識,又具備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但目前從事ESP教學的教師,不是英語教師就是專業課教師,往往只熟悉其中的一個領域,這些都會對ESP的教學產生負面影響,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5 ESP教材的選取和編寫缺乏實用性
教材不僅是課程的主要載體,而且是教學原則、理念等方面的具體體現,還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工具。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ESP教材多以專業內容為導向,而且教材偏重知識的介紹,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材的使用上也是相當混亂,沒有統一、規范的要求,有任課教師自編的教材、講義,也有從網上直接下載的,同時,在教材的難度和內容的覆蓋面也有相當的差別。在調查中學生對評價教材的標準有三個:實用性、趣味性、適應性,目前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教材理論性過強,缺乏實踐性和趣味性,而且在教材的選擇上完全由院系做主,教師沒有任何權利。蔡基剛認為“ESP教材內容專業性不宜太強,但語言上要有代表性”,教材本身應具有實用性和趣味性,進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2 建議與對策
2.1 建立一支專業的ESP教師隊伍
ESP教學成敗的關鍵取決于師資隊伍的素質,要全力打造一支穩定的既懂英語又懂專業的ESP教師隊伍,可鼓勵英語教師攻讀專業的碩士或博士,也可采用合作教學模式,使專業教師和英語教師共同合作,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完成ESP的教學。ESP作為一種教學理念在課程設置上必須滿足學習者的特殊需要,在內容上與學科、職業相關,ESP教學必須遵循真實性、需求性及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因此,教師應具備扎實的語言理論基礎和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
2.2 ESP教材編寫
ESP教材內容的專業性不宜太強,但是在語言上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材應具有實用性和趣味性,在ESP教材的選擇和編排過程中,應依據不同專業、生源地情況、學生學習需求,突出實際性原則,同時老師也可以利用活頁、引進原版教材、自己改寫或編寫教材,使教材更貼近專業和學生實際情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
2.3 ESP課堂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
ESP課堂教學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教學要建立在學生將來工作需求的基礎之上的。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努力引導,促進師生的雙向交流,改變以往采用“語法一翻譯”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運用場景來接觸真實的語言,進而來優化教學效果。
3 結語
ESP是培養具有專業知識的英語人才,它更是體現高職辦學特色,高職院校應該對ESP教學進行準確定位,編寫符合ESP教學特點的教材,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建立一支專業的合格ESP教師隊伍,實現為社會培養出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這一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郭曦.改進高職院專業英語教學的對策和思考[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3):62-65.
[2] 劉法公.論基礎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關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31-33.
[3] 嚴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ESP課程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9(4):101-103.
[4] 鄧俊.高校ESP教學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6(7):156-159.
[5] 紀蓉琴.ESP/EAP教學-大學英語與雙語教學銜接環節的實驗研究[J].英語輔導:瘋狂英語教師版,2006(2).
[6] 雷蕾.英語專業ESP課程的定位與思考[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