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業(yè)軍
摘 要:大學物理是一門具有難度的高等教育基礎課程,學生們的物理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比較適合實施分層教學法。本文,結合學生的實情和教學實例,分別探討了教學目標分層、教學方法分層、作用布置分層以及考評方式分層,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從而真正提高學生們的物理水平。
關鍵詞:大學物理 分層次教學 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075-01
大學物理是理工科高等院校中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可以為學生學習專業(yè)課程奠定理論基礎,也是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及合作動手能力等的重要途徑。物理學科是一門邏輯推斷縝密、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自然學科,大學物理難度更大,使得許多大學生深感頭疼,也為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提出大學物理課的分層次教學法,以期應對當前大學物理課學習難、教學難的現(xiàn)狀。
1 教學目標分層
同一班級中的學生往往有著較大差異,物理基礎不同,對物理學科的興趣不同、邏輯思維能力有異、接受水平不盡一致,所以不能用一刀切的目標和標準來衡量。而將教學目標分層化,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制定不同標準的目標更為可行。比如,針對物理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興趣嚴重缺乏、學習非常吃力的這類學生,教學目標不宜過高,從最簡單、最基礎的物理概念、物理原理學起,循序漸進地實施教學。針對有一定物理基礎知識,興趣與能力處于不上不下位置的這類學生,在要求其掌握基本物理基礎知識和解題方法的同時,還要多加激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tài)度,制定較具挑戰(zhàn)性的教學目標。而針對物理基礎知識扎實、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態(tài)度端正、學習能力較強的這類學生,要求其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礎上,加大學習難度,學會獨立思考物理現(xiàn)象、尋找物理問題、總結物理規(guī)律,能夠掌握難度大、要求高、思維復雜的物理題,能夠活學活用、舉一反三、透析現(xiàn)象看本質。只有將教學目標分層次制定,才能確保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的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輔導學生,使得每個層次的學生物理成績都有所提高。
2 教學方法分層
教學方法分層,及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得物理教學呈現(xiàn)出差異化、層次化。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多采取直接傳授法,強化其對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等基礎知識的掌握,必要時還可以采取個別輔導,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對于有一定基礎但興趣不高的學生,則采取趣味教學法,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和熱情;對于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則適當引導即可,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獨立思考、自主發(fā)揮、探究學習,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比如在教學大學物理第一章《質點運動學》時,教學方法就可以分層次實施。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多用直觀教導、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去解釋復雜的物理現(xiàn)象,讓學生們逐步理解并掌握質點模型、參照系、位移、矢量、速度以及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夠初步理解質點的運動及運動變化等過程,對于質點運動學的基礎知識有所掌握。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則采取問題誘導式、小組合作式、啟發(fā)探究式等教學方法,不僅要讓其掌握基礎知識,還要掌握圓周運動時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以及法向加速度等重難點知識,并能夠舉一反三地解決相關物理題目,學以致用地解釋自然界或生活中的相關現(xiàn)象。這樣的分層教學法可以兼顧到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促使全班學生共同進步。
3 作業(yè)布置分層
作業(yè)布置是鞏固學生課堂學習知識、督促學生課后復習的有效手段。分層教學法要求,物理課程的作業(yè)布置也應該做到分層次進行。難度一致的作業(yè)布置并不適合差異較大的班級教學,因為若難度較大會打擊基礎較差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而難度過小又失去了作業(yè)練習的效能。難易適度、循序漸進、由表及里便是作業(yè)布置分層化的基本原則。
譬如學習《質點運動學》這章后,如何分層布置作業(yè)呢?首先,針對基礎差這部分學生,以布置基礎類習題作業(yè)為主,如質點運動方程運用,矢量、位移等概念的理解,對直線運動、圓周運動、曲線運動等多種質點運動過程中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計算等等題型。這類題目都比較淺顯,主要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情況;通過作業(yè)練習,可以強化和鞏固學生們的物理基礎。其次,針對基礎中等的學生,則安排基礎題與有一定難度的題型相結合,讓學生在作業(yè)練習中既鞏固了基礎知識,又接觸到較具難度的題目,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開拓眼界。而針對基礎好、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在作業(yè)布置時以挑戰(zhàn)性強的作業(yè)為主。例如結合生活實例,升降機的運動、河流中船只的運動等來求解其中相關的物理量,這樣可以在加深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訓練他們的多向思維能力、應用遷移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
4 考評方式分層
分層教學法提倡對學生的考評方式也分層進行,而不是傳統(tǒng)評價方式中的統(tǒng)一標準、統(tǒng)一考核、統(tǒng)一執(zhí)行。這樣差異化明顯的考評方式,更適合多元化的學生主體,也更符合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比如在期中或期末的物理測試試卷中,分為基礎題、應用題及提高題三個部分,分別適合于基礎差、中等及強的三類學生。教師根據測試成績,便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物理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興趣等的考評,則可以指定跟蹤記錄表,一生一表,進行跟蹤考評。將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遲到曠課行為、學習中的進步或后退現(xiàn)象進行詳細記錄。考評表中,成績好的學生標準高,然后依次遞減。這樣既可以橫向比較,又可以縱向評價,形成層次化、多元化、立體性的考評方式。
分層次的考評方式顯得十分人性化,尤其是對于班級中的后進生,給予了他們更多學習進步的空間。對“后進生”而言,他們基礎差、學習吃力,在心理上也已經掉隊,而差異化的考評給予了他們更多的鼓勵,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獲取到更多的自信心和正能量,有利于促進其物理成績的提高。這樣,每個學生從考評中得到的不是畏懼和打擊,而看到自己的每一點進步,能夠正視自身的不足,真正發(fā)揮考評機制對學生的激勵和引導作用,促進大學物理課程的順利教學。
5 結語
新課程改革給大學物理教學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zhàn)。分層教學法則是新課改指引下教學方式的有效變革,適合當前大學生中物理基礎不一、能力各異等現(xiàn)象。不過,大學物理教學中的分層次教學法是一項難度系數(shù)較大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師要堅持生本理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地推進教學,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許杰.大學物理分層次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7(5):120-122.
[2] 王芳寧.對新形勢下大學物理分層次教學的反思[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5):179-180.
[3] 張里荃.新培養(yǎng)方案下大學物理分層次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19):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