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末的中國,一些有志于寫作的人開始在網上分享作品,勵婕就是其中一位。起初她在網上寫文章完全是為消磨時間。因為厭倦了銀行客服的工作,她便在網上注冊了“安妮寶貝”的筆名。她描繪了一位傷痕累累、夢想破滅的年青人,深深觸動了讀者的神經。令她父母吃驚的是,年僅25歲的她竟放棄了穩定的收入,決定全職寫作。但是在這場人生賭博中,她贏了。她不但成功轉型成為一名作家,而且至今仍是中國最暢銷的作家之一。
網絡寫作絕對是中國文學的一大革命。它使得無數人的聲音得以被聽見。第一批網絡作家誕生以來,數字技術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今的中國讀者通過智能手機和平板設備閱讀小說,而不是通過臺式電腦。“企鵝中國”出版社的總經理周海倫(Jo Lusby)表示,現在的中國新手作家只能通過網絡來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她還說:“35歲以下的作家都是在網絡上被發掘出來的。”
近十年,在線文學網站蓬勃發展。與古板的國營出版社相比,這些網站的內容更豐富,更貼近生活。在中國大陸出版的所有書籍都要經過謹慎的編者和嚴格的審查人員的詳細審查,在線文學網站則沒那么嚴格。中國的網絡防火墻是一套強大的網絡過濾系統,能夠屏蔽敏感的詞匯和話題。文學網站也要在此系統下運營。但是由于作品數量龐大,監管力度不足,漏洞比比皆是。
在類似“榕樹下”這種網站上,讀者可以付費閱讀連載小說。作者通常是寫一點就發一點,以此來試探讀者的反應,并相應地調整故事的情節。新興的私營出版社中具有創新精神的編輯們也在這種網站上到處搜羅,希望能找到下一個明日之星。
2002年,郝群開始寫小說,當時他在中國南方大都市成都做汽車銷售員。以“慕容雪村” 為筆名(現在這個筆名已經家喻戶曉),他以連載的形式在網上發表文章,順應狄更斯學派的潮流,一邊創作一邊調整人物和劇情的發展。最后完成作品《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書中無情控訴了在中國城市中夢想的破滅,受到了國內網絡青年的青睞。該書的英文譯者及出版人哈維·湯姆林森(Harvey Thomlinson)稱這本書大概已吸引了300萬到500萬的讀者。2008年,這本書的英文版Leave Me Alone: A Novel of Chengdu獲得曼氏亞洲文學獎 的提名。慕容雪村以揭露社會問題而出名。他的另一部揭露中國腐敗的法律制度的連載小說《原諒我紅塵顛倒》于2008年在網上發布。
網絡寫作并非毫無風險。慕容提到,曾有一位沒有耐心的讀者在作者發表下一章之前嘗試寫了自己的版本。另外,盜版也是一個問題。但是慕容強調版權爭端是他最不關心的問題。一個自由、輕松的寫作環境比稿費更重要。
然而,網絡寫作并不僅僅是表達看法的一個平臺,它也有娛樂的功能。許多國營出版商仍頑固地視文學為宣傳和自我提高的工具。受市場力量和讀者興趣的驅使,文學網站出現了許多不同題材的作品,從少年言情到時光旅行。在“起點中文網”上,一月份排名前三的小說分別是一部中國武俠小說,一部奇幻小說和一部歷史小說。主流文學開始接受網絡文學。2001年,國家認可的茅盾文學獎首次將網絡小說納入候選名單。
中國有5.64億網民。在線文學網站可謂是商機無限。“盛大文學網”是最大的參與者之一。這家公司成立于2008年,旗下有許多熱門的網站,包括“起點中文網”、“紅袖添香網”和一些其他的網站。公司的行政總裁侯小強說,目前公司網站的數據庫已經有超過600萬用戶編輯的書目。
“盛大文學網”對暢銷作家很感興趣。那些衍變成電視劇、電影或視頻游戲的作品為公司帶來巨大的利潤。但是隨著公司蓬勃發展,不斷壯大,知名度越來越高,公司很難再保持低調。想要公司繼續平穩運轉,良好的政府關系是關鍵。侯小強稱相比傳統的出版社,盛大旗下的網站受到較少的干預。但是他也表示,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行為,他會堅決打擊。
由于某些原有的網站引人注目,受到更多的監管,一些大膽的政治類文章的作家轉向更新的網絡平臺來表達想法,尤為突出的是微博。對慕容來說,社會媒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他的新浪微博(中國版的推特)有300萬的粉絲。審查人有權刪除帖子,但是在那之前,已有數千人已閱讀過。雖然不能代替長篇小說,但是微博使作家更直接地與讀者交流,傳遞一些網站上不允許出現的敏感信息。
對于勵婕來說,網絡創作已經變得太市場化。她解釋道,在90年代,能上網的人雖少,但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在網上發表文章的作家對自己的作品也非常認真。現在因虛榮心而出版的現象盛行,誰都可以嘗試寫作成為作家。她說:“互聯網變得太普及了。注重數量和速度意味著大量作品并非精華,最終將被遺忘。但是互聯網部分繞過了政府的審查機制,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在這片荒野上,有價值的新聲音將會如春筍般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