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zabeth Dilts
紐約唐人街,位于曼哈頓大橋下面東百老匯購物中心三樓的88皇宮酒店內,同一個時間,同一間宴客廳,正在舉行三場中式婚禮。
每一家宴席都有250位賓客出席,分坐25張桌子,每桌十人。宴席并未用墻隔開,三家都可以感受到彼此的喜慶氛圍。宴席會場到處可以看到紅墻、金椅、龍鳳呈祥的雕刻和雙喜的貼字。三對新婚夫婦都是剛剛從中國福建移民過來,他們選擇在2012年的四月份舉辦婚禮,因為這一年在中國生肖中是龍年,是最為吉利的一年。奇怪的是,選擇這一日期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趁著龍年結束之前的九個月里生一個龍寶寶。
站在進行“敬茶禮”(中國婚禮習俗)的房間外,能夠看到新人在為長輩倒茶,作為回應,長輩要給新人禮物,禮物是24K金飾和裝有現金的紅包。婚宴司儀像拍賣商一樣,大聲報出禮品的名字。
“四姨奶,500美元!”
客人們鼓掌,然后繼續用餐。
“三叔,800美元!”宴客廳另一家婚禮的司儀喊道。
禮物越貴重,就越能吸引客人們的注意。
“二嬸,1000美元!”
每收到紅包,新郎新娘就要給親戚鞠躬,敬茶和給紅包的儀式要持續一個小時或者更久。禮物越貴重,司儀喊的聲音越響。聽到一千美元或者兩千美元,客人們就坐不住了,紛紛探頭查看;到了四千美元、五千美元,人們開始叫喊“哎呀(Wow)”、“加油(Lets go)”。好像這是一場比賽,錢數不能輸給另外兩家。婚宴中間放著音響設備,聲音開到最大,發出吱吱啦啦的響聲。司儀的喊聲一大,擴音器里就嗡嗡作響,只能聽到模糊的聲音。
“五嬸,一萬美元!”司儀扯著嗓門大喊,聽起來好像是宣布比賽分數的西班牙足球播報員。“好家伙,是美元,還不是人民幣!”一美元等于六塊多人民幣。儀式繼續進行著,很明顯,這家的婚宴在禮錢的比賽中勝出,熱鬧非凡。新郎是曼哈頓柏魯克學院的一名學生,他是家中的長子,父親是唐人街一名顯赫的商人。這場婚禮讓他增加了數萬美元的資產。
選擇吉祥年舉行婚禮的熱潮是有據可依的。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龍年伊始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0%的香港居民想在這一年里生個龍寶寶。《洛杉磯時報》報道稱,由于中國夫妻生龍寶寶的愿望,生育診所和代孕中心的生意平均增長了250%。但是想要龍寶寶也不是唯一的原因。這個龍年正式算起是從2012年1月23日持續到2013年2月9日。勞拉·劉(Laura Lau)說,這是一個適合結婚的吉年。她所寫的《結婚和風水》一書是策劃婚禮的中國星座指南。
“婚禮沾上龍氣,就能帶來忠貞、激情和幸福。”劉說。這個龍年很特殊,因為它比往年多出幾天。也就是說農歷春天的第一天——立春——有兩次。劉說這是好兆頭,“不管是進入婚姻還是開啟新事業這都是理想的一年,能有一個好的開頭”。
據TheKnot.com的中國分公司愛結網稱,多年的研究發現,中國夫妻愿意把90%的積蓄都花費在婚禮的籌辦上。而據貿易集團婚禮現場公司的報道稱,就亞裔美國人來說,在婚禮上的花費要比其他民族高出145%。
中國的出生率和經濟催生了移民熱潮,而福建移民新人的結婚熱也是這一熱潮的一部分。婚禮的花費絕不是小數,從中國家庭一擲千金籌辦婚禮的現象可以看出,中國日益富裕。
從婚禮現象還可以看出僑民的個人融入狀況。不過婚禮反映出的還不僅僅是這些。中國人有一種老觀念,那就是兜里有沒有,主要看出手。雖然今日的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一些傳統觀念,比如說靠錢撐面子的思想,確實需要變一變了。龍年是民族傳統意義濃厚的一年。世界各地的華裔新人仍然在舉行鋪張浪費的婚禮,仍然在著急著生一個龍寶寶。看來即使是在全球化沖擊著中國人的價值觀的時候,某些傳統觀念和迷信思想依然沒有改變。
“經濟地位和移民以及移民家庭如何對待傳統習俗之間似乎有很大的聯系。”人類學家戴爾·威爾遜(Dale Wilson)說。威爾遜是禮樂方面的專家,2006年為了完成一篇關于重塑婚禮習俗的文章,他花費了大約一年的時間在紐約的福建華人和廣東華人社區研究婚禮習俗。他注意到人們會到花店買西方婚禮使用的標準花束,同時還會安排傳統婚禮樂師和中國古典樂器。
威爾遜是在香港長大的英國人,他很熟悉廣東人的婚禮習俗。他認為,唐人街的華人對于傳統習俗和迷信思想的熱衷,要么是因為他們無法回到中國,要么是因為他們有一種漂泊在外的情緒。“我認為他們中的許多人在中國時并沒有這么在意傳統習俗,所以背井離鄉之后才會更加渴望。就像英國人只有在香港時才會覺得自己更像英國人一樣。一下子,那種民族意識就被激發出來了。”威爾遜評論道。
柏魯克學院的中國專家肯尼斯·蓋斯特(Kenneth Guest)說,移民的個人融入狀況是婚禮反映出的另一個問題。他曾寫過一本關于紐約中國移民的書,書名叫做《上帝在唐人街——紐約日益壯大的移民社區之宗教信仰和生存狀態》(God in Chinatown: Religion and Survival in New Yorks Evolving Immigrant Community)。“婚禮反映出一種心態,那就是我們希望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及我們希望別人怎么看待我們。”蓋斯特說,“這是人們價值觀的一種外在表現,在中國人的婚禮上,他們把花錢當做一種表達內心希望和在移民社區不同的群體內表現他們的意圖、地位和行為的手段。”
當然,紐約那些做中國婚禮生意的人才不會去關心人們出手闊綽的原因。喜來登拉瓜迪亞酒店位于紐約皇后區的法拉盛區,該地區的華人社區近年來迅速壯大。酒店的婚宴銷售主管凱倫·銀(Karen Ing)說龍年帶來了生意的旺季,大大地沖擊了經濟蕭條后的不景氣。“豬年時生意也不錯。”銀回想2008年時說道,“當時所有的婚宴都在頭一年(2007年)就預訂光了。但是接下來的三年,酒店的宴席和婚禮承辦的收入大幅度下降。謝天謝地,龍年來了。”
三次婚禮
沒有人能比坎蒂絲·周(Candice Chow)和比利·楊(Billy Yong)更了解婚禮所需的花費了。龍年他們舉辦了三次婚禮,第一次是在法院,第二次是按照他們的意愿辦的西式婚禮,第三次是按照父母的意愿舉辦的福建傳統婚禮。
坎蒂絲今年29歲,比利30歲,兩人都是第一代華裔移民的孩子。比利的父母祖籍福建,是家中的長子,考慮到龍年臨近,坎蒂絲說老人的一些傳統觀念確實是很難改變。
“我公公總是說,‘先別管婚禮了,生個龍寶寶再說。”坎蒂絲說道。她是一名平面設計師,個子高挑,身材圓潤。她的丈夫比利是一名空軍老兵,同時也是一名工程師,他健壯結實,身上有一處傷疤。比利和坎蒂絲一樣原來都是一名自由平面設計師。經濟蕭條時期,坎蒂斯丟掉了大部分的工作訂單,不久之后,比利就被所在空軍部隊派遣去外地執行任務。他很擔心,怕走了之后無法照顧坎蒂絲。他知道除非他們結婚,不然部隊不會允許她隨行。他開車載她從多佛空軍基地回家,在他的豐田車里向她求了婚。
“真是太浪漫了,”坎蒂絲翻了翻眼睛,挖苦地說。他們在曼哈頓公職人員的辦公室里舉行了第一場婚禮。婚禮之后,比利又外出執行了四個月的任務,一直沒有時間慶祝。但是他一回來,父母就苦口婆心地勸說他們在唐人街的酒店舉辦一場600賓客的正式婚宴。“我們不想要中式的婚宴,我可不想為這樣的婚宴買單。”比利說,“我父母可以,要是這是他們的習俗,那么就讓他們買單吧。”
為了決定結婚日期,算命師被請來看了兩人的生辰八字,細到時辰和分鐘,還有新郎新娘出生的地點。接下來,2012年的八月份,兩場婚禮相繼舉行,一個選在了周六,一個選在了周日。美式婚禮在法拉盛的喜來登酒店舉辦,每人大約花費70美元。中式大家庭的成員只有極少人前來參加,所以客人名單只有不到150個人。而中式婚禮在唐人街伊麗莎白街的金豐大酒樓舉行,每桌都是十道菜的盛宴。這場婚禮的費用不需要比利和坎蒂絲買單,但是花費卻大得驚人,每人150美元,總計花費了9000美元。
坎蒂絲說婚禮的細節都是公婆打理的,因為相比自己,他們把這個看得更重。就像婚禮日期選在8月11日,是因為黃歷上說這一天是會見朋友、交換聘禮、簽署合約的好日子。比利的父親挑選了這個日期,他說傳統中國農歷上認為地獄之門會在九月份打開。婚禮大約三個月前,比利把這件事告訴坎蒂絲,她聽完目瞪口呆。“噢,上天啊,我就當沒聽著。”
昂貴的預言
2011年7月,譚明珠(Pearl Tam)來到布魯克林日落公園,走進算命先生孟旭德(Meng Syu Tak)的診療室,診療室說白了就是他板房的地下室。譚的女兒陳薇薇(Vivian Chin)當時就讀于紐約大學的醫學專業,正準備跟摩根大通銀行的投資銀行家休·唐納利(Hugh Donnelly)結婚。明珠打心里希望女兒生活得幸福美滿,所以她來這里請孟旭德為女兒挑選結婚的良辰吉日。
孟旭德已經80多歲高齡了,來見他的人絡繹不絕,有些人為了見他就睡在他門口的臺階上。明珠花了幾個月時間才預約到這個機會。在東亞文化中有這樣一個習俗,那就是新人要咨詢風水師為他們挑選一個舉行結婚典禮的合適日期。為了挑選日期,算命先生要查看一對新人的生辰八字,細到時辰和分鐘,還有新人的出生地點。通過查找28年前薇薇出生時吉星照耀的方向,算命先生推算出薇薇來年何時開始新生活能夠得到上天的眷顧。
為了找一名算命先生,譚明珠幾乎把唐人街轉遍了。“唐人街的一些算命先生要價高達2000到3000美元。”明珠說,“相比之下,孟旭德的價格公道多了。”她見了孟旭德兩次,詢問了關于婚禮日期的建議,總共花了200美元。
譚明珠說,她一進屋就看到80多歲的老先生坐得挺直,感覺他的精氣神從腳底直沖脊背。當時他在閉目冥思,面前的桌子上放著六角占卜盤——每一個角的小飾品代表不同的物質——和一個烏龜殼。他略微睜開眼睛,譚明珠看到一層厚膜糊住了他的瞳孔。
“我不想再做婚禮預測了,太耗費精力了。”孟旭德用普通話跟明珠說道。這類占卜儀式需要他一口氣默念差不多半個小時的占卜文。“不過只要你心誠,那就夠了。”
離開后,明珠不停地給孟旭德打電話詢問,終于,孟旭德告訴她薇薇和休的婚禮日期宜定在2012年2月18日或者5月12日。這對新人決定把兩個日子都安排上:2月18日兩人在毛伊島的四季酒店舉行了私人的儀式;5月12日在唐人街的麒麟金閣酒店舉辦了大型的中式宴會。
薇薇承認,等待孟旭德的占卜結果確實有些不便。但是媽媽告訴她結婚日期對她以后的人生來說就像生日一樣重要。要想定下這個日期,明智的做法就是參考你出生的時間和地點,這是一種迷信,但是薇薇并不排斥。“我想,嗯,這聽起來很酷。”薇薇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