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倫敦,有一家由特別行動處(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前成員創建的“特種部隊俱樂部”(Special Forces Club),該俱樂部成立于1945年,算得上是老牌了,不過它的辦公室陳設相當簡單,連地毯都破了好幾個洞。這不奇怪,當一個機構擁有眾多的英勇事跡,還需要豪華干什么呢?
該組織從特種部隊、情報部門以及反恐警察中招募成員。俱樂部的墻上掛著前成員的照片,并用黑色的相框標明陣亡人員。
如今,對于金錢的世界,我們很難做到視而不見。這家俱樂部卻提醒人們,有些東西比金錢珍貴得多。俱樂部辦公室外的拐角處就是英國著名的百貨公司哈羅茲(Harrods),馬路對面則是一幢建設中的豪宅,它屬于一位俄羅斯政客。
身處這樣的環境,很多俱樂部成員不得不思考今后該如何維持自己的生計。他們想知道,進入窗外的世界時,在俱樂部里引以為傲的技能是否還能發揮作用?
自古以來,商場就如“戰場”。企業界大亨們自稱“企業隊長”,為自己的“部隊”精心制訂“戰略”,他們躍躍欲試,手邊常備《孫子兵法》 ,隨時準備向對手開戰。
但是,這些商業大亨們的態度如今發生了變化。商人們普遍認為,在如今知識型員工以及流動化的世界中,軍事化的指揮與控制體系已經過時了。
特種部隊俱樂部成員們并不認同這種觀點。邁克爾·羅斯退休前是一名將軍,曾經在英國空軍特種部隊服役,他指出,特種部隊一直都在吸收最新的管理秘訣,比如“授權”以及“高效團隊”。任何一個空降在敵后的隊員都沒有太多選擇,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資源。邁克爾還指出,根據“使命任務”管理方式的要求,常規部隊需要緊隨特種部隊的步伐,也就是說,司令官詳述整個作戰任務,然后交由戰場上的軍官來決定如何執行。
很多退役軍官都認為,商人可以從軍隊的運作經驗中學到很多。比如,商業理論家總是大談企業文化的重要性,然而很多企業在文化建設上還是做得一塌糊涂。與此相反,軍隊即便在社會動蕩時期,也特別擅長保持自己的文化。當然,這也使得軍隊自身的文化很難對隨時代變化做出快速反應。比如,美軍直到2011年才解除了軍隊同性戀的禁令,今年初才解除了女性參戰的禁令。即便如此,在建設長期的團隊精神上,軍隊仍然比其他組織更加精于此道。軍隊中的格言總能讓人充滿自豪感和必勝勇氣,比如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精銳之師,令人驕傲”(The Few, The Proud)和英國陸軍特種空勤團的“勇者必勝”(Who dares wins),而大多數企業的使命宣言培養出來的都是些畏畏縮縮的書呆子。
此外,軍隊還擅長于軟技能的培養。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學的安德魯·圣喬治(Andrew St George)指出,英國皇家海軍(Britains Royal Navy)士兵能夠在狹小的營房中度過很長的時間,而且軍隊還鼓勵士兵在任何環境下都要保持樂觀,士兵們也學會了消磨時間的活動,比如在日暮之交換崗執勤。英國皇家海軍要求海員在漫長的晚飯時間講笑話、講故事,雖然這對一個管理顧問來說可能毫無意義,但卻能幫助海員應對海上的乏味與危險。
軍隊在更為常規的訓練項目上做得也很好,這些常規項目中就包括:訓練士兵冒著被殺的危險去殺人。如今,人們清楚知道自己享有的“權利”,安全官員不斷視察射擊場,政客則不斷壓榨資源,在這樣的大環境里,軍隊依然成功做到了這一點。事實證明,軍隊培養出來的士兵們既懂戰術,又能團隊合作,而且還不會叛變。
英國皇家陸戰隊的前隊員達米安·麥金尼(Damian McKinney)認為,如今的軍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值得私營公司學習。比如,如何進行人才梯隊培訓,而不僅僅是讓員工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準備;還有如何從經驗中學習:軍隊會在每次行動之后都總結經驗教訓。
一些企業管理者迫切希望向軍隊學習。最近,麥金尼效仿軍事人員培訓學院的做法,為沃爾瑪超市創立了“領導學院”,他和羅斯都堅信軍事化管理咨詢機構(比如麥金尼·羅杰斯公司和斯卡貝克聯合公司)的魔力。在沃頓商學院,邁克爾·尤西姆(Michael Useem)把戰場考察與軍事領導人講座結合在了自己的課程中。
冷靜應對風險,以及在壓力下快速做出決策是企業家的實用技能,這或許就是以色列擁有很多高科技初創公司以及優秀經理人的原因(意指以色列軍隊的影響)。一名軍官不會下達不被執行的命令,所以他必須學會揣測部下的心思。
隨著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結束,更多的老兵們將會尋求自己的第二職業。其中有些老兵的服役年限比二戰的持續時間還要長,而且很多人都有國際服役經驗。在非洲和中東這些危險地區開采石油和礦產的公司迫切希望能夠雇傭這些人。其他領域的公司亦是如此。亞馬遜公司喜歡吹噓自己與軍隊之間的友誼。就在最近,沃爾瑪還宣稱將雇傭任何退役一年之內正在尋找工作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