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瑋
摘 要: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服裝專業畢業生與社會就業以及用人單位不能很好的接洽的現在不在少數。為了打破這種局面,需要我們靜下來加以反思與探索,對傳統服裝專業教學加以改革,并根據當前市場特點對一些教學體系采取必要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 服裝專業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191-01
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具備熟練操作技能的中高級技能的技術人員的使命,在全國大力呼吁發展職業教育的時機,卻普遍存在著服裝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用人單位繼續缺人找不到滿意人員的困境。那么就需要我們從教者認真思考,對服裝專業教學改革加以研究探討。
1 現狀形式分析
1.1 服裝專業學生就業形勢
近年,大量人員涌入發達地區,而高職也試著輸送大批對應畢業生,然而縱觀事實,服裝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形勢存在如下特點。
(1)實踐能力欠缺,不能很好適應用人單位需求。有的因為教學條件受限,導致學生實踐機會欠缺,有部分是因為一直對服裝專業學生到底是主要手執畫筆還是剪刀存在爭議,最主要是因為服裝專業教育與市場的結合存在一定的不全面,可以將專業與對應的職業崗位群對應好,設置相應的專業模塊體系,如專業模塊(包括其子模塊)和職業模塊等。注重對專業市場信息的及時接收,減少畢業生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現象。
(2)專業課程設置與市場就業情況不符。市場工作一般將分工細化操作,而學校專業的設置卻泛而不精。主要是學校考慮到學生畢業后就業可能不穩定,于是為了拓展學生專業知識面,便將專業課開設了幾十門,但都是一些基礎理論,可以說是實際操作中的皮毛知識,如此一來,學生在企業上崗后需要很長時間的適應期,這一因素也是導致企業用人一直顧慮的原因,錄用人時不敢大膽當即拍案定板。
1.2 服裝市場人才需求現狀
目前市場經濟發展與日趨完善形式下,要求各行業分工越發專業與系統化,在當前服裝企業經過兼并與重組之后,對服裝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服裝專業人才不僅懂得用于專業知識,更要懂得市場運作規律,能夠關注國際化動向,所設計的東西要能很好的與市場,國際時尚很好的銜接。如此情形下,便要求服裝專業人才懂得服裝的基本設計的同時,要同時懂得設計服裝的材料、結構、色彩等對整個衣服時尚感的影響,要具備選購材料和掌握服裝美學、心理學以及預測市場和管理的能力。而目前高校服裝專業教學并不能很好的與全球化市場很好的嫁接,很多地方存在不足。
2 高職服裝專業教學改革探討
2.1 高職服裝專業教學改革原則
(1)明確目標。
根據上訴情況,認真研討最終明確好高職服裝專業教學目標。可以培養出具較強專業技能、較強技術應用和較強職業素質與創新能力的學生為目標,根據各個不同階段學生所具備的實踐能力的不同再加以細化確定不同環節的教學目標,最終將大目標落實并實現。服裝專業畢竟是進入企業后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因而我們需在教學中將理論與時間有機結合,將教學管理同教學各個環節統一起來。
(2)將能力的培養提上日程。
改變以往傳統觀點,要將培養學生實際動手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上日程,改革傳統教學運行模式,確保學生有足夠機會能夠將所學應用于實踐教學之中。
(3)進行科學的改革。
切忌盲目改革,要遵循現代經濟社會和科學發展情況以及當前所具備的教學條件加以何來改革,將實驗、理論、教學手法手段等結合,有機互輔,進行科學改革。
(4)大膽開拓合作環境。
我們在進行教學改革時,可以努力開展與企業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模式,有利于實現教學與企業的雙向推動,利于實現產學雙向合作局面。
2.2 高職服裝專業教學改革建議政策
(1)多層次化服裝專業課。
我國眾多高校服裝專業課程的設置基本一樣,培養的定位也類似,很易導致培養的人才過于單一,一些其它相關企業找不到所需人才,而另一方面單一企業人才過剩,不利于學生就業。與時尚之都巴黎,相比較而言,其高校服裝專業的設置較多元與多層次些,比如一些名校定位于服裝設計所選面料上,而一些名校則將培養目標 定位于服裝設計的技術手段上,還有一些名校定位于服裝色彩上等。同時,即使是同一所學校,其研究院根據不同學歷設置的專業課程也有區別。這樣不論橫向還是縱向的多元與多層次化更利于人才的分布。而具體到我國情況,我們可以借鑒此點,可以根據自己院校自身情況加以定位,不一定非要全國院校一個樣,我們要充分應用自身院校優勢,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既打破服裝專業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困境,也利于高等院校自身發展。
(2)加強基礎課程訓練,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
以德國為例,其實踐性課程占總學時的四分之一以上,通過實習與實踐來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理論知識。結合我國高職教育的實際狀況,筆者認為要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原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將服裝制作工藝貫穿于教學之中。制作工藝技能需要較長時期的學習和訓練才能掌握,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服裝制作工藝技能,就必須做長期打算,將服裝工藝課貫穿于服裝專業教學的全過程。這種貫穿不是簡單的增加課時,而是針對服裝設計理論各部分內容涉及到的制作工藝進行適時培養,使學習的理論知識、設計才華與必不可少的工藝技能同步得到培養、鍛煉和提高。
(3)加強服裝教學基地建設。
面對市場對實用型人才的急劇需求, 傳統的封閉型培養模式很明顯已經不能適應這種市場需求。因此,當前高職教育要加強服裝教學基地建設,盡可能爭取社會各方面對學校教育的參與和支持。把科學研究、技術推廣和社會調查實踐活動與學生培養過程結合起來,探索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建立固定的、長期的合作關系。高校學生社會知識與能力的考核,可借助這種合作橋梁以達到目的的實現。筆者認為,這是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由封閉式向開放式所要經歷的必然式跨越。
3 結語
對服裝專業教學加以改革,需要我們做出全方位的調整,要結合時下市場趨勢以及其它因素,確定培養教學目標,并將目標細化,落實到各個教學環境之中,創造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機會,讓高職院校的服裝專業的發展有更加廣闊的天地,從而為社會培養一批順應時代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蔣乃平.職教課程探索的三個階層[J].職業技術教育,2001(11):10-11.
[2] 楊鳳飛.高職服裝教育教學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7(4):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