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光
摘要:在現階段的高中歷史教育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使高中學生全面發展,這是擺在我們歷史教師面前的亟待解決的課題。本文就明確歷史教育教學的重大意義,現行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愛國主義三方面進行了簡單探討。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育教學意義;教學方法;愛國主義
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行,要求從應試教育逐步改革為素質教育。但是由于高考仍然是教育教學的“第一指揮棒”,一些地區的學校教育還是應試教育。筆者從事普通高中歷史教育教學多年,下面就高中歷史教育教學的現狀及改進措施提幾點建議。
一、要切實明確高中歷史教學的重大意義
高中階段學生要學習《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和《中國近代史》。那么,到底學習歷史課有何重要意義呢?我想用十二個字來回答,那就是“明了過去,以史為鑒,明正現實”。
“明了過去”,就是掌握歷史的基本史實,這屬于知識目標的范疇。我們不僅要了解中華民族和我們國家的歷史,還要了解其他國家的發展歷史,要從縱橫兩個方面去學習歷史,這樣我們才能了解我國在世界史上的真正地位。
“以史為鑒”就是指從歷史中汲取養分、智慧,總結得失、經驗與教訓。這屬于能力目標的范疇。“以史為鑒”,就是告誡后人,要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律,不可胡作非為。
所謂“明正現實”即指用歷史的傳統美德來匡正人們的言行,塑造人們的精神,這屬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范疇。推開歷史厚重的大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會是一面面鮮活的精神旗幟。我們站在歷史的明鏡前,審視自己的靈魂,可以匡正、規范自己的言行。
以上三者的關系,“明了過去”是正視自己的開始,“以史為鑒”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而“明正現實”則塑造者國人的精神,其實最后一點才是學習歷史的真正意義之所在。
而在現階段,教師為高考而教,學生為高考而學,幾乎“一切為了高考成績”。即只是為了“明了過去”,“以史為鑒”和“明正現實”根本顧不上。當然這和現行的高考制度息息相關,這完全是在高考利益驅動下的教學,一味最求高考成績是其根本目的。很顯然,“高考成績好”,教師可以優先評職評優晉級,拿一些高考獎金;領導可以拿業績,進而攀升;學生則可以考上一所好大學,將來找個好工作,可謂“處處開花放彩”,何樂而不為之。但是,這樣的教學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學生只是明了歷史,對學生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會造成很大程度的缺失。
二、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由于要應對高考,教師必須用較快的速度將所授內容講完,以便留出充裕的時間進行復習、總復習和模擬考試。因此,許多歷史教師采取了“最高效”的教學方法,即“勾勾,背背,練練”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求學生將所謂的重點用筆在書上勾一勾,然后記一記,再找練習題練一練,對內容簡單解釋甚至一帶而過。這樣,有些內容學生難以理解,練習題又不大會做,因此產生了厭學情緒,直至不學習高中歷史。
顯然,這種教育教學是失敗的,不利于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歷史教育教學的目的,教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法,比如探究法、項目教學法、歸納總結法、質疑法等。教師還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等進行教學,對重點內容要精講精練,對難點內容要做出恰當地解釋。要讓學生身臨其境,盡情享受學習高中歷史的樂趣。這樣,可以“教學相長”,教師和學生都會得到全面發展。
三、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愛家是中華兒女的優良傳統。但是現在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到位甚至缺失,一些學生在骨子里自私自利、唯我獨尊,做任何事只為自己著想,不考慮他人。當談及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的問題時,顯得不以為然,認為無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對于中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極為不利。這些學生長大之后只為自己的私利,不能為社會謀福利,甚至會步入歧途。
在高中歷史的教育教學中,如果歷史教師廣范地搜集歷史資料,深入剖析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高中生愛國主義教育的不足。當我們學習屈原和文天祥等偉大的歷史人物時,我們會為之強烈的愛國熱情而感動流淚;當我們學習了岳飛和鄭成功時,會為之收復失地而感慨。在這里,我不得不提到中國的釣魚島,我們歷史教師必須讓學生知道釣魚島的歷史,激發高中學生的愛國熱情。
我們歷史教師必須讓學生詳細明確以下歷史事件: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從歷史、地理還是從法律的角度來看,釣魚島都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1.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1)中國最先發現、命名和利用釣魚島。(2)中國對釣魚島實行了長期管轄。(3)中外地圖標繪釣魚島屬于中國。
2.日本竊取釣魚島
(1)日本密謀竊取釣魚島。(2)釣魚島隨臺灣島被迫割讓給日本。
3.美日對釣魚島私相授受非法無效。
(1)“二戰”后釣魚島歸還中國。(2)美國非法將釣魚島納入托管范圍。(3)美日私相授受釣魚島“施政權”。
4.日本主張釣魚島主權毫無依據
5.中國為維護釣魚島主權進行堅決斗爭
總之,我們要讓學生在高中歷史教育教學中“明了過去”“以史為鑒”“明正現實”,只有國強民才富,民富國安定。這樣才能實現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中國夢。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