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珍
在素質教育下,各學科不再有主次之分,全部都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場所與載體,都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陣地。體育作為小學的一門基礎學科,在實施素質教育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然而,在以往的教學中,學校與教師對體育教學不夠重視,將體育作為一門可有可無的課來對待。學生對體育學習也不夠重視,將體育課當作玩耍課,認為體育課就是玩,而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體育學科教學中,我們要改變以往機械灌輸、枯燥訓練的體育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激起學生對體育理論學習與活動訓練的興趣,使學生積極而主動地參與進來,讓學生在掌握基本體育知識與技能,掌握各種技術動作的基礎上,身心得到健康、和諧發展。筆者現結合教學實踐對素質教育下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淺談幾點見解。
一、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教學的形象性與趣味性
小學生的世界是豐富多彩,他們的眼光是獨特的,他們所喜愛的是鮮艷的色彩、新鮮有趣的事物。在以往的體育學習中,教師大多采用枯燥的語言講述,讓學生閱讀教材,這樣的教學枯燥無味,學生所看到的除了白紙黑字就是黑板白字,所聽到的也只是教師單一的語氣與語調,所感受到更多的是教學的枯燥無味。這樣的教學很難激起小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與參與動機,學生只是在機械地配合著教師的教學,死記硬背,對各個動作要領并未真正掌握,更不要說運用到具體的動作中。多媒體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具有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得到了廣大教育界人士的一致認可,將多媒體教學運用于體育教學中在體育教學改革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首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改變了傳統教學傳遞信息的方法與模式,能夠將抽象枯燥的體育知識寓于直觀的圖片、形象的畫面、動聽的音樂中,讓學生的眼中充滿更多的色彩,可以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全新感受,這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多媒體也可以集中小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延長學生有意注意時間,使學生對面前所呈現的體育知識表現出極大的關注,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學習熱情,這樣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幫助學生掌握各種技術要領。多媒體可以將整個動作分解成若干個小動作,讓學生逐一進行講解,讓學生對每個細節都能有直觀而全面的認識,這對于學生學習理論與動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傳統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如在學習前滾翻這個動作時,我利用多媒體來錄制示范動作,將這一個動作分解成蹲撐、兩手撐墊屈臂、低頭、兩腳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團身滾動、枕骨肩臀部依次觸墊、抱小腿團身成蹲撐等一系列小動作,利用多媒體的動態效果進行定格、重復、回放,將畫面與教師講解結合,這樣就可以在學生的大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從而更利于學生的理解與掌握。
二、引入游戲設計體育活動,實現寓教于樂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他們喜愛玩耍,喜愛游戲。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將游戲引入體育課堂教學中,這樣更能激起小學生參與游戲的激情,從而使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理解所學,掌握動作。同時,小學的體育以走、跑、跳、投等為基本方式,這在設計游戲活動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特點與體育特征來設計一系列體育游戲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同時也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1.利用游戲活動培養學生體育興趣。游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可以充分調動小學生內心強烈的參與動機,真正實現寓教于樂,讓學生主動而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愉悅的教學氛圍與積極的學習情緒下主動參與。這樣更利于學生對體育學科興趣的激發與培養。如在教學快速應變時,我們可以與學生一起來玩游戲,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指令來完成相應的動作,如跑、停、跳、蹲等,將出錯的學生淘汰,看誰是最終的勝利者。這樣的訓練活動比起枯燥單調的訓練更富有趣味性,更能激起學生的主體參與。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競爭意識。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著合作與競爭的社會,對人才的協作能力與競爭意識有著很高的要求。體育游戲活動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首先,利用游戲的集體性來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游戲并不是個人獨立完成的,而是需要他人的協作,個人再優秀,如果不注重同學間的合作也是無法取得勝利的。學生為了更好地游戲,會積極地與他人協作,這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重要契機。其次,利用游戲的競爭性來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學生有著強烈的進取心,而游戲最終要分出勝負,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能成為獲勝者。學生為了獲勝會產生學習的強烈動機與熱情,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可以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
3.在游戲中提高對動作的認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游戲更富有趣味性,讓學生來玩游戲,在玩中掌握知識與動作要領,這樣比起枯燥單調的動作訓練更有效。在游戲中,大腦始終處于最亢奮的狀態,這更利于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獲取與掌握,更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三、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
體育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是一門以體育活動為主的活動學科。因此,體育學科教學不應局限在室內,而是要走出教室,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實踐活動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增強學生的體質,形成體育終身意識,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開展好體育教學大綱中所要求的體育活動外,還要更多地根據當地學校的辦學條件,結合本校實際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組織與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實踐活動。如組織拔河比賽、跳繩比賽、踢毽子比賽等體育活動,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享受體育所帶來的樂趣,緩解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讓體育成為愉悅身心的調劑品。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文體活動,如春季運動會、秋季動動會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體質,感受體育運動所帶來的樂趣,這些對于學生體育興趣的提高,體育技能的掌握,體育習慣的養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我們要高度重視體育教學,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對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進行全面改革,將新課改所提倡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先進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有機滲透于體育教學中,使體育學科成為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促進學生體育素養與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這才是我們所不斷追求的體育教學。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