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松 徐玉梅
[摘 要]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世界各國工業化、城鎮化的普遍趨勢,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保護城市農民工人格平等權益等一般人格權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任務之一。筆者從制度層面為城市農民工的人格平等權益在勞動、社會保障等領域如何獲得更好的保護提出了建議及應對措施。完善我國城市農民工人格平等權益保護制度,既是法律的內在要求,也是和諧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農民工;人格平等權益;保障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8 — 0059 — 02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進城務工的農民逐年增加,且已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工分布在國民經濟各個行業,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我國農民工人格平等權益在社會生活中的體現
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及社會對農民工的需求,我國政府在保護農民工基本生活、勞動權益等方面施行了較多的政策性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果。然而,我國在農民工人格平等權益保障問題上,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一)計劃經濟時期城鄉戶口登記管理制度的實施,造成農民工社會福利及勞動保障措施嚴重缺失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為了適應計劃經濟發展的需求,城鄉戶口登記管理制度開始在我國實行,并形成了二元戶籍制。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保障程度的逐步提升并沒有惠及進城務工的農民,這給收入狀況不穩定、抵御自然和市場風險能力較弱的農民工的工作、生活,留下了較多不穩定的因素。同時,由于我國社會救助實行屬地化管理,進城務工的農民也無法享受當地財政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等服務。
(二)勞動平等權益被侵犯的情況比較嚴重
1.就業不平等,存在城鄉差異
在城市中,農民工所從事的工作大多是勞動強度大、工作條件差、技術含量低的工種,如環衛清潔、建筑施工等。對于工作條件較好的崗位,用人單位在錄用人員過程中,往往設置戶口限制,只招錄城鎮居民。
2.缺乏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前景黯淡
必要的職業技能培訓對于勞動者而言是一個不斷提高勞動能力、基本技能的過程。但由于農民工自身受教育程度低,再加上用人單位不能提供有效的職業技能培訓,從而導致農民工無法在工作中獲得職業技能的提升。因此,農民工在工作中幾乎沒有任何職業發展前途,其所從事的工作也只能維持起碼的生存。
3.工資水平低
長期以來,農民工的工資一直都徘徊在一個較低的水平,農民工想單純憑借自身的勞動而使自己擺脫經濟困境的可能性很低。這使得農民工雖然工作、生活在城鎮中,但卻無法像城鎮居民一樣平等享受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物質利益享受。
(三)缺少保護農民工自身權益的工會組織
農民工缺少一個真正代表自己利益,能夠為維護自身權益提供組織化力量的工會組織。這種現象造成了農民工長期處于松散化的、以自身為核心的個體化勞動環境中,無法獲得專門性權益保護組織提供的維權信息、政策咨詢等服務。
二、農民工人格平等權益保障缺失的原因分析
農民工已成為我國經濟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這一群體提供良好的人格平等權益保障已經成為構建我國和諧社會的關鍵要素?!?〕筆者擬從以下方面去分析導致農民工人格平等權益缺少必要保障的原因:
(一)二元制戶籍管理制度是農民工人格平等權益無法得到保護的根本因素
農民工作為特殊社會群體,在城鄉戶籍管理制度沒有變化的前提下,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入城鎮,參與城鎮經濟建設,但卻無權選擇變更戶籍,更無權改變社會身份。這種二元制戶籍管理結構,導致城鎮化發展離不開農村勞動力,但農村勞動力卻逐步成為城鎮社會中的邊緣化人群。這一因素是導致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卻無法惠及農民工,無法向農民工提供良好的社會保障及社會認同度。
(二)社會保障制度的缺失是農民工人格平等權益無法得到保護的重要因素
農民工雖然是現代化經濟建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但該群體卻沒有得到社會保障制度的特殊保護。以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范圍為例,《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三條明確規定了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的征繳范圍,即用人單位只需要按照法律規定,為其所屬的城鎮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就可以了,而農民工卻無法平等地享受基本社會保險待遇?!?〕同樣,我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是面向城市居民的。顯然,兩項對于勞動者最重要的社會保障制度,均將農民工排除在外,使其無法平等地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三)專門為農民工利益存在的工會組織的弱化是造成農民工人格平等權益無法得到保護的社會因素
我國《工會法》第二條、第三條明確規定:“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撓和限制。”〔4〕然而,現實生活中,有的用人單位甚至不允許農民工參加本單位的工會組織。從而導致農民工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問題上無法形成有效的合力,無法實現維權的目的。
三、農民工人格平等權益保障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城鎮與農村同等待遇的一元戶籍管理制度
我國應當吸取國外先進做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逐步取消二元制戶籍管理制度,建立城鎮與農村同等待遇的一元戶籍管理制度。徹底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的身份限制,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良好的充分體現人人平等、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同時,消除目前由于戶籍制度導致的城鄉居民在政治權利、就業求職、子女受教育等各項人格平等基本權利上的差異。
(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我國應當針對農民工基本權益的現實狀況,逐步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及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的,平等涵蓋社會各階層(包括農民工等廣大農村居民)的、統一工傷、醫療、失業、養老、生育等社會保障制度,為廣大農民工提供平等的、穩定的、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時,針對農民工流動性強的實際情況,通過現代網絡技術,建立全國聯網的醫保、社保系統,運用程序化的審核程序,確保全體公民均能夠便捷地辦理保險關系的開辦、異地轉移接續等手續。
(三)建立完善的勞動權益保障制度,全面維護農民工各項勞動權益,增強其勞動積極性
1.實現就業平等,逐步消除城鄉就業歧視,全面落實《勞動合同法》的各項制度。
首先,取消城鄉就業歧視,營造平等、良好的就業環境,為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便利渠道。在就業問題上,只要農民工具備符合用工崗位需求的基本的用工條件,就應當錄用,而不應在城鄉身份上設置障礙。
其次,要重視《勞動合同法》在規范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關系上的重要作用,嚴格貫徹落實其中的各項制度,為保護農民工的人格平等等各項權益提供法律支持。同時,為了規范勞動合同的具體內容,勞動保障部門應當根據我國農民工勞動狀態的現狀,面向全社會發布更適合于農民工與用人單位使用的勞動合同范本。
最后,要規范企業的用工行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用人單位不得采取欺騙、威脅等手段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6〕
2.加強農民工勞動技能培訓,提升其自身勞動水平及綜合素質。
社會勞動保障部門應當組織各種社會力量,參與符合農民工自身特點的、系統的勞動技能專業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就業及再就業能力。如針對準備進城務工的農民進行基礎性培訓,使其具備基本的執業基礎知識及素養;對失業的農民工引導其進行專業化培訓,使其具備重新擇業的能力和專業技能;對在崗的農民工進行培訓,強化其職業技能,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前途,在勞動力市場上能占據主導地位。通過職業培訓,提升農民工的綜合職業素質,使其能夠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就業的穩定性。對拒不履行培訓責任的用工單位,勞動保障部門應當責令其為政府組織的各項培訓提供培訓費。
3.完善最低工資制度,逐步提高農民工工資水平。
首先,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各地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的實際情況,以年為計算單位,合理確定并逐步提高農民工最低工資標準。對于農民工的工資水平,要實現確保農民工能夠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獲得較為合理的生活保障,滿足其城市生活需求,逐步縮小與城鎮職工的收入差距。
其次,要建立農民工工資保證金預存制度。勞動保障部門、工商部門、銀行應當相互配合,強制轄區內的用工單位在其開戶銀行單獨開立工資保證金預存賬戶,并按照用工人數、當地最低工資水平等因素,交納一定比例預存工資保證金,并由勞動保障部門對賬戶進行監管。對于用工單位違反規定實施的克扣、拖欠農民工工資等行為,經勞動保障部門核實處理后企業仍不及時支付工資的,勞動保障部門可從工資支付保障金中支付用人單位拖欠的農民工工資?!?〕
(三)由政府設立農民工權益保護協會,充分發揮工會在農民工維權機制中的作用
首先,設立農民工權益保護協會。該協會主要工作即為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民工免費提供權益保護、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受農民工的委托,派遣專業人員代表農民工與用工單位進行協商,協調各方權利義務等。
其次,加強工會在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過程中的作用。作為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廣大勞動者的利益代表者,工會應當運用工會組織所特有的手段和途徑,在簽訂勞動合同、開展工資談判、組織勞動爭議調解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針對農民工文化水平較低、對工會作用認識程度不夠等特點,工會組織應當加大宣傳力度,鼓勵農民工加入工會組織,幫助農民工依靠組織的力量來解決自身與用工單位之間產生的矛盾,使工會真正成為始終代表農民工維護合法權益的組織。
農民工作為促進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其在社會經濟建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維護農民工人格平等權益,完善我國農民工權益保障制度,既是法律的內在要求,也是和諧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
〔參 考 文 獻〕
〔1〕賈曉燕.河南農民外出打工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7.
〔2〕曹隴華,蘇曉升.公民社會構建中弱勢群體的權益訴求機制初探〔J〕.科學經濟社會,2011,(01).
〔3〕程成.謹防用人單位偷逃拖欠社會保險費〔J〕. 勞動保障世界,2010,(09).
〔4〕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修正).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修正〔Z〕.
〔5〕李磊, 葉寬.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營銷,2011,(08).
〔6〕關于加強建設等行業農民工勞動合同管理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9號〔Z〕.
〔7〕徐滿.我國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0.
〔責任編輯:陳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