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曄 姜貴萍 耿菲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訪問座談、比較研究等方法,對哈爾濱市社區體育現狀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哈爾濱市群眾體育事業正在逐步發展壯大,社區體育得到明顯的發展。社區體育中,中老年女性群體是參加健身運動的骨干力量,男性則成為社區健身運動的薄弱群體;
[關鍵詞]全民健身計劃;社區;社區體育
[中圖分類號]0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8 — 0085 — 02
社區體育的興起是中國社會體育發展主動適應社會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產物,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大眾體育的開展方式已經由過去的單位統一形式逐步過渡到社區分散活動模式,社區體育的發展將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近年來哈爾濱市的經濟逐漸發展的, 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在閑暇時間走進運動場進行身體鍛煉。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工作一輩子成為一種理念,花錢買健康也成為一種時尚,哈爾濱市的體育人口也逐年增多,社區體育該如何去適應城市經濟的發展,不斷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要,是我們面臨的重要的課題。
1 社區體育的概念
根據社區體育的實際開展情況,我們可以把社區體育定義為:社區體育是區域性體育,是社會體育的組成部分。由社區居民組織的簡便易行、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多種多樣的身體鍛煉的體育活動。具有自主性、公益性、多樣性、有趣性、服務性等特點。對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交流鄰里感情,改善人際關系,促進社區繁榮發展等都有重要意義。社區體育不但存在于社區的整體之中,成為社區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還依附于社區,隨著社區的發展而發展。社區體育是群眾體育的最基本部分,是以社區內居民為主要對象開展的體育活動。
2 哈爾濱市社區體育的現狀
21 哈爾濱市社區體育的社會背景
隨著國家對體育政策的不斷完善與調整,哈爾濱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體育運動開始由競技運動向大眾體育運動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逐步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體育健身意識日益加強,為了提高生命質量,人們選擇了體育鍛煉。哈爾濱市社區體育的蓬勃發展,對于進一步提高人民體質,活躍和豐富百姓的日常文化生活,提高全民身體綜合素質,搞好城市精神文明建設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2.2 社區體育組織管理體制
哈爾濱市居民體育活動地點呈多樣化,總體上可概括為普通活動點、有固定室內活動場地的體育中心、體育運動協會等三類。其中普通體育活動點數量占第一位;體育活動中心數量占第二位;較為正規的體育輔導站和體育項目或人群協會的活動數量為第三位。現在 90%的街道辦事處建立了全民健身領導組織, 全市有 70%的社區建立了社區體育組織管理機構,有專人負責開展體育活動。體育活動開展的較為活躍社區,多數是群眾憑著熱情自發組成的體育鍛煉。活動點的管理主要由鍛煉者自主管理, 越來越多的人們能夠主動參加體育活動,并由零散自我鍛煉逐漸轉向正規化有指導的鍛煉方向發展,組織者均為自愿無報酬的付出,管理水平與鍛煉水平與2008年比較有了較大的提高。
2.3 社區體育設施現狀
哈爾濱市各個社區的小型體育健身設施在不斷的加大投入的力度,很多高檔小區體育設施完備。如南崗區和群力一些新建小區,體育健身器材完備,小區管理的非常好,為哈爾濱市居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力。中小型社區也都有體育設施,在較落后的小區,則沒有健身設施,這部分僅占12.8%。 體育設施,還存著總量不足的問題。表現出布局缺乏系統,資源不能共享,管理維護缺損等問題。
2.4 社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人群的各項指標分析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發現男女在運動中所占的百分比發生了改變。男性鍛煉者在鍛煉人群中占 40%;女性鍛煉者占 60%,(見表 1)女性多于男性,女性鍛煉者人數比2008年鍛煉者人數有較大增加。其原因在于越來越多的女性經濟收入較高,在經濟上獨立,這部分人群開始關注自身生活質量,在余暇時間進行瑜伽、健身操、游泳、羽毛球項目的鍛煉,一部分女性開始走出美容院進入到運動場,通過運動來延長青春容顏,運動觀念發生了悄然的變化。
從年齡分布上看(見表 1),5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他們當中離退休人員較多,占總人數的 42.74%;30-50 歲的中青年人數量最少,這部分人群工作比較繁忙且壓力大,占總人數的 28%;30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參與人數29.25%。
職業分布情況是(見表 2):企業職工占 35.77%,人數是所調查職業中最多的;第二位是自謀職業者(個體工商戶、作家、打工族等)32.11%,還在學校讀書的學生占 25.6%;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個體工商戶和打工族在城市買房、以及新興職業族的逐漸增多,這些人在城市社區中的活動中越來越活躍;公務員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只占6.5%,公務員到社區參加鍛煉的很少,多數到收費的運動場所。
2.5 社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和頻率分析
從以上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看出,30歲以下和50歲以下季節性鍛煉和有規律鍛煉的人數較多,30—50歲這部分人數百分比較少,而30—50歲在周末節假日鍛煉的人數則較多,這和他們的工作性質相關聯。有規律性鍛煉的人數大多數分布在20歲以下和50歲以下,中青年人則為數較少。 中青年人在鍛煉次數中大部分人的選擇每周 1-3 次及每月1-3 次鍛煉;在 50 歲以上人群中,他們的時間充裕,相對鍛煉時間較多,每天早晚鍛煉和每周有固定時間鍛煉人群選擇率最高,在周末這部分人群鍛煉的百分比較少,這可能和晚輩們在周末回家和老人共度天倫之樂相關。
這組數據和2008年對哈爾濱市社區體育發展現狀的調研比較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哈爾濱市民的體育鍛煉意識在不斷的提高,這一方面和國家的全民健身政策相關,另一方面和市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相關,越來越多的人們也開始關注自身的健康,利用閑暇時間進行身體鍛煉已成為人們的一種共識,體育人口也逐年增多。
3.結論
3.1隨著哈爾濱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明顯提升,從事體育鍛煉的人數穩定增長,健身主體也從原來的老年群體向不同年齡段擴展,市民的健康意識和健身觀念明顯增強,健身、休閑、娛樂已經成為當今生活方式的主流。
3.2目前,哈爾濱市居民體育活動點依然呈多樣化,活動點管理水平比前幾年有所提高。通過調查哈爾濱市各大社區我們看到,各活動站點都配有兩到三名社會體育指導員, 中小社區僅一名或沒有,這個數量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群眾性的健身活動非常需要科學指導。
3.3 在鍛煉的時間選擇上, 各個年齡段的人群是不一樣的,其中青年和老年群體鍛煉時間較為固定,而青壯年則由于工作各方面的壓力,鍛煉時間不固定,但是從各年齡段鍛煉時間看,哈爾濱市民的健身熱情要比08年調研時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4建議
4.1 完善社區體育組織管理
社區體育要健康、穩定、良性的發展,必需建立建全體育組織機構,要和高校的社會體育運動指導與管理理專業溝通建立固定聯系點,建立固定的體育運動基地,一方面解決高校社會體育運動專業學生的實習問題,另一方面,社區自身也形成穩定的組織管理機構。
4.2 興建場地設施配備器材
建議哈爾濱市政府應多建設小規模的體育健身地點,這對于現階段哈爾濱城市的發展和各個不同階層百姓需要非常重要,也會對于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4.3 加強社區體育活動功能的宣傳
開展社區體育活動,不但要考慮到增加運動的吸引力,更要加強運動功能的宣傳的力度。社區應通過媒體進行體育咨詢,講座等形式積極宣傳國家的體育法規文件,把體育健身的理論、方法介紹給社區居民,提高居民的體育文化知識,提高人們對身體健康重要性的認識,讓居民自覺主動地走出家門,加入到健身行列,讓社區體育健身功能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顧淵彥,李明.21世紀中國社區體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001.
〔2〕 中國城市年鑒〔M〕.北京:中國城市年鑒社,2001,(17).
〔3〕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4〕熊茂湘.體育環境導論〔N〕,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05).
〔5〕王青山劉繼同中國社區建設模式研究〔M〕.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08).
〔6〕朱旭紅.我國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因素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09).
〔責任編輯:王 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