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冬
【設計說明】
中學生正處在需要詩的年齡,若能吟誦自己的詩作,豈不美哉?美哉,袁枚之言:“詩題潔、用韻響,便是半個詩人了。”
當前,在新課程的實施中,課堂的“預設”與“生成”成為焦點。我的看法是“預設”時,目標簡潔明確,過程條理清晰,銜接前呼后應,那么“生成”則水到渠成。
基于這種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我盡可能創設自主思考的空間,以簡潔的教學線條,拉動學生體驗感悟學習信息,在開放與互動中走近詩歌。以“議議寫寫”這種輕松的形式,讓學有興趣,從而得到有分量的收獲。
【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有句詞,我們耳熟能詳:“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保◣熒R說),無好問這句詞中的“情”(板書)字不可狹義理解,可理解為親情、愛情、友情等。
(點擊課件,顯示一句詩)
“哭一聲,喊一聲,兒的聲音娘慣聽,為何娘不應?”
師:這句詩說的是親情。關于內容,同學們見仁見智。我們現在僅從字面形式上看,韻腳是什么?
生:“聲”、“聽”、“應”。
師:押什么韻?
生:押ng韻。
(點擊課件,顯示一句詩)
“你這么美,你這么媚,你這么好妹妹。”
師:這句詩講的是愛情,內容一目了然,從字面形式上看,押不押韻?
生:押ei韻。
師:以上兩個例句是和親情、愛情關聯的,那么,友情呢?友情中的同學課堂情,同學們可謂司空見慣,而且,當下正身臨其境。來,做個練習。
(點擊課件,顯示習題。)
上課睡覺:
下課( )考試( )將來( )
上課講小話:
下課( )考試( )將來( )
上課玩手機:
下課( )考試( )將來( )
師:事不過三。親情、愛情、友情三個押韻的例子,足以得出一個什么結論?
(板書課題)
詩題潔,用韻響,便是半個詩人了。
師:“詩人”,每個人內心深處或許都有此念頭,而實踐者少矣。但每個人都會欣賞詩歌,都有自己的喜歡的詩歌。那么,迄今為止,你最喜歡的一二句詩或一首詩是什么?請同學們現在用筆寫出來。
(點擊課件,顯示一首詩)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師:這是老師目前最喜愛的一首詩,關于內容,“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蔽覀儚淖置嫘问缴峡?,押什么韻?
生:偶數句押韻。
師: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簡潔不簡潔?
生1:不簡潔,題目字數多。
生2:簡潔,它的內涵簡潔。
師:第2位同學的理解是對的。比如《天下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和《論讀書》哪個內涵簡潔。不言而喻?!秾る[者不遇》同樣詩題潔?,F在,請同學們給關于課堂情的三句詩擬個題目,要詩題潔。
生1:學而時習之。
生2:傳而不習乎。
師:很好,再來看一句詩。
(點擊課件,顯示一句詩。)
“高考在望,心中堂皇,一聲不響,不慌不忙?!?/p>
師:大家試著讀一讀。押不押韻,擬個題目?
生:走近高考。
師:這四句,我是怎么想來的?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我把形式借過來,換了內容,這叫“換藥不換湯?!痹俦热纾幸惶?,回到母校,找尋恩師,可改一首詩。
(師生共改《尋隱者不遇》一詩)
(點擊課件,顯示修改的詩)
尋老師不遇
樓下問童子,言師上課去。
只在此校中,生多不知處。
師:(齊讀全詩)這算不算抄襲?“天下文章一大抄”之所以流傳甚廣,也不是一無是處。我們姑且把這種方式叫做“依葫蘆畫瓢”。現在,用這種方式修改你喜歡的詩句,變為自己的詩作。
(同學朗讀自己修改后的詩句,師點評)
師:本節課,我們就是解釋了袁枚的一句話。齊讀:“詩題潔、用韻響,便是半個詩人了。”那么,另一半,是什么呢?
(學生自由討論,各抒己見)
師:答案已寫在黑板上了。
(點擊課件,顯示二句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金庸
師:誰跟誰學的?但毫不遜色,可謂兩句詞的境界,伯仲之間,平分秋色。那為何,我們學寫的《尋老師不遇》與賈島的《尋隱者不遇》的意境天壤之別呢?
生:缺少鮮明的主觀情感。
師:非常正確。個人的主觀情感來源于生活閱歷和知識儲備??梢?,豐富的知識是一個詩人必不可少的。對不對?
生:對。
師: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們知曉了;題目、押韻、情感是詩歌的靈魂。最后,齊讀老師為本節課而作的一首詩。
(點擊課件,顯示一首詩)
胡言亂語一課堂,
他人未必放心上。
正是淮畔好風光,
何不讀書寫字忙。
師:課外作業,給老師的這首詩擬個題目?要詩題潔。
(作者單位:安徽省蚌埠市第四中學)